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探析

点赞:6039 浏览:207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校园违纪、违法和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如何根据“90后”大学生凸显的心理特征疏导情绪、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扎实开展心理安全教育工作成为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90后”大学生;心理安全;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17-03

在社会压力愈来越大的信息化时代生长的“90后”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强,性格脆弱敏感,还要承受社会环境、感情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一部分学生缺少安全感,出现过度的焦虑、恐惧、自卑、抑郁和适应不良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近年来,校园违纪、犯罪等案件屡屡发生说明,分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安全状况,有效地抓好心理安全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一、“90后”大学生凸显的心理特征

1.心理成熟度滞后,敏感脆弱.“90后”大学生心理成熟远远落后于生理成熟,由于缺少生活中艰苦的磨炼,认知能力落后于活动能力,呈现出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矛盾的特征,引起某些心理方面的冲突尤为明显,如追求独立性与心理依赖性的冲突,情绪情感与理智的冲突,求知欲强与辨别能力低的冲突,以及个别学生心理素质欠缺等.“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在备受呵护又受到禁锢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个性张扬,特立独行,在行为理念上表现出高度的超前性和自主性,但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忠诚感;有较好的自我认知,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自信心强,自我意识强大,但行为个性“检测成熟”、“真幼稚”;有强烈的“成人意识”,时刻希望别人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在理念上渴望独立,但因为从小缺乏磨炼,缺乏独立生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依赖心理强,独立性差,耐挫折能力弱.

2.过度追求时尚事物而精神空虚,缺乏信仰引领.平时宿舍内少交流,踩着铃声上课,喜欢在网络上倾吐心声的“90后”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图文、音像和网络语言习以为常,追求符合自己个性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新鲜时尚事物.在日常学习生活里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感染,常常觉得精神空虚,没有长远规划与目标.在社会转型期成长的“90后”大学生,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变更和转换带来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价值观念发生动摇,导致信仰迷茫和缺失,缺少心理安全感,心理失衡后就消极厌世.

3.自我观念较强,心理调控能力弱.“90后”大学生喜欢我行我素,对自己的过分自信容易在适应环境和面对突发事件中受挫.由于生长在信息爆炸时代,思想较为早熟,思想意识中自我观念强,但是价值观不稳定,安全感差,情绪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波动较大,易冲动而采取极端行为,心理承受能力弱.调查显示,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会因此一蹶不振.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90后”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90后”大学生心理安全诉求的分析

1.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极度需要心理安全感.在离异、婚变等社会问题上升率增高的影响下,在“90后”大学生中单亲和孤儿学生数目明显增加,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因素导致的性格自卑、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尤为突出.此类学生由于家庭缺少温暖、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重组,与家长的沟通有障碍,在这类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有严重的阴影甚至性格扭曲,在大学生活里显得适应能力差,并且排斥同龄人的帮助.过度敏感而又极其渴望心理安全的他们,在语言和行为上特立独行,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成为班级中的“问题同学”.他们表现得对什么都无所谓,其实内心急欲与他人建立一种良性的人际关系,极度需要关心和关注.因为自信心不强,每遇到小的风浪就会害怕,在处理爱情和应对大学生活的挑战时总会退缩.根据马斯洛五个需要等级,这类特殊群体对于稳定、安全、舒适、秩序、受保护、免受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等需要极为迫切,在心理安全上诉求尤为强烈.

2.“90后”大学生成长中缺乏安全感是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主要因素.情绪调节能力弱、心理成熟度差的“90后”大学生在成长中重视来自周围的安全感和认同感,一旦交往的信任基础和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人际紧张感增强,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就会增多,如不及时疏导,就会诱发或导致违纪、违法、犯罪等事件发生.近期大学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去世,他是被同宿舍室友在饮水机里投毒所害,起因是生活琐事导致关系不好.同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又发生命案,大三学生小蒋被室友小袁挥刀刺中胸口身亡,起因是袁某没有及时给未带钥匙的蒋某开门.诸如此类的极端事件,在此之前也常见报端.“90”后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环境中,他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受到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危害,根据特殊的时代背景,积极探索当代“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需要,是做好当代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三、“90后”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1.根据“90后”大学生心理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从“需要”的理念出发,着眼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关怀并信任他们,适度满足他们的“合理性”心理需求.从新时代背景下对理想信念的呼唤出发,从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的新认识出发,加强对“90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同学树立现代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具备积极的入世精神和务实实用的理性精神,促进大学生的环境适应性和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满足缺少文化积淀的“90后”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对新事物丧失兴趣后出现的空虚、无聊,和追逐目标失败后的无助、心理恐慌都是缺少信仰支撑而产生的缺乏安全感、存在感的表现,良好的道德教育和信念引领能为“90后”大学生提供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得他们在内心需要的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这几个方面得到满足.2.提供人性化、现代化的成长环境,促进“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优雅具有时尚品味的校园环境能为学生成长提供广阔的上升空间.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中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师德师风、管理制度等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尽量的填补校园里控制功能弱化的“真空”地带,加强在“90后”大学生热衷的网络论坛、微博等活跃的舆论地带的引领,将课堂学习的范围不断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散播正能量,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对热点事件、人物的评论和社会影响的宣传,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价值观.营造适合“90后”生活、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当今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一个随时随地能感受到科学和人文气息、获得审美感受的现代化校园中,人的创造力和思考力会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也会促使大学生在团队精神、社会责任、公德意识等方面得到加强.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和人文关怀会促进“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使得他们能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对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会有积极的作用.


3.加强挫折教育,提高“90后”大学生耐挫能力.近期发生在高校的许多因同学间的小矛盾、人际交往中的摩擦和个人感情问题导致杀害同学或的案例反复提醒我们,目前大学生的耐挫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很差,对“90后”大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刻不容缓.随着大学生身心的发展,他们在成长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学习、生活、恋爱等方面的挫折.由于他们自身突显的特点,渴望得到爱情、友谊、信任和理解,却又交往能力欠缺、相互理解和包容性不足、猜忌和防备心强,没有经受过生活的磨炼,遭遇挫折后心理上无所准备,极度缺乏安全感.因此,进行挫折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行为特征,摸清学生受挫的具体原因,把准脉搏后才能帮之以需,导之以行.可以在教育中预设大学生常见的挫折情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专题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和锻炼坚强的性格,学会调适心态和情绪,遭遇挫折后不回避,能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

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作为在第一战线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把握好“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才,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