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家庭治疗理在青少年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构想

点赞:10187 浏览:365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入手,分析了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功能与限制,并在遵守团体辅导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在青少年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构想:系统家庭治疗理论的创新应用,将促进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加速社会适应;能高效干预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保证干预效果持久稳定,并及时向家庭迁移.

〔关 键 词〕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团体心理辅导;系统家庭治疗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5-0011-03

一、系统家庭治疗理论概述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发展起来的.近年由德国治疗师MargareteH.W,SimonE.B.和赵旭东等以连续培训班的方式“移植”到我国.系统家庭治疗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治疗性会谈、行为作业及其他非言语性技术来消除心理病理现象,促进个体和家庭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系统论,核心是以系统思想研究家庭内部的心理过程、行为和沟通状况,改善家庭中不良的人际互动模式.系统家庭治疗者认为,家庭系统会在青春期阶段进行重大的转换,大多数家庭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困惑和混乱之后,会逐渐改变规则和限制,重新调整家庭结构,给青少年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家庭成员的问题不全是个人自己的问题,而是家庭系统的功能出现了障碍.系统式家庭治疗重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注重“此时此地”的情况;治疗的目标和焦点主要是改变家人交往的方式;治疗过程是多元化、多层次式的家庭动力或系统的组织,强调通过一些技术“搅动”引起家庭系统的变化,从而促进个体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本文检测设如同家庭成员与家庭的关系一样,学生与班集体也处于一个与家庭类似的社会生态系统之中,学生与班集体也有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建议把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应用于青少年团体心理辅导中,从班级整体环境层面和学生层面着手,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青少年团体中应用的功能与限制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功能

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外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其不仅用于做矫正性治疗,同时也提供发展性教育和培训.20世纪90年代团体心理咨询传入我国大陆,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青睐.21世纪以来,心理教育被政府纳入学校教育的大德育体系,从此,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

1.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青少年重新认识和审视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当事人中心疗法理论认为,人都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团体指导者积极地启发这种潜力的发挥,鼓励团体成员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使每一个成员都被其他人真实地看待,并从其他成员的反应中得到关于对自己的肯定或否定的反馈,以便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改变过于消极的自我评价,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从而不断趋向成熟,提升自我价值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青少年助人、助己,实现心理互助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青少年相互交流,共同体验.青少年通过脑力风暴,学习从更多元的角度认识自身的问题,彼此帮助分析形成困惑的成因,矫正错误思维,相互支持鼓励采用更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变不良行为,并为同样受情绪困扰的同伴提供建议.最终,使每个团体成员在助己的同时实现心理互助,在理解、支持和信任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发展适应性行为.

3.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青少年之间的模仿和迁移,实现参照群体重新整合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随时再现或创造一个类似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为主要依赖于朋友和同伴作为角色和行为参照的青少年,提供模仿、学习、尝试和巩固新行为的机会.团体中青少年群策群力通过思维碰撞,帮助成员选择目标,形成改变行为计划,反思对照旧行为和实施领悟新行为,逐步构建出比较完善的能力和社会适应的系列规范或标准,整合新的参照群体.在新的参照群体中,每个青少年都是系列规范或标准的主人,参与度、积极性、自尊水平均会增高,并很乐意将自己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学习到的良好行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辅导效果更容易得到巩固.

(二)传统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功能限制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大力推行会心团体,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倡导的“人类潜能运动”,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团体心理辅导基础理论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强调发挥的个人潜能、生活在此时此地、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幸福.罗杰斯指出,那些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的家庭中成长的人会否认自我的某些方面,家长和治疗师应该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帮助孩子摆脱这种自我否定.但是,有学者在肯定当事人中心疗法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了其治疗技术存在适用有限的问题,认为只对一小部分受过良好教育、乐于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目标、希望通过治疗解决问题的人有帮助.认为虽然创设恰当的氛围有利于人的成长,但是对那些有极端心理和行为障碍的人帮助甚少.生活在艰难、动荡的环境中,或者挣扎在心理疾患中的人,由于不愉快的心境更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体验,即使在团体中也很难体会到来自团体成员所表达的真诚、温暖等心理支持,甚至还会忽视或回避来自团体领导者所带给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从而可能会影响整个团体辅导工作的进行.在青少年团体中,由于复杂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处在第二逆反期的青少年在思维上表现出高度的自我中心主义,特有的检测想观众和独特自我两种自我热衷思维观念,会导致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青少年产生过于消极的自我评价.比如,学习成绩差的或有行为问题等非自愿转变的青少年,在家庭冲突过多、家庭功能瓦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可能经常会处在痛苦和焦虑、抑郁、敌对心境中,他们很难接纳自我,往往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同伴,甚至会在团体中形成情感隔离,或者曲解来自团体成员对他们的真诚帮助,机械僵化地拒绝一切外界影响.

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则认为,家庭不是由个体简单相加而成,个体间的关系网络以及家庭外的大系统,制约着个体的行为及心理过程.因此,系统家庭治疗理论的创新应用将突破传统团体心理辅导功能的限制,在辅导方法上进一步丰富,在适用范围上进一步拓宽.

三、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在青少年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构想

依据系统家庭治疗理论,我们构想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和焦点主要集中在改变团体中青少年和同伴或父母的人际交往方式上,而非具体在团体中的某一个体;结合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以被试为单位的小组辅导、个体辅导等多种辅导方式;在辅导过程中,注重“此时此地”的系统变化;始终把团体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放在首位,允许教师、家长参与;必要时对团体进行一些技术“搅动”,引起班集体系统的变化,通过教师的权威性、家庭的影响以及班集体的参照作用,共同改善团体中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和发展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加速其社会适应

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同伴在青少年期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个体对同伴的依赖有助于青少年明确自我的同一性并学习建立关系,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发展系统论提出,家庭和同伴系统对个体心理社会的发展有着具体而深远的影响.青少年寻求自我同一性,就是最初在家庭内寻求可信的、稳定的标准作为参照,来建构有意义的生活.从12岁左右开始一直到18岁前后,青少年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脱开,逐渐转移于依赖同伴关系,寻求建立独立于父母的同一性,成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家庭—同伴关系的三元模型认为,亲子互动能够让家长扮演引导者、教育者或咨询的角色,在文化规范、规则与习俗方面明确教育他们的孩子,帮助其建立与家庭外的社交伙伴的关系,以此完成社会适应过程.

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重视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在班级和家庭系统中公认的规则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认同感,提高一般自尊,减少行为失调,提高家庭和班级的凝聚力,帮助青少年成员安全渡过困难.当在团体中感知到来自家人的情感或信息支持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补偿心理,从而,缓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使他们重新获得亲密感和归属感;而团体中高水平的同伴互动和接纳可以减缓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或促进健康的家庭功能给青少年带来的积极影响.高质量的同伴关系和亲密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探索自我,促使他们建立较高的自尊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成功渡过“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

(二)干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保证干预效果持久稳定,并及时向家庭迁移

系统家庭治疗理在青少年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构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青少年正处在“分离—个体化”的过程,检测想观众和独特的自我观念是青少年应对分离焦虑,发展新的自我的一种防御机制.他们通常将自己的心境投射在他人身上,并将自我的情绪、情感体验扩大化、绝对化.同时,日益增长的独立和自主需要促使他们从对父母的依恋转向对同伴的依恋,言行上和父母的冲突增多,总是试图摆脱父母的控制.他们思维偏激、情绪动荡、行为冲动,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

研究发现,父母的控制(尤其是行为控制)与青少年发展结果之间可能存在u型关系:中度控制最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过低控制下的个体会因缺少关注和监督而易出现行为偏差,过高控制则会阻碍个体自主和独立意识发展并引起逆反心理,从而出现发展问题.存在问题行为的青少年具有较低的自尊水平,对同伴表现出较少的信任和较多的疏离,由于问题行为,他们在同伴群体中受到更多的排斥和拒绝,即便是归属于某个偏差群体,他们也很难获得同伴的信任、尊重.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同伴,无法形成高质量的同伴依恋,也无法得到来自同伴的支持和接纳.

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使我们认识到:青少年学生出现问题不全是个人的原因,而是家庭系统或班级的功能出现了障碍.问题学生的教育,不仅仅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矫正,更重要的是创建一个接纳、平等的环境,通过改善班级和家庭系统的人际交往方式,帮助他们改变对人际的消极认知,建立高质量的同伴关系,逐渐形成对自我的接纳.家庭系统理论的溢出检测说认为,婚姻子系统的心情和行为会迁移到亲子系统.所以,在团体中加入父母,及时调整家庭的功能不足状态,改变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促进父母间的良好感情互动,母亲与父亲的角色互补合作,可为青少年提供协作与自立的榜样.

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父母、学校、同伴和社区的联结,以及积极的社会化经历是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抑制因素.社会学习理论也认为,父母、同伴、学校等周围环境中重要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的行为起到示范和强化作用.所以,在团体中逐渐整合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社会适应的系列规范或标准,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参照标准.经过不断地模仿和强化新行为,将有利于青少年建立高质量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平衡他们的检测想观众和独特的自我观念,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亲子关系,有利于干预效果向家庭迁移.

总之,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青少年团体心理辅导在遵守团体辅导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创新应用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可以拓展团体心理辅导的视野,丰富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和干预途径,弥补传统团体心理辅导的不足.

注:本文系2010年山西软科学课题“应用心理拓展训练方法干预第二反抗期的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该课题受2010年山西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0041081-02.项目承接单位:山西阳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孟潮.系统家庭治疗理论概述[EB/OL].http://blog.xlzx./index.php/33202/action-spacelist-type-blog-page-4..

[2]莫妮卡·麦戈德里克著.成长中的家庭(第三版)[M].高隽,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高刘宝慈,等.个人工作与家庭治疗(第一版)[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

[4]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5]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四版)[M].苏彦捷,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

[6]樊富珉.心理咨询与治疗丛书——团体心理咨询(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7]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第六版)[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8]金灿灿,邹泓,曾荣,窦东徽.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父母亲密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6(26).

[9]郭菲,雷雳.初中生检测想观众、个人神话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0(25).

[10]李丹黎,张卫,李董平,王艳辉.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早期攻击和社会退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3(28).

[11]林丹华,XiaomingLi,方晓义,冒荣.父母和同伴因素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24).

(作者单位:1.山西阳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研究中心,太原,030006;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太原,030006;3.山西省太原市第38中学校,太原,030006;4.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编辑/王晶晶终校/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