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学

点赞:31275 浏览:15149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8-0240-01

摘 要: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道德是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体即为道德主体,道德是人的道德,人作为道德的主体,在学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康德的学,是西方学史上主体学的真正诞生地.这种主体学既否定了一切宗教观,也否定了从人的本能出发的自然主义观和从人的情感出发的感性主义的观.

关 键 词:学道德康德

希腊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宇宙论——人类学——学的发展过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德国人.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也是十八世纪西欧理性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康德的学是近代学中最重要的学说.康德是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和伟大哲学家,其著作《实践理性批判》被称为“学标准原著”,《论理学讲演录》,《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以及其他许多论著中的思想,构建了西方理性主义学的第一个完整严格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

康德学又称为善良意志学,因为善良意志是道德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康德学的逻辑起点,因而是康德学的核心概念.

一、康德的学思想体系

(一)“善良意志”的学说

康德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阐述了其学的基本思想,首先说到的是“善良意志”的学说.即指学的基本概念“善”.他认为,学应当寻求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善,而善良意志因其自身而善,是一切内在和外在善的前提和条件.康德的善良意志,指的是那种出自对道德法则尊重或敬重的意志,即如始终遵循道德法则.

他把人看作理性行为者.他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是在于理性能力.他认为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道德世界的两个不同的范畴,其区别就是在道德世界里理性能够为行为提供准则,使每个人的行为不完全是顺从于个人.因此康德指出人在拥有了自然能力之后,就需要理性能力来随时考虑自身的福与难.除此之外,理性还会被用于到一个更高的目的,那就是对纯粹的、绝无感性关切的理性进行判断,并使这种判断成为福祸判断的无上条件.这种理性的善恶评价来源于“善良意志”,康德将道德的基础从传统观念的经验的外在对象转移到人的善良意志中来,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德性论学.康德将意志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受感性经验影响的一般理性的意志,二是指不受感性经验影响的、以纯粹理性为规定根据或行为动机的意志,即善良意志.康德认为,只有这样的善良意志才是无条件的善,具有内在的无条件的价值.

(二)绝对命令

在康德看来,人的行为是由意志所决定的,同时决定于这个意志所遵循的行为法则,行为法则是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的,其法则在形式上应当表现为一种命令,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即康德的“绝对命令”.“不论做什么,总要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康德将意志分两个层次,一般理性的意志和善良意志.后者是无条件的善,只要按照善良意志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在面上,与善良意志相应的是“责任”.责任是善良意志的体现,“责任”就是见之于通常理智范围内的善良意志.康德的规定,责任是“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它是道德法则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要求.善良意志也就是人的意志彻底摆脱了经验的感性,服从无条件的善——“绝对命令”.“绝对命令”把善行本身看作目的,它出自先验的纯粹理性,只体现为善良意志,与任何利益打算无关.因而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具有普遍有效性并成为普遍的立法原则.康德通过这个“绝对命令”来强调意志自律和道德原则的普遍有效性,体现了康德学的实质.


(三)意志自律

康德提出并论证的善良意志和绝对命令,标志着主体性道德体系的诞生,这在西方学史上引起了重大的方向性转变,把道德的根据和价值标准从主体外部引向了主体内部,从感性引向了理性,使道德由他律变为意志的自律.康德学要揭示自由的规律,就要论证这基于理性绝对命令的意志自律的普遍必然性.康德所谓的自律,指不受外界约束、不为情感所支配的,根据自己的意志良心,为追求道德本身的目的而制定的道德原则.他认为,只有遵循自律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从而要求人们服从先验的、抽象的、永恒不便的“绝对命令”.所谓意志,实际上就是理性的自主实践的能力.

康德的道德哲学就建立在“意志自由”的基础之上.其道德哲学是以“至善”为目的.所谓“至善”,就是人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出自义务或职责,自愿地执行道德法则.康德认为道德法则听从自己的无声命令,真正做到自律,而不是屈从于外在的权势和利益,“至善”才能得以实现.在康德的眼中,这样的道德自律是无上崇高的.

(四)社会公正

公正历来是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公正问题历来是道德哲学研究的重点所在.康德用他的自由意志论作出了回答:“一个人的意志得以同他人的意志依自由的普遍法则相统一的总合状态,谓之公正,任何行为本身或它所遵循的准则如果能使得行为者的意志自由同一切人的意志自由在普遍法则的前提下和谐共存,那么这一行为就是公正”.因此,公正的普遍法则是“对外行为务必确保个人的意志自由同一切人的自由在普遍法则的指引下得以和谐共存”.

二、对于康德学一点点的思考

第一,道德与幸福的统一问题就是一个很虚无的.因为康德将两者的统一放在一个前提之下——“灵魂不死”.生活中的人们都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因为人的一生都是生活在利益、、感情之中的.按照康德理论人就是要不断地努力,让这些因素不要干预到人的理性意志.先排除一般人能否做到的问题,就算人能够达到这种“绝对”的幸福,他能够最终达到“至善”吗?最后的结果是难道就是一种境界?

第二,“人是目的”这种概念在现实的生活中很难被认同.如果人人都是目的,“人是目的”就会成为空谈.

总之,在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道德建设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而认真研究历史上的各种道德学说,在历史上众多的道德学说中,研究康德的学能给我们带来较大收获,是我们道德建设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