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点赞:5245 浏览:183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目前,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前几年而言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具体教育的过程当中却存在着许多的误区.

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到位

一些人认为,学生因为年龄较小,不存在什么心理问题,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是受到了某种巨大的刺激,也可能是由于某种环境改变使自己觉得不能够适应而产生心理问题.例如,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入校后发现,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产生恐惧感与失落感,从而影响学习.由于教师认识的失误,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被忽略了,从而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处于这么幸福的年代,不为吃穿发愁,不为生存担忧,多么的幸福,不会有什么心理健康问题.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在的学生确实不用为自己的物质需求发愁,但是他们却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而精神贫乏的时代.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在家长看来,这样对待孩子是不对的,因此,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以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愧疚,而对于孩子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则关注得比较少.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过度的关注优秀学生,忽视“弱势”学生

在一个班集体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学生在所有学生当中有较高的威信,可以左右班内的舆论,学习成绩也好,深得教师与同学的赏识,所以在评选先进时他们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选择对象.而还有一些学生,他们在班内默默无闻,可以被其他学生驱使,对于班级内的所有活动他们都置身事外,评选先进从来与他们无缘,而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也比较少,他们在这个班级内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之所以以这种姿态在班内出现,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同样也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原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格外关注,用教师博大的胸怀与真挚的爱去教化他们,而不能视而不见.对于他们身上所映射出的闪光点,我们应当用放大镜去看,对于他们的进步更应当及时地进行肯定,并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提出分层次的要求.或许,在教师悉心的帮助下,他们就能扬起希望的风帆.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混为一谈

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么一类学生,有的喜欢拿别人的东西,但他们并不缺少什么,拿别人的东西只是觉得好玩罢了;有的喜欢在课堂上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有的则喜欢做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如在同学面前乱跑乱跳、亲亲书上的小朋友,诸如此类的行为.有的教师将这类学生的表现归结为学生的品质问题,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学生的生活环境,则不难发现,他们在平常很少被人关注,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罢了.如果我们将他们的表现认定为品质问题,对他们的转化效果又怎么会好呢?

四、将心理问题归结为性格问题

在一个班里,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做什么事总是畏首畏尾,也不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上课让他们单独回答问题时,总是面红耳赤,吞吞吐吐,语无伦次,表达不清自己的思想.许多教师将这类学生归结为性格内向生,其实不然.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关注个人内心,不乐衷于参加各种聚会.由于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身处人群中时,他们会格外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也使得他们在人多的场合会有些小烦躁.内向的人在处理他们的情绪、思考和观察时都是默默在心理完成,外人觉察不到.他们也可以是很会社交的人,但不如外向的人那么易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内心;他们相对有些孤僻,不是很开朗;他们在应对某种情况之前都需要自己思量一会儿;他们都爱自己琢磨,然后得出某个想法.这些特征与前面所赘述的表现是不同的,前面所说的学生的表现其实是心理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或许是由于他(她)们在某些时候因为某些原因而感到受了伤害,因而在心里留下了伤痕,为了保护自己,他们选择了逃避的方式.

五、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现在,好多学校都开设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大多都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认为这样做可以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这种认识是有误区的.一方面,年级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是各不相同的,由于受年龄与知识面的束缚,他们当中的部分学生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办法理解,如果教师讲的内容学生不能理解,那么这样的讲座就是无效的.另一方面,由于年级跨度大,教师在准备材料时也不可能照顾到各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也会使讲座大打折扣.

六、教育学生爱“揭短”

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时采取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喜欢“刺激”学生,只要学生一犯错,就爱将学生犯的错全部抖出来,以求说服学生.这样反而使学生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每天都生怕教师来找他“算总账”,新伤未好,又添旧痛.这样的教育只会伤害学生,而不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任何有益的结果.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却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对这些误区认识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伤害到学生.教师唯有多一分细心,多一分努力,多一分耐心,多一份爱心,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