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

点赞:14998 浏览:611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的基础资源,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专业教育的水平.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档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文章从分析和梳理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出发,通过学科体系的重构为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重构搭建了内容框架;同时,分析了档案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新的视角构建了信息化背景下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 键 词:档案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7-141-04

课程体系,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由包含某一方面教育内容的课程相互组合构成的有机系统.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是为了实现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而构建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学专业能否为我国的档案事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方向和灵魂,也是一个专业存在的基础.其次,分析学科内容,建立学科内容体系.学科体系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关键所在,是课程体系的骨架.再次,以学科体系为基础,设置具体课程.最后,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也不例外.

一、档案学学科体系的现状分析及体系重构

(一)档案学学科体系现状分析

对于档案学的学科体系,虽然档案界有所争论,但公认度比较高的是冯惠玲、张辑哲的分法.他们将档案学学科体系分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学应用理论、档案史学、档案应用技术和档案学交叉与边缘性学科研究等五个部分.其中,档案学基础理论包括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档案法规、比较档案学等;档案史学包括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档案学史等;档案学应用理论包括档案事业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档案文献编纂等;档案应用技术包括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等;档案学交叉与边缘性学科研究包括记录信息管理、文件管理、档案社会学、档案心理学等.

这一学科体系为档案学学术研究划分了层次,指明了研究方向,有利于档案学进行有条不紊的学科建设;同时,它也为现有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搭建了内容框架,最底层的支流学科基本上每个对应一门课程.但是,笔者认为,以上学科体系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把档案法规和比较档案学归人档案学基础理论之下是比较牵强的.档案法规的存在依据是为了给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秩序,即“维系之道的道之维系”.研究档案法规的价值在于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档案法规及其实施方式.’档案法规的研究要借鉴档案学和法学的相关理论,因为,要制定出科学的档案法规,一方面要不违背档案的本质属性和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要合乎法理.所以,档案法规是以档案学基础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它本身并不属于档案学基础理论.比较档案学是以比较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充其量也只能算作一种研究方法,怎么能归入档案学基础理论呢?而且,这种研究方法既可以运用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又可以运用到应用理论的研究,还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的研究,所以,把它归入档案学基础理论是很牵强的.其次,这一学科体系的建立更多的意义在于,为档案学学术研究进行整体规划以促进学科发展,带有很强的学术性,而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完全面向学术的,更多的是面向档案事业或档案工作的某一方面,以这一学科体系为框架建立起来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难免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在学科体系与培养目标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课程体系发生混乱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二)档案学学科体系的重构

经过上述分析,笔者将档案学学科内容归纳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档案技术、信息法规与政策、档案与历史文化等五个方向.其中,档案学基础理论涉及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档案管理包括传统的档案室管理和档案馆管理以及电子文件管理等;信息资源管理包括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档案知识管理等;档案技术包括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缩微复制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以及电子文件环境下的系统设计、技术鉴定等相关技术等;信息法规与政策除了研究档案法规政策,还涉及普遍的信息法规政策;档案与历史文化涉及档案事业史、档案与历史研究、档案与其他方面的学术研究的关系,以及档案的文化缔构功能等.这就是一个面向培养目标的学科体系:

二、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的现状分析

按照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文科专业目录,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怎么写作、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从当前的理论及实践情况来看,这一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当时确立的培养目标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过时

对人才需求方来说,单纯的信息资料保管者和被动怎么写作者的价值越来越小,不是说这项工作不再重要,相反,在信息社会中这项工作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大,而是说传统的信息工作者(包括传统的档案工作者)的传统业务工作被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写作技巧,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档案学界而言,界内学者或第一线的工作者也意识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带来的冲击.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档案工作者固守传统的工作方式、不去转变观念锐意进取的话,那么,他们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在这种外来压力推动下,一些档案学者一方面对以往的理论实践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不断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理论,比如在电子文件管理中.反思了以往的来源原则,提出了新来源观;反思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文件连续体理论;反思了职能鉴定论和双重价值鉴定论,提出了文件宏观鉴定论,甚至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档案工作方式和理念的“后保管范式”.同时,借鉴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不断拓展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积极转变角色,倡导变被动的信息提供者为主动的知识怎么写作者,主张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打造新的档案工作方式.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人才需求方和人才培养方的价值取向都发生了转变,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过时了.2.这一培养目标过于笼统,缺乏指向性

诚然,信息怎么写作、信息管理工作是档案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但同时也可以是其他相近学科的培养方向,如图书馆学、情报学.而且,信息怎么写作、信息管理工作也不是档案学的唯一使命,档案学的使命不仅仅在于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现时的业务活动提供信息保障,还在于维系整个社会的记忆、参与社会文化的构建以及学术研究活动.这个培养目标的着眼点应该是微观层面的档案室工作,而忽视了整个宏观层面的’当案事业.即便把信息怎么写作及信息管理工作作为培养目标,也没有明确指出是什么样的信息怎么写作和信息管理工作,是传统的资料整理者,还是现代化的知识提供者.


(二)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在现有的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的机制可以大致概括为:对档案学学科内容进行细分——划分支流学科——把支流学科设为课程.这样设置好课程之后,为了突出重点,同时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档案学专业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层次划分,如表1所示.

表1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这是一个三层结构的课程体系,基本上可以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表1的第一列的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其次为专业指导性选修课,再次为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显然,专业必修课是档案学的主干课程和社会上能力需求强的课程,如Ⅶ程序设计和档案微机管理,应该是档案学的精华所在;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相较于专业必修课,多为档案学的支流学科和相近学科;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为档案学的相关学科和社会上能力需求较弱的学科.对每一类课程的课时、师资投入也是按照层次区分的,由内向外依次递减.这样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之后,再以学分制来保证学生对每一类课程都修满一定的数量,并达到一定的质量.

这样的课程体系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层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机制有利于突出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档案学理论、技能,又掌握一定的相关性知识,培养出通用型的档案专业人才,满足档案工作的要求.第二,这种层次式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档案学所处的学科环境,有利于档案学广泛汲取营养,促进自身学科发展..但是,这种课程体系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割裂了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如计算机绘图是科技档案管理学的辅助学科,却被分散到两个不同层级的课程类型中;同属于技术类型的课程被分散在三类课程类型中;档案法规与信息法学联系密切却相隔极远;等等.诸如此类的做法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零碎混乱,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培养.第二,课程分布凌乱,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课程杂糅在一起,使得学生难以进行有意识的选择,难以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力.多数档案学专业的学生选课是盲目的、被动的,或者说,仅仅为了修满学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三,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的又一个后果是,对档案学每一个方面的学习、研究都难以深入.比如,档案管理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很多方面,有程序设计、档案管理软件、网站建设、计算机管理等,但涉及的相关技术只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某些技术性问题而抓取了相关学科的一些现成方法,并没有与档案管理的相关理论切实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浅尝辄止、“两张皮”的感觉.又如,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这几门管理性质的课程,在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犹如“鹤立鸡群”,虽然理论上认为管理学与档案学有密切关系,但在实际课程中,管理学的思想仍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档案学中.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第四,过分轻视档案与历史文化方面的课程.课程体系中涉及历史文化方面的课程有中国档案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文化概论、档案与文化、档案文献编纂学、社会学概论,其中主干课程两门,其余均为任意性选修课程,投入的力量较少,而对档案业务管理方面的课程却很重视.这样容易造成档案学专业人才类型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学科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档案事业使命的充分实现.

三、信息化背景下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的完善

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的灵魂,因此,要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就必须科学地规定培养目标.完善档案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1.增强培养目标的适时性

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部门的信息化都要靠信息技术的支撑,档案工作自然也不例外,档案工作者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仅仅作为“故纸堆”的看守者和整理者,必须要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档案工作信息化要求把信息技术和谐地融人档案工作中,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出色的档案人员应该有能力根据组织的文档管理特点自行设计文档管理系统、建设档案网站.这应该成为信息化背景下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

2.增强培养目标的系统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培养目标应该是由多个分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这样才能有步骤地实现整体目标,同时这也是由档案学学科内容的多方向性决定的.每一个分目标都有明确的指向性,对应学科内容的某一个方向,这样就提高了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基于上述分析,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总目标,培养档案事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分目标1,掌握文档系统开发、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系统网络建设等系统的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分目标2,掌握信息法规、政策的一般理论以及档案法规政策的特色理论,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及法制规范;分目标3,掌握与档案及档案工作相关的历史文化理论、社会学理论,培养档案界的文化建构者;分目标4,掌握档案室文档管理理论及档案馆档案管理理论,能够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分目标5,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能够整合各类型信息资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怎么写作.

(二)课程体系的重构

在梳理学科内容、明确培养目标、分析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就顺理成章了.表2为笔者对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结果.表2中第一行的课程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专业英语除外,但因其具有通用性,故列入其中),以基础理论为核心分出五个方向,其中的课程为该方向所开设的课程.

(三)实现课程体系的保障

要保证课程体系的实现,必须从资源和制度两个方面人手.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开设相应的课程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只有具备合理的教学制度,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

与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资源有很多种,大体可归为两类,即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包括教学空间、设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软件资源包括师资、教材、课件、教学方法等.硬件资源是课程体系的基础资源,而软件资源则是决定课程体系质量的关键资源;在软件资源中,师资资源又是一切资源中的核心资源.与课程体系的实现相关的教学制度有学分制和评审制.学分制适用的对象是学生,主要是引导或规定学生修习某些方面的课程,并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以是否达到学分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评审制的适用对象是教学人员,通过设置一系列量化或非量化的评审标准来衡量教学人员的科研教学水平,促进师资质量的提高,进而保证相关课程的质量.基于资源和制度两个方面的考量,档案学专业要保证课程体系的实现,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1.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各方向的平衡

由于硬件资源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变性不大,因此,这里重点论述软件资源的整合.从表2的课程分布情况来看,档案管理和档案技术方向课程数量最多,其他三个方向的课程数量都较少,研究的热度也不及档案管理和档案技术方向.这说明,当前的课程体系还是注重培养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这种不平衡不利于档案学专业的整体发展,应适当增加信息法规政策、档案与历史文化、信息资源管理方向的课程.另外,档案管理和档案技术方向的课程很杂乱,应加以整合.比如,把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整合在一起,把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整合在一起.在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按方向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应该设立面向各方向的专业教学小组,并由各方向的权威科研教学人员组织档案学专业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各专业小组研究选择适于本专业方向的教学方法.通过以师资资源为核心的资源整合,达到提高各个方向课程质量的目的.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档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档案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改革当前的学分制,保证课程体系的实现

当前档案学专业的学分制适应于层次式的课程体系并保证其实现,如果不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改革旧有的学分制,新课程体系的实现是无法保证的.在明确了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方向性之后,应该以相应的学分制引导并规定学生按方向选课.具体来说,档案学基础理论为专业公共必修课,学生可选择一个主修方向,该方向中的课程均为必修课;另外,还需选择非主修方向中规定数量的辅修课程以开阔思维;最后,以是否符合学分结构和学分值来判断学生是否完成任务.

3.健全教学评审制度,提高师资资源质量

如上所述,师资是决定课程质量的核心资源,因此,要保证新课程体系的质量,必须抓好师资这个关键要素.教学评审制度是保证和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学评审的主体可以分校内和校外两个层次:校内评审主体由学院组织各专业方向的骨干形成教学评审委员会,定期进行教学评审,这样做的评审成本较低,但难免有自己评自己的弊端,难以做到完全的客观公平;校外评审由档案界各高校推选出骨干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对评审对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审,这样做的评审成本较高,但客观性比较好.同时,为了保证客观公正,应尽可能实行匿名评审制.此外,必须完善评审指标,除了发表文章数量、课件质量、考试合格率,还应把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手段是否灵活以及学生反馈纳入评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