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中节奏教学的设计

点赞:4143 浏览:134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周末,一个人晚上在家看电视节目,是一档综艺节目,嘉宾是一个具有非洲特色的打击乐队,突然节目中的一位嘉宾说:“我喜欢音乐所以才从事这个工作.”主持人又问:“那你为什么单单选择了打鼓呢?”嘉宾说:“因为我乐理不好!”也许听来会让我们有点蒙,不过仔细想来他们敲击的这种具有非洲特色的鼓,特点就是随意,随心所欲敲击节奏,的确不一定需要掌握严谨的乐理知识.

我也是一个对于节奏十分喜爱的人,在实践中我将节奏教学放在了每节课中,发现孩子们对于节奏具有着天性,不禁让我思考,究竟节奏对于我们而言有着怎样的巧妙关联或者内在联系,使得我们对它那么地着迷?

一、什么是音乐节奏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节奏与人类身体的器官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脉搏的跳动,呼吸的吐纳,行走的步伐,另外包括脑神经的脉动和各个器官新陈代谢的过程,都有它们自身的节奏性,虽然它们不是单一的、简单的,而是有变化和复杂的.呼吸和脉搏就是两种节奏结构的原型.呼吸是音乐韵律的原形和节奏的初始,同时又是人们最容易察觉到的一种生理循环现象.这种在生理上的吸入与呼出,表现在音乐上便是强音部和弱音部.这个音接着另一个音,连续不断地出现,即交替转化,在这些音之间产生出某种紧张关系,在这时就形成了节奏.

比如肖邦的夜曲,表现的是一种宁静、内在的思绪,从人的心跳脉搏感觉是属于正常范围,也就是在60—80之间,低于或高于这个速度都会让人感觉不好,所以在谱面上一般给的都是Andante(行板)或Lento(慢板)等类似速度,决不可能是Presto(急板)似的让人喘不过气的速度.而在规定速度的范围内确定的节奏组合形式也会以时值较长的音为主,给人缓慢流动、平静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在乐谱开始时看到作曲家写的规定或参考速度记号的意义.它的原始根基正是人的脉搏.

这种声调性的节奏与脉搏周期相结合,就会变成匀称的节奏,这种情况特别是显现在那些与身体动作相关的歌曲(舞曲、劳动歌曲、游戏歌曲)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原来在我们的身体中就天然地存在着节奏,所以节奏才那么自然地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兴趣.

二、发挥节奏功能,吸引学生注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有了骨架音乐才会有所区别,音乐的形象才会各有不同.节奏在音乐中的运用使得它赋予了不同音乐的不同魅力.

1.发挥节奏的带动性,引发学生的共鸣

对于小学生而言欣赏音乐总是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探究音乐的,所以节奏就具有这样的魅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到我们大家的注意力,从而使我们产生共鸣.

在欣赏进行曲时,老师基本不用讲解过多,只需要稍作提示:“同学们你们听一听这样的音乐会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或者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会自然地想要怎样呢?”听着《士兵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当音乐声响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即使是坐着也会踏起脚步,随着节奏模仿行进,是进行曲的节奏带动了学生的身体,这就是节奏的魅力.进行曲具有节奏清晰、强弱分明,节拍规整且常用4/4或4/2拍子;结构多是均衡对称方正型的特点,这时老师只需要说:“这样让我们想要踏步前进的音乐叫做‘进行曲’”学生一定永远不会忘记.

是节奏变成了无形的牵引绳,是进行曲的步伐性坚定有力的节奏将学生们带入了音乐的情境中,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在此时获得了激发,引起了共鸣.

2.发挥节奏的规定性,帮助学生的判断.

“速度较快,3/4拍或3/8、6/8拍,节奏常是“X—X|或X.XX|或X|X—X|X”,从第一拍或第三拍开始.这些特点,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这一句向我们描述了“圆舞曲”的特点,它的这一特点再次向我们诉说节奏的重要,正是节奏规定了什么是“圆舞曲”.这样的规定性让学生们更容易把握一些音乐,更容易分辨一些音乐的风格特点.例如《小猫圆舞曲》《溜冰圆舞曲》等等,学生们根据节拍、节奏轻易就能判断出乐曲所属类别.


3.发挥节奏的修饰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节奏的不停变化使得音乐变得丰富、有趣,就像一幅画因为色彩的加入而更加栩栩如生.例如在三年级音乐课《开心里个来》中,我意识到切分节奏是歌曲的一个难点,通过自己反复的视唱、感受和挖掘歌曲的情绪,让我对切分节奏有了这样的讲解(出示切分节奏型和普通节奏型):“同学们开心有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表现方式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笑,那么你看一看哪一种节奏的笑声更加能够表现你的开心呢?”经过提示学生们纷纷体验,最终得出切分节奏的笑声更显得意、开心之情,这就是节奏的修饰性.如果没有切分节奏的加入,歌曲就像是一幅黑白照片,虽风景依旧却少了色彩的生动,要是没有这样的节奏变化,我想那节音乐课也可能不会那样成功!

音乐课中节奏教学的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节奏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散播节奏魅力,辅助音乐课堂教学

在教师、学生、乐曲三者之间节奏有着不同的功用,它不仅各为所用还同时贯穿其中.

1.让节奏成为教师的“教鞭”

根据节奏的特殊性,教师可以运用节奏这个特殊的“教鞭”指导学生欣赏音乐.例如在低年级《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中,根据音乐的特点设计我带领学生听着音乐,迈着统一的步伐进入教室,老师领队,昂首挺胸,进入教室后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来,你想到了谁?”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军人”,教师的引导非常成功.利用节奏的特点,带领学生们自己感受和体验,从而找出音乐主要表现的形象.等于是从节奏入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音乐.

之后,不断地引导学生感受节奏,运用打击乐器敲击乐曲中简单的节奏型,充分感受音乐节奏的特点,启发学生,学生自然总结出音乐“很整齐,不快不慢,节奏清楚”像“玩具兵们在走步,玩具兵们在练队”.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借助丰富的想象,充分理解了音乐不同段落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这时“节奏”不是我们所要教授的内容,而成为了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材料”.2.让节奏成为学生的“手电筒”

手电筒是用来在黑暗中照明的,帮助我们看清道路,我认为“节奏”的巧妙运用在一定时候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帮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分析音乐、理解音乐.

例如在中年级欣赏教学《金蛇狂舞》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这样的儿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正月里来闹新春.

七六五四三二一,龙灯耍得快又急.

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

一二三,来敲锣.

三二一,来打鼓.

敲锣、打鼓.

由学生边拍手边朗读,每句都是以对答呼应的形式朗读.这样的儿歌节奏规整,重要的是将儿歌每句一行板书于中间,形成了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去发现,同时将《金蛇狂舞》中相对应的乐句一同板书,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整齐的节奏图,让学生一目了然看出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利用节奏的规律及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得出“螺狮结顶、对答对应”这样的音乐特色,学生们既生动感受到了,又亲身体验了,其实也就是学生们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抓住了“节奏”这个“手电筒”照亮了整首乐曲,轻松地分析出了乐曲的突出特点,每一步的引导、推进,使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3.让节奏成为音乐的“画笔”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像是一支画笔,帮我们描述了各种丰富有趣的形态、图形、情景、画面等等.这也是绝大部分音乐都具备的一种功用,但作为音乐的一个元素“节奏”在这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节观摩课上深刻体会到大家熟悉的《狮王进行曲》对于这方面的解释就非常到位和全面.本来音乐的主题就很明确,非常具有故事性和画面性,但对于从来没用听过这个曲子的低年级学生而言还是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我看到那位老师随着音乐的节奏的变化、停顿,描绘出了一幅有意思的图画,更绝的是看着这样的图画居然能将音乐再次复述,图与音乐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不由得感觉:其实这也许就是作者的意图吧,运用那么丰富的节奏,就是想让它给我们描绘出这样新奇、有意思的图画,让我们对这个音乐有了更加深入、形象的记忆.

其实这样由节奏勾画出不同画面的例子很多,只是有时候我们也许缺乏想象罢了!节奏很多时候在音乐中具有画笔的作用,我们需要带领学生们去掌握住这支画笔,描绘出对的图案,这样节奏的功能才能发挥到极致.

老师将音乐带给学生,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它的美妙;老师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学生通过音乐学会知识,这其中都少不了节奏这个重要元素的参与.让我们带领学生尽情探寻节奏的魅力,感受节奏的魅力,享受节奏魅力吧!

(张蓓,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210031)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