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互动的一般标准

点赞:10562 浏览:451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二者通过课堂互动都有所提高,即所谓教学相长.有效的课堂互动应能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第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三,两种地位和作用应该是协调存在的.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据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课堂有效互动的一般标准.

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被激发

学生是有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问题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效互动的源头,作为教师可通过创设具有启发力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这种需要,使学生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学习的动机,成为自主探究的内驱力.

[教学片段]自由落体运动

师: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情况如何?

生:重的下落快.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并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

(演示实验1:取两块形状相同的纸片和金属片,将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生1:金属片下落快.

生2:重的下落快.

师:按照这位同学的想法,下落快慢与重量有关,那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质量大的下落快,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下落快慢应该一样?

(演示实验2:将纸片换成塑料片,将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生:一样快.

(演示实验3:取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卷成纸团,将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生:纸团下落快.

以上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先入为主的前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既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又制造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强烈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时我们虽然创设了情境,但学生的探究动机并不强,这时教师应反思自己创设的情境,它是否具有新、奇、趣的特点,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内心与外界观点的冲突,它是否具有足够的刺激强度.

二学生能否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前者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而后者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可以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课堂有效互动的一般标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教学片段]抛体运动

师:到此,我们已经得到了平抛运动的位置、轨迹及速度的规律.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探究思路及所学知识.

平抛运动

师:探究平抛运动的方法与思路同样可以用于对斜抛运动的研究.下面请同学分组讨论并完成表格.

以上教学意图是为了使学生实现将平抛运动研究方法迁移至斜抛运动中,而学生能否实现这种迁移往往取决于之前的互动是否有效,所以此种类似问题能否解决可见互动是否有效.

三教师是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有些教师上一堂课,从头到尾总是啰啰唆唆,什么都放不下,总是喜欢牵着学生走,没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总想着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丧失了独立思维的能力,得不偿失.其实,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才能放飞思维、张扬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教学片段]习题课

例题: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两条光滑轨道上有可以自由移动的金属PQ、MN.试问:(1)当棒PQ在外力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时,棒MN将向什么方向运动?(2)当棒PQ在外力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时,棒MN将向什么方向运动?

对于上述例题,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方式一:教师觉得题目较难,直接引导某个学生互动逐步解答.方式二: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由学生自由轮流发言,教师适当引导逐步解答.

方式一中教师对学生能力缺乏信心,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以说是学生思维的权利被剥夺了,这位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的思考空间被限制了,而其他学生则成了学习的“旁观者”,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是低效的.方式二中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由自认为已理解的同学轮流发言,这样学生们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掌握解题的方法.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具有激励性

不同的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对同一问题会存在不同的观点或解决方案,其中不乏意外的、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对于这些若采取回避态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教学片段]例题评讲

例题:如图2所示,电子沿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作直线运动从A点到B点,则电子所受的电场力大小变化情况、方向分别为().

A、先变大后变小,水平向左

B、先变大后变小,水平向右

C、先变小后变大,水平向左

D、先变小后变大,水平向右

生:根据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的特点,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A到B的电场线先由疏变密,后由密变疏,所以场强先变大后变小,即电场力先变大后变小.

师:你的解答令我很意外,方案形象、直观、简洁,非常不错.

学生的解答方案超出教师最初备课时的预想,但教师的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激励了学生,强化了他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评价方式,可利用心理学中的“同理心”技能,教师借助于自身的知识与经验,深入学生内心去体验他的思维、情感,然后用语言把这些传达给学生.“同理”并不是单纯的认同,而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一种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被理解与被接纳.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技能从学生的思维与情感中抽取正确、积极的部分,可能是言语、观点,也可能是动机,然后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性或鼓励性评价,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师生有效互动就能得到持续.

五课堂氛围是否平等

互动是需要良好的氛围的,在一方感到压抑或恐惧的情况下,谈话就不能正常进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学生能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个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由的,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充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相互探讨与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

[教学片段]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之数据处理

师: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了多条纸带,采集了第一手资料,面对打出的纸带如何研究小车的运动呢?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要选择一条最清晰的纸带.

生2:开始的几个点不清晰,该怎么测啊?

生3:我觉得可以不理会这几个点.

生4:对啊,计时起点是人为选取的,可以找一个清晰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以上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去做,通过合理设问、自由发言的形式营造出、平等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学生会更快更好地获得知识、情感和行为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称为有效互动.

总之,有效的课堂互动应存在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教师会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与时间,学生能顺利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教师会用激励性的评价去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