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需求的免疫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新模式的实践

点赞:35283 浏览:1598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应局限于高层次的学术型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也是考查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导师的创新能力提升及教育观念转变两大方面总结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践过程及成果.

关 键 词:社会需求;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37-03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表现出旺盛的需求态势,从而对研究生培养的人才规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硕士研究生教育将逐渐淡出精英教育的视线,向应用型方向转变;少部分毕业硕士生将会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走学术型发展道路;多数硕士生在毕业后需要应对市场需求,走应用型发展路线.[2]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渠道较广,但是,目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基础医学硕士生就业形势更加令人关注,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免疫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也不容小觑.为了打破“就业难”的局面,探讨适应社会需求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迫在眉睫.为此,近几年来,我们主要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导师的创新能力提升和教育观念转变两大方面进行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践.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由此可见,研究生教育应该是为某一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培养高级创造型人才,创新能力是研究生阶段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

1.从研究生面试着手.在研究生面试过程中注重基础实验技能测试和医学专业英语测试,转变学生在本科阶段专注于理论知识的观念,强调动手能力和追踪专业英语文献的重要性.

2.研究生提前进科室.研究生常规进入科室是在基础课程学习结束后.而在新模式下,研究生在确定录取后即进入科室开始学习,就两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1)文献阅读、追踪能力.主要是查阅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了解导师的研究内容,培养专业英语的阅读习惯;为综述的撰写及研究课题的确立打下良好的基础.(2)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采取“见习”的方式,学习常见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提高观察和提问的能力.

3.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学习.免疫学专业研究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必修的专业课是《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实用生物组织学技术》、《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和《医学计算机教程》.结合以上课程设计,对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科最新进展的内容,尤其是增加本科教学中较少涉及,而科研中热门的话题,如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内容,拓宽研究生的专业视野;并适当剖析科研新进展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有利于今后的研究工作.《临床免疫学》的教学注重于免疫学在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学习,通过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医疗的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设计.改革免疫学课程考试的内容和方式.采取开卷的形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免疫学课程考核,一是从疾病角度自由选题,书写一篇免疫学相关的综述;二是教师从科研新进展和免疫学研究热点方面出一些综合性考题.通过上述授课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摒弃研究生教学“本科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强化学术报告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严格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级别的学术报告.科室每周举行一次学术报告会,要求每名研究生每月至少做一次英文文献的读书报告,每周做一次课题进展报告.学校内举办的学术报告会必须参加并做记录.积极向省级、国家级和国际级免疫学学术会议投稿并参会.近3年来,免疫学专业研究生投稿的会议论文2篇被选为“中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壁报交流,1篇被选为在日本举行的“2011ColdSpringHarborConferencesAsia”壁报交流;共有10名研究生投稿参加“齐鲁研究生论坛”,并获得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8项的优异成绩.通过参加各类学术报告,开阔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了科研意识和素质,提高了文献阅读、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

5.加强研究生技能训练.从多角度加强研究生的助教技能培训,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首先,研究生必须参加本科和专科生的实验教学.研究生进科室后第一学期必须随堂多次听课,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第二学期开始参加教学实践,包括备课,准备教案、讲稿和幻灯片;参加实验课的具体准备工作和预实验;在全科室的老师和研究生范围内进行试讲;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必须听课,对研究生授课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通过参加实验课教学,研究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及沟通能力均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除实验教学外,研究生参加科室的日常行政和教学管理工作,锻炼和提高研究生的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区域和行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逐渐多样化,研究生教育需冲破传统精英教育理念的束缚,对培养目标和培养形式做出多样化的调整,要把培养的重点从学术型人才转向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相结合.高校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支持,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加强和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协作,吸纳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用人单位直接参与研究生的培养,使研究生的培养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校内资源,不再简单地停留在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层面上,而是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凝聚社会资源,放大组合优势,优化培养方式,开创全新的组织形式及灵活的运行机制[5].为此,免疫学专业的导师以自己的研究课题为中心,积极与相关的医院或企业联系,为培养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广开渠道.如肿瘤免疫学方向的研究生到医院相关科室工作3~5个月,熟悉临床工作;参加生物制品公司等单位的生产和研发工作,将实际需要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提高研究生满足不同工作岗位需求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6.团队意识的培养.团队是科研的必需,是社会的必需,团队合作中的碰撞也更容易产生创新的火花,团队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提高.通过科研实践,教育研究生懂得科研工作并非单匹马就能完成,需要团队的和谐和协作.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研究生组成科研小组,除日常的互相帮助外,定期举行组内会议,汇报实验进展,交流实验中的问题.在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中进行课题的研究,提高研究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通过搭建科研共享平台,提高合作能力、减少实验弯路,有利于彼此更快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鼓励科室内研究生的科研交流,涉猎自己的课题中未涉及的实验方法,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二、研究生导师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指导教师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培养方式、学术作风、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等时刻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6].

1.导师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免疫学专业研究生,关键的因素是导师本身要具有创新能力和素质.导师要跟踪最新的文献,不断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掌握学科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前沿进展,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导师的创新精神要体现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在指导研究生设计毕业论文过程中导师要把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为研究生选择和确定有难度、能创新的课题;为减少创新的风险性,导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洞察力和判断力,在对研究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好研究的切入点.在进行创新研究中,强调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充满好奇心、有不断探索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使创新成为习惯.


2.转变导师的教育观念.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免疫学专业研究生,提高研究生的独立创新能力,研究生导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导师必须在科学研究的一线和研究生共同工作,一起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不是和研究生一起做实验,而是要更好地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挖掘和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尊重、重视和赏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题设计是研究生培养至关重要的环节,导师要给出课题的大方向,在研究生查找文献、书写文献综述、书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进行敦促、提出改正建议、修改并完善.在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以研究生为主体,导师发挥启发和指导作用,鼓励研究生自己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吸取教训,培养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科学技术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由于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使科学探索的范围广泛地由“纵向”探索进入到“横向”扩展和融合,后者加速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导师在指导学生课题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多学科与多专业的融合,应用多种实验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科研探讨,提高研究生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具有想象力,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加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促进研究生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素质的提升.论文书写是研究生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和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专业性论文与文学性文章有很大的区别,科学性和学术性是关键.导师经常督促研究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整理,及时书写论文,并在论文的书写、投稿、修稿到发表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研究生书写论文能力的提高与日常文献的阅读与积累息息相关,导师指导研究生在文献的阅读过程中随时进行总结和提炼,在论文的书写和课题的设计过程中均具有帮助.除中文论文外,导师积极指导研究生发表英文论文,后者的信息量大,在科研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要求更高,英文论文的书写与发表对于研究生的科研与英语水平是更好的检验.从科研论文的发表到毕业论文的撰写,从文字的书写到创新性的挖掘,作为指导的导师要随时提出实质性改进意见,促使研究生提高独立撰写论文的能力,并在文章的书写过程中,完善课题设计,使课题设计与结果总结相辅相成,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为早日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应社会需求的免疫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新模式的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型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质与量均衡发展,是医学研究生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7]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努力,认真分析免疫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在提升导师自身学术水平的基础上,指导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提升社会竞争力,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