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生发快乐表达

点赞:9643 浏览:421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纵观我们当下的习作教学,属于儿童的自由,实在微乎其微,看似在“教”儿童学习写作的习作教学,实质却是让儿童“戴着镣铐跳舞”.长此以往,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泯灭殆尽,怎能“分泌”出“伟大的作品”?

关 键 词:小学教育;自由空间;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54-02

一、及时涌动孩子的思泉——自由的时间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强调: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是要鸣出内心的感受.顺应着这两个倾向的,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地说.因此,我们必须打破时间的概念,创造机会,涌动学生的思泉,使他们一吐为快.

1.因势利导,种瓜点豆.儿童的生活有着我们大人鲜知的一面,课间活动儿童不小心叉开了裤裆的难堪,上课儿童偷吃了一块糖的得意,这些在孩子们的每一天中都上演的“大事”写出来就是作文.老师要他们回味咀嚼的时候,及时让他们把这些经历和感受引到纸上来.例如,当课上到一半时,外面突然狂风大作,乌云满天,电闪雷鸣,此时不妨搁下书本,和学生一起趴在窗台上看风是怎样刮的,看云是怎样跑的,适时点拨观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想象,然后要求学生限时即兴写作,当场交流,师生共同点评,相信这样的训练,远比死抱着书本不放对学生更有价值.

自由生发快乐表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化短为长,自然生发.儿童对事物和人物的观察分析不全面,欠深入.在安排习作的时候,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儿童.妈妈虽是孩子最熟悉的人,但孩子却未必了解妈妈,所以,儿童要写出一个真实特别的妈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拉长战线,化难为易,从基本的外貌片段练习入手,教给他们用“漫画”的手法刻画人物外貌特点,避免千人一面的现象.再写“家里的妈妈”、“邻居眼里的妈妈”、“同事眼里的妈妈”、“公共场合的妈妈”等,随着这些片段的练习,孩子心目中妈妈的形象渐渐凸现丰满,那么他们笔下的妈妈肯定是特别的那一个.

二、寻机喷薄孩子的体验——自由的空间

作文往往被作文的圈子套小了,套苦了,套怕了,打破这样的套子,就能把作文解放出来.要想让作文成为孩子快乐童年的怀念,就必须打破套在小学生作文头上的各种“套”,彻底解放孩子的身体、头脑、眼睛和嘴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觉、快乐地在作文中表现美、创造美.

1.激活资源,开门造车.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收看有关专题报道,再让他们写感受.要求学生在某一天早晨起床后就带一只生蛋,把它当作自己的“宝宝”,洗脸、吃饭、上学,甚至上厕所也要带好,直至第二天早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然后让他们写《我给蛋宝宝当妈妈(爸爸)》的作文.孩子们全身参与,亲身体验,心弦被悄悄拨动,“有语要说,有情要抒”的冲动瞬间喷发.

2.甩掉“十”字,赤膊上阵.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而“作文内容要积极向上、有意义”像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压住了孩子心头欲燃的作文之火,于是在他们的作文中“英雄”辈出不穷,违心话连篇不断.因此,老师一定要鼓励孩子放开手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没了束缚,在无所顾忌的状态下写作文,学生才可能流露真实的情感,表达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新颖别致,鲜活生动.例如,写《难忘的星期天》,孩子帮大人打扫卫生难忘;自己贪玩忘了写作业,之后补了半个晚上也难忘等在孩子的一生中,能发生几次“救落水儿童”的事?有体验、有回味,就是难忘.再如,写《第一次》,可以是洗衣服、做饭;也可以是抄作业、偷家人的钱;还可以是挨揍后放掉爸爸的自行车胎气,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开阔学生的作文视野,学生的作文才会如一个个刚刚开启的“百宝箱”,向我们呈现出绚烂多彩的一面,令人百看不厌.


3.正视特点,海纳百川.小学生的作文姓“小”名“习作”,它深深地烙着儿童的年龄烙印.而当前,许多书刊上的所谓优秀作文,都是“小大人”的口气,惊天的“伟业”,使小学生的作文显得老气横秋.究其原因,是老师总以大人的尺度要求孩子,孩子只能为了“投师所好”而“牺牲自己”.因此,对小学生的作文,我们一定要用广阔的胸怀和宽容:多一点作前引导,少一点作后指教;多一点作前鼓动,少一点作后挑病;多一点作前帮助,少一点作后惩罚.在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后,他们才能在无所顾忌的自我表达中渐入佳境,润色文辞,直至妙笔生花.

三、淋漓渲染,放大孩子的亮点——自由的评价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中学时,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后面批了这样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这两句话,于永正把作文本在怀里揣了两天;就这两句话,激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成就了他的一生.对小学生而言,赞美可以使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以灵活善变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次同伴评,下次家长评,再来一次自评;这次口头评,下次书面评,还可以量化评、符号评、图画评;一次评不行,修改后再评等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不同形式的评价,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学会欣赏佳作,心会神领,寻差距,赶帮超,他们才会走向日臻完美的境界.

2.赏识激励,别有洞天.文章的生命在于交流,在于读者的阅读.小学生的作文,也是为了交流、沟通,“发表”给一切想看或想给看的人,所以说,“发表”是写作成功的标志,是一种更诱人的成功体验.在习作教学中,老师要放大“发表”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向外投稿,在学校广播站诵读,在班级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登载,汇编成册后分发给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作文编成自选作文集.总之,只要能和许多学生形成对话关系的,都是发表.学生的“大作”常常“发表”,成功就成了他们的“成功之母”.

总之,作文教学,只有给孩子自由开放的时间,自由驰骋的空间,自我成功的信念,孩子们才能在经历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蓄积饱满的心灵感受,才会产生与人交流的,一篇篇充盈着才情、洋溢着童真的习作,才能够从学生的笔端自然而然流淌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