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

点赞:25629 浏览:11830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智障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智障儿童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培养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当前智障儿童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般来说,所谓“智力落后”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且在社会适应行为方面也存在明显的障碍.目前,在我国培智学校学习的智障儿童大部分是轻度的智力落后儿童,其智商(IQ值)大约在50—70或55—75之间(注:50—70为韦氏量表测定的智商值,适用于4—6.5岁儿童;55—75为盖塞尔量表测定的智商值,适用于0—3.5岁幼儿).条件较好的培智学校,也招收少数中度智力低下的儿童,其智商(IQ值)大约在35—50或40—55之间,这些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学校主要是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智障儿童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智障儿童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健康的心理,智障儿童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智障儿童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其今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智障或心理疾病.

智障儿童通过在学校几年的教育和训练,在生活自理、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能力提高的同时,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如:怕与陌生人接触,怕别人耻笑,不敢面对老师的目光,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等等.这些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本不健全的心智更增加了负荷,给他们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了使学生能够越过这些障碍,作为他们的老师,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已成了教育的首要问题.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呢?

一、创设良好环境,使智障儿童保持积极的情绪

良好的环境是由儿童、家庭与社区共同组成,形成合力.智障儿童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它们是按照教育目的为智障儿童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玩具、物品、材料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更替交换玩具、物品、材料以激发智障儿童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智障儿童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智障儿童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为智障儿童的全面发展怎么写作,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名智障儿童感到安全、欢乐,被尊重,为集体所接纳,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智障儿童的情绪变化.

如,开学前,我们会在教室、寝室为智障儿童摆放一些色彩鲜艳,材料轻软的绒毛玩具,在教室粘贴智障儿童与爸妈及亲人的照片,开设“娃娃家”,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抱、亲亲智障儿童,给他们喂饭、穿衣,以表情、动作等各种方式向智障儿童表示爱抚与亲近,增强他们自身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智障儿童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情绪越来越好.

二、发挥游戏功能,使智障儿童保持愉悦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智障儿童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培养独立性、合作性的最佳手段.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在角色游戏中,智障儿童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是有意义的.如,在“娃娃家”角色扮演游戏中,智障儿童可以充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孩子等各种角色,老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儿童模仿爷爷打太极、奶奶跳健身舞、爸爸妈妈一块带孩子到户外玩等,这样既培养了智障儿童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语言能力,又使得智障儿童心情愉悦.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心理健康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智障儿童的表述能力,让智障儿童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智障儿童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智障儿童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在活动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合年龄伙伴间的交往,扩大儿童交往机会,提高他们的合作性.利用智障儿童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十字绣、插羽毛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集体感.

四、坚持正面引导,使智障儿童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智障儿童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老师应积极引导,帮助智障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首先,老师要结合智障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活动中老师为智障儿童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使智障儿童表现得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与自信.其次智障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智障儿童受认知水平影响,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故而老师要广泛收集智障儿童在智障儿童家庭中有关发展的信息,善于发现智障儿童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智障儿童,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智障儿童,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

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作为老师,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了解和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首先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老师应严于律己,善于自剖,深入反思.不嫌智障孩子笨、脏、丑,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子女、亲人一样对待.任何鄙视和嘲讽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孩子伤害他人和自残.其次,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在培智学校里,学生只有轻、中、重度和极重度之分,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参差不齐,行为和品德也存在很大差异.不管我们遇到哪种类型的智障学生,老师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老师要了解每名学生的智力水平、致残原因、个性特点、家庭背景、认识到每名学生的优点与不足,确定每名学生的发展目标,分类要求,使每名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对每名学生负责到底.

保尔曾说过:身体的残疾是痛苦的,但更痛苦的是心灵的残疾.苍天无情人有情,让我们携手用爱浇灌这些迟开的花朵,让这群拥有健康心灵的智障孩子,成为家庭的宝贝,社会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