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的心理学意义对家庭教育的

点赞:25973 浏览:1192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其所面向的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同题材的动漫作品迎合了不同人群的心理需要.从心理学角度看,观看适当的动漫作品,人们能够从中引发共鸣、释放压力、填补情感空缺,具有独特的心理学意义,也对当代家庭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和孩子都面对着不同的压力,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不但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业状况,更需要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需求,以孩子能够接受、易于改进的方式因材施教,促使其进步.

〔关 键 词〕动漫;心理学;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2-0020-03

动漫,通常表现为夸张和超现实的形式,其题材广泛、形式新颖、内容多样,广受大众认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动漫的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其受众中的中坚力量.在结合分析动漫的独特优势、群众消费动机、动漫在我国科技传播中的作用、产业前景、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当代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等问题后,本文从动漫的心理学意义着眼展开分析,从中延伸出其对于家庭教育的启示并提出建议.

一、动漫的定义与起源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通常被合称为“动漫”.它能够以多线叙述故事,通过镜头的切换和片段剪辑的蒙太奇技巧来表达想法和感受,对气氛和情绪进行具有冲击力和表现力的渲染.抽象来讲,动漫就是用各种手段更完美、更具体地表达我们所感觉的东西,是对现实生活的另一种形式的呈现[1].动漫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内涵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与电影、电视艺术不同的是,动漫的题材更广泛,人物角色形象更丰满,故事内容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能够以比现实中更温馨、更幽默、更美好、更直观、更流畅的形式来体现我们心中所想.随着制作技术的提高与人们精神素养的提升,数字动漫的浪潮席卷了全球,被大众广泛接受.2007年1月《光明日报》曾指出,据《漫友》杂志近八年来对读者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动漫作品的阅读人群中,年龄在13岁及以下的约占11%,14~17岁的约占59%,而18岁以上的成人已经占到近30%.动漫,已经成为读图时代的宠儿.截至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动漫消费市场,据估计,我国动漫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己经有5亿人之多[2].

二、动漫的心理学意义

(一)动漫对儿童的心理学意义

1.填补情感

儿童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时期,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感知运算时期和前运算时期的儿童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清楚地将自我与客体区分开[3].他们拥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其中充满秘密和细微的感情.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来说,事物对自己的意义比事物的本身更重要.动漫以新颖的表现形式和富于童真的艺术特色深深打动着儿童,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填补了儿童内心的情感需求.

2.延伸想象

皮亚杰认为,儿童最突出的特点是“泛灵论”倾向,即把万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而这也正是儿童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原因.动漫作品为儿童提供了想象的翅膀和空间,其内容是对现实社会形态的超越,虽然部分内容不符合逻辑,但却更加能满足儿童的特殊心态,引起共鸣,能够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维、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育启蒙

著名的心理学家洛克曾说,“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在不断找寻能够激起受教育者兴趣并使其能够保持较高动机的教学方式,“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如今,动漫作品无疑另辟蹊径,为教育者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有关数据也显示,在科普网站介绍科学知识的几种方式中,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形式是:故事34%,动画29%,游戏17%[4].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激起学习者的联想,唤起其原有认知结构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以便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视觉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类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舌、鼻、身等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对正处于启蒙教育中的儿童来说,相应的拼音、英语字母动漫学习软件或作品比传统的课堂教育更生动形象、更符合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也更利于兴趣的培养和技能的内化.

(二)动漫对青少年的心理学意义

1.疏解压力

快节奏的生活、沉重的升学压力、知识的爆炸与更新等种种压力都导致青少年更容易处于焦虑、压抑和紧张的状态之中,天性中幻想和渴望新奇的一面被单调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所压抑,如果不及时宣泄和转化,会给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极负面的影响.青少年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动漫的世界里表达和实现,以弥补现实中的遗憾.这一宣泄的过程能够将压力转化为积极的正能量,鼓舞青少年继续前进.

2.角色学习

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正处于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特殊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成长,探索和确认自我,反复思考“我是谁?”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阶段的青少年体验着角色统一与混乱的冲突,反复思考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之间的距离.不断的自我评价、自我分析和自我观察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内心情绪体验[5].在此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大为增强并想竭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设计美好的人生.然而,处于学校环境中的青少年,并无法切身体验真实的社会面貌和社交技巧并应用于实践,获得明确的参照原型.此时,动漫作品作为学习的来源,对青少年而言反而更加真实,他们能在动漫作品中寻找自我,获得角色的体验与学习.三、动漫的心理学意义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家庭教育的概念

教育为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作为当今社会最基本的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生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走向社会,都是在父母的指引教育下逐步开始的.

1.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具有继承和反映时代的特征[6].教育在社会中发挥着筛选人才和影响社会分层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学生们从小就背负着应试和升学的重任和家庭的期待,任务艰巨且压力重大.动漫作品之所以受孩子欢迎,正因其迎合了孩子渴望放松,希望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心理需求.动漫中的主人公或普通,或拥有高于常人的能力,即使在非日常生活的设定中也能够拥有新奇美妙的人生.孩子们看着动漫,就如同和主人公一起展开了冒险故事,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抽身而出,走入新世界.故而家长们在日常与孩子的互动中,要学会经常给孩子减压和调剂,而这又可以从设定目标和关注内心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尽量不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目标可以催人奋进,但过高的目标不仅对孩子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会使他们望而生畏,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此外,一旦抱有超出孩子能力的过高期待,家长自身也容易在教育过程中产生急躁情绪,往往会倾向于选择简单粗暴的方法管教孩子以达到目的,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对立,最终教育失败.

第二,尽可能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许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业和生活上,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上海市曾进行过一次全市规模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状况了然在胸,但提及子女的兴趣、道德品质时,却表示“不清楚”“不太了解”“未注意”.厦门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也表明,无论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父母最关心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7].对孩子内心世界的长时间漠视不仅会使孩子的个性被忽视、被压抑,失去锻炼创造力、想象力的机会,更会导致亲子关系的冷淡和疏远.所以,除了学业之外,平时也要尽可能带孩子参加一些富有趣味的活动,调剂孩子的生活,增进互动,让孩子的成长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2.合理指导,以身作则

正如洛克的白板说所述,孩子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就会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在家庭这个最初的环境中,其环境和氛围虽然无形,但对家庭成员却具有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如若可以使孩子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其生理和心理便得以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结果.在家庭中,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角色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上之所好,下必效焉”,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除去家庭的影响外,在成长过程中会更多地向同伴以及一些动漫和影视作品等寻求参照系,进行角色体验与学习.正如在观看动漫时,动漫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认知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然而由于社会经验尚浅,孩子虽然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可能因错误的认知而偏离正确的方向,需要家长进行合理的指导,优化孩子的行为.

在选择指导方法的时候,家长需要考虑孩子所处发展阶段相应的情绪和认知水平,切忌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说教或强迫孩子接受,否则只会两败俱伤.家长可参考动漫作品传递理念的原理,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结合情境给孩子说故事、一同观看相应主题的动画片、做游戏等,对于年龄稍长的孩子,则可以选一个轻松愉悦的场合进行平等的交流以启发孩子,而不是以权威的方式命令其立马解决问题.在指导过程中,家长同时也需尽可能重视孩子生活能力和独立精神的培养,以打好下一代长期发展的良好基础.

3.增进交流,亲密信任

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不但让孩子喘不过气,父母平日也同样疲于劳碌奔波,唯有孩子放学、父母下班之后才是属于家人相处的时间.然而,除去冗杂的日常琐碎,亲子交流时间也因疲惫和忙碌而所剩无几,交流更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即使相处在一室,也不了解彼此的内心,缺少情感交流与心灵的沟通.由于没有交流倾诉的对象,孩子极可能通过观看动漫作品等寻求共鸣和理解,以填补内心情感的空白.在他们看来,虚拟世界的人物比父母更亲切,更加懂得自己的所思所想.长此以往,孩子的家庭观念逐渐淡薄,亲子关系慢慢疏远.此时即便进行家庭教育,其效果也会因亲密度和信任度的降低而大打折扣.对于忙碌的父母来说,应尽可能创造和孩子深度交流的机会,留下对话和互动的空间,通过增进亲密感和信任感来提升孩子心中的正能量.

动漫的心理学意义对家庭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个性,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动漫的心理学意义对教育的启示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家长们需不断完善自身,与时俱进,从更多的变化中汲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促进自己和孩子共同进步和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动漫与动画的区别[EB/OL].http://.docin./p-306598996..

[2]邢宇皓.动漫分级呼声日高[EB/OL].http://.gmw./01gmrb/2007-01/09/content_533502..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居云峰,雷绮虹,张红叶.2005中国科普报告综述[EB/OL].http://.cast../n35081/n35668/n35743/n36689/n39420/10204029_2..

[5]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甦,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李锦英.我国家庭教育问题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7]张良才.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6,6.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210000)

编辑/王晶晶终校/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