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渗透浅探

点赞:28130 浏览:1308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求教师做到:由教材内容引申拓展,垫定法制思想基础;由教材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悟受教育;深入挖掘教材内函,引领学生明事理;适当补充教材内容,丰富教材意义.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渗透

目前,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班队会、品德课、实践活动以及零散的法制教育讲座等途径实施的.事实上,在我们现行的各个学科教材中均蕴藏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教学中,老师如果能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利用、巧妙渗透,将会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弥补单纯法制教育的不足,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现行的人教版、苏教版等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好教材.这里仅以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在教学中是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一、由教材内容引申拓展,垫定法制思想基础

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院《长江之歌》后,设计了这么一个小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长江?待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后,教师进行了小结和进一步引导:生活中,人们总爱赞美真、善、美的人和事,而对社会上检测、恶、丑的现象总是极力抨击.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问:如果老师让你们也来写一篇XX之歌,你打算赞美什么?为什么?一会儿工夫,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要赞美妈妈,因为妈妈勤劳善良;有的说要赞美一位同学,因为这位同学文明守纪,拾金不昧;有的说要赞美老师,因为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不辞辛劳;有的说要赞美清洁工,为了让大家天一亮就置身于一个干净的环境,他们总是凌晨天未亮就起床干活等总之,不管学生赞美的对象是什么,但都闪烁着真善美.这一环节一方面是在巩固知识,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是在引导学生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检测、恶、丑,启发学生做真善美的人,特别是为学生接受具体的法制教育内容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法制精神的核心就是要惩恶扬善,即让真善美得到发扬,让检测丑恶受到约束和制裁.小学语文中这些课文对真善美的褒扬,正好符合法制精神.因此,教学中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从中受到法制思想的启迪,奠定法制思想基础.

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渗透浅探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制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由教材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悟受教育

比如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文末有这么一句话:“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教学中,某教师让学生反复读,说说从中能悟出什么.学生最先悟出的是游人多.教师示意学生再悟,很快学生便悟出了叶圣陶先生的为人:叶圣陶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遵守公共秩序的游人,他完全可以优先出洞,可他却排队等候.教师对学生的感悟予以赞赏褒奖后,及时进行了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跟随叶圣陶先生浏览了金华的双龙洞,而且还明白了一个规则,在公共场所,我们一定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这一感悟过程,不仅使学生对叶圣陶先生油然产生崇敬之情,而且也使学生很自然地受到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教育.

三、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引领学生明事理

寓言故事《螳螂捕蝉》,文后有一道题:“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答案并不难找,学生都知道是因为少年的一番话使吴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这也正是本文的寓意所在.到此结束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教师接着设计这样的问题:说到底,固执的吴王是被少年征服的还是被道理征服的?你从中又能明白什么道理呢?前者显而易见,吴王是被道理征服,后者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道理的力量是巨大的;有的说,我们要向少年学习,以理服人;有的说,我们要向吴王学习,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接受正确的道理等同学们各自发表不同的看法,场面很热闹.“同学们,以理服人,知过必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在交往中,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处理的办法很多,但无论如何不能以非法手段仗势欺人,最好的办法还是以理服人.”教师适时总结,使讨论得以升化.这里教师通过对文中事理的进一步挖掘,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以理服人的法制教育,取得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的理想效果.

四、适当补充教材内容,丰富教材意义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最后一节是这么写的:“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学完课文,教师补充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什么需要保护?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畅所欲言:要保护有益的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由于人们的滥捕滥杀,现在全世界每年都有很多种动物灭绝;要保护植物,植物能防风固土,制造氧气;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与我们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关.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们每个人做起等“同学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自觉争做保护环境的维法小公民.”教师顺势进行了总结,予以补充,与课文阐述的观点是一致的,强化了学生全面保护环境意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坚持适合、适时、适度、自然的原则,点到为止,决不能任意发挥,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否则,将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我们应积极发现并巧妙运用教材中或隐或现的合适的法制教育因素,努力实现锦上添花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