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基本功新解

点赞:32419 浏览:1536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师基本功是一名合格教育工作者必需拥有的能力,任教不同科目,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不同的.在新课改的大旗下,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基本功?本文将从社会发展、教育背景、学科性质和教师自身发展四点出发阐述其应具有的基本能力.

关 键 词:语文教师;基本功;教育理念;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96-02

新课改的推进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不论是从理论掌握程度上,还是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上.而目前很多活跃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具有很高的语文素养和浓厚的工作热情,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出基本功不扎实.如果对这一部分教师进行基本功培训的话,他们将会成为语文界的“新生”力量.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渊博的文化知识三大板块的知识硬件之外,在新时代、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有了新的变化.这和传统的“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能力要求是有很大区别的,任教科目不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同的,其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不尽相同的.

语文教师基本功新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师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首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技术,或者是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兴起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环境提出了挑战,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改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标志.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水平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师的首要基本功就是能够在教学中熟练掌握和科学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产生三种不同的作用.一是教学演示,借助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形式的教学内容转换成生动直观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扩充学生视野,拓展教学内容.三是建立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摆脱教师和课堂的束缚,离开学校,离开教师,学生依然能够自主学习,学习不再是授受式的单向传授、接受,而是多种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其次,从新课改的教育背景来看,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创新意识.时代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更新着人们的观念,新课改的实施,意味着基础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对处于基础地位的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的旗帜下,语文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适应新课改的潮流,就必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新课改在教学观、学生观、知识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重建新的知识观,不断吸收、消化新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站在新的高度去学习、研究、运用新理念、新工具、新方法.改革需要不断注入活水,这就要求教师敢于打破常规,放弃抱残守缺的想法,走出传统的塔,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教学实践.教师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新课改正是围绕着这一发展目标应运而生的,而要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就必须首先改革课堂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再次,从语文的学科性质来看,一是具有语言性,二具有是人文性.语文学科把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当作根本任务和目的.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读和写方面具有过硬的技能.语文是一门教人读书识字的科目,也是传承母语文化的科目,前者旨在它的工具性,后者在于人文性.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读写技能方面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不同.这里的“读”不是简简单单的“说”或者是平淡无奇的“复读”,而是在课堂上教师做示范性的朗读,富有感情地读,读出“语文味”.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阅读课占有很大比例,阅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朗读只是其中一种,朗读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技能.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朗读,做到声情并茂,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语文的特色,语文课必须彰显语文特色.这里的“写”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会写”,包括写字和写文章.语文教师写字要讲究工整、规范、美观大方,不能出错.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的一大模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在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下就更应该突出强调.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三笔字”的历史地位不断地被削弱.语文的工具性要求加强写字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在传承文化,也是在彰显学科性质.在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师的读写能力更多地被录音、课件所代替,这是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混为一谈的做法,我们应该运用新技术进行教学,但是那些具有学科性质的基本技能不仅不能抛弃,还应突出和加强.课堂板书要精心设计,认真书写,给学生写字起到示范的作用.语文教师还要能写,包括常用文体的各类文章.指导学生作文,必要时能写出一定的“下水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文教师自己都写不出相应的文章来,有何资格来要求自己的学生.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文风.身教胜于言传.只有语文教师在写作上确有体会和见解,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自己拥有了这桶水,而且保证这桶水是活水,才能给予学生一杯水.

最后,从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和教师自身发展来看,语文教师要有批判、反思和科研的能力.如今的教学中各类参考书数不胜数,很多语文教师在纷繁的教参中迷失了双眼,一味地相信教参,迷信教参,在教学过程中提不出自己的观点,教学缺少创意,教师只是扮演了一个“复读机”的角色.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教师交融.教师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教师过于迷恋教参,满足现状,缺乏批判、反思和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新课改的理念就会束之高阁,教学实践还是固步自封,教改会成为一句空话.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就要求语文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由一个传授者变为一个研究者,由一个“复读机”变为一个学习者、引导者、组织者,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21世纪的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求知,自己去感知.任何给出现成答案或定论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老师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把课堂的表现空间让给学生,而在创设情境、提供比较和体验的材料上多动脑筋.“新课改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是否适宜,最终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最终的检验者就是一线的教师,教师能否承担这一角色,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探求、挖掘,在探求前进的过程中不能忘本.就像于漪老师说的那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国家振兴在于教育,教育振兴在于教师,要把教师培养成为“大师”就要从基本功抓起,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有人这样形象地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如果将教师看做一台电脑,基本功将是其必需的硬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