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教具探究式的教学

点赞:13157 浏览:57515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学生独立的或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打基础.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选取适合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实物作为教具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3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教学设计为例,试图说明数学教学应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生活中的实物做教具、模型,保证探究式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 键 词】立体图形展开图生活化探究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140-03

探究式学习着力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来主动进行探索活动.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它强调“做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进行探究式数学学习,就应向学生提供许多现实的、有趣的、生活化的教具以及许多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4.1“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中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课程应用现实中的玩具、实物做模型,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成为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素材,故精心设计了这节课,收获颇大.

一指导思想

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做教具,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结合信息技术的使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形成规律、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了解直棱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并制作立体模型.

2.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生活化的教具探究式的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二,过程与方法.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通过动手操作、归纳、猜想和主动参与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模型和实物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4.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三教具准备

三棱柱积木、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八棱柱茶叶盒、圆柱茶叶盒、圆锥形圣诞帽、石膏三棱锥、四棱锥、圆台形纸杯、棱台形灯罩、多个正方体积木.

四教学过程

1.观察生活,创设情境

小壁虎的难题: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

2.尝试体验,自主探究

五教学反思

1.生活化的教具,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为本节课提供了大量现实有趣的教具和素材,所以笔者找了许多实物作为模型,特别是找到正方体积木更是令人欣喜若狂.六年前第一次接触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时,笔者担心如果用剪刀剪下来折叠,即麻烦又费时间,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如何找到一种既省时又实用的教具来取代剪纸呢?正好看到女儿在玩积木,于是灵机一动,把积木带到教室.当学生看到自己曾经见过或玩过的积木,都围拢过来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积木给他们动手操作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教具,下课时听到同学们纷纷表示:“这节课太好玩了!”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好处.

总之,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当教具,通过让学生观察大量丰富的立体图形,从中“发现”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加强了其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更好地了解了立体图形,从而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探究式的教学,还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更易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学生质疑提问的随机性和充分性,为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提供平台.教学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和谐、平等、、合作的氛围中分享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失败的痛苦,又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意志品质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在活动2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得出三棱柱、四棱柱、八棱柱、圆柱、圆锥、三棱锥、四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特别在探究正方体的多种表面展开图时,更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小组探究,并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比赛哪个小组找到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形状最多.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争先恐后地把找到的形状画在黑板上,笔者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探究中,并适时地展开小组评比,给予表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高涨.

总之,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做中学”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3.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感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更深刻的影响,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正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本节课中用Flash应用软件制作了动画,展示了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之后,又亲眼目睹,从而加强了空间感,在大脑中形成空间变化的印象;另外,还制作了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并且制作了它们旋转90°、180°、270°后的各种造型.

总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这种图形的动态演示,连续变化所形成的众多画面变换,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图形空间变化的印象,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感,帮助学生在动态变化的图形中寻找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了解图形的特性.

4.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标》告诉我们“教什么”,教材告诉我们“用什么素材教”,而这些却不能直接作用于学生,教学是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转化为现实、生动的教学活动的过程.随着教材版本的多样化,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显而易见.教材应当尊重,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开发教材的精髓、内涵.本课把立体图形的制作和圆台、棱台的表面展开图纳入作业中,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另外,还强调立体图形是实心体,展开的只是它们的表面,纠正学生以为立体图形是空心的错误认识.

总之,教师创造性、个性化地使用教材,转化成灵活合理、丰富多彩的“生态化”教学过程,整体实现了三维目标,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独立的或合作的探究式学习,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有效地应用生活化的教具,促成探究性的学习,从而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中,成为生活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