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弊端的讨

点赞:8204 浏览:325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199-01

摘 要: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言行过于规矩,往往使孔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关 键 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弊端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言行过于规矩,往往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的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学习任务,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抑.家规太多,家长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地与别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由于成人灌输得太多,还会阻碍孩子主动探索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家长不要光看孩子学到多少知识,会几道加法题就对幼儿园评价的挺高.反之,不会作题不会写字则认为上幼儿园没用,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小学化的不良弊端

1.1损害孩子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过度教育的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弊端的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2伤害孩子的自信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1.3扼杀孩子的潜能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1.4破坏亲子关系和谐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一方面,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往往会转移到家长身上.另一方面,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要求的时候,家长便会迁怒于孩这都会对亲子关系带来巨大的伤害.


2思考

“小学化”往往以“衔接小学”为托词.其实做好学前教育的本分,就是最好的“衔接”.学前教育不否定知识的学习,不否定智育,它只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做它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尚处于朦胧阶段,还不可能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所以要“游戏为主、寓教于乐”.在中小学的教育是比较成熟的教育,在它的总体设计中,其实已经预置了“循序渐进”的安排,根本无需多此一举.教育经验及专家的研究都表明,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学习,破坏了教学流程的秩序,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鲜感则是兴趣之源.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幼儿,在入学之前依稀模糊地“掌握”了一些小学的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重复学习”,毫无新鲜感可言,对小学老师的讲课兴趣索然.于是,一些孩子在课堂上常开小差、做小动作;一些孩子则以为“已经学过”,内心排斥、粗心大意.待到其后,第二学期或第二学年,真正全新的学习内容出现之时,他们的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可能已经形成了,再想矫正过来就困难多了.出于“赢在起点”的美好愿望,却实实在在地“输在起点”,本想“一步登楼”,结果“一步踏空”,这恐怕是家长们始料未及的.学习是学生的社会义务.儿童从小学开始,才需要尽这种义务.学校生活不可能总是轻松的,这个艰辛的“学习的义务”,是人生一段颇长的历程.如果老老实实地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展教学活动,学龄前的孩子完全可以度过一段轻松快乐的学前时光.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剥夺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