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

点赞:30802 浏览:1441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由于存在学生基础薄弱、课程系统性差、课程内容繁杂等问题,导致《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效果欠佳.本文针对该课程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形象思维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相关基础设计课程的整合提倡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关 键 词:教学改革;建筑初步;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30-03

《建筑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启蒙教育.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课以及不断反复的作业练习,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以及动手进行简单创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程设计打好基础.

一、现状问题分析

对于建筑学教学体系上的专业学科,在引导学生专业入门的道路上仍值得摸索.通过基本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总体看来,课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建筑初步》要求从基本表现方法开始,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作业练习来加强自己的表现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美术基础薄弱,缺乏基本的审美能力,对基本的表现形式完全是零基础,这就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储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缺乏图式化的语言表达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工作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课程系统性差.《建筑初步》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基础和启蒙课程,对后续专业设计课的作用举足轻重.该课程各环节之间关系不够紧密,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性差,难以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体系,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由于没有架构好建筑的基本知识体系,导致部分学生在进入专业设计课的时候,存在对《建筑初步》的知识运用障碍.

3.课程内容繁杂.《建筑初步》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涵盖的教学内容庞大而复杂,包括传统的基本技法、专业基础知识,空间思维的拓展训练,对结构、材料的认知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内容、基本术语、概念较为抽象,并且实践性强,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这在学生本身处于对专业非常陌生的情况下,难度较大,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对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初次接触基础专业课的同学而言,培养其学习专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是本门课程的首要任务.在学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背景下,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潜能是无法想法和比拟的.对新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使学生尽早认识建筑,了解专业学习内容,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引导学生如何用建筑师的眼光去认知我们常见的事物.在学生没有任何基础培训的前提下,让学生手绘自己的大学校园.大一学生对大学校园充满新鲜感,通过对他们熟知的环境以及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训练,掌握学生的兴趣走向,研究学生的兴趣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通过自己的想法去加工和处理自己所处的校园环境,鼓励学生按不同视觉去观察校园,引导其找出关注点.在学生手绘的过程中,通过询问的方式抽查学生对大学校园的认知,包括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建筑特色、道路交通、市政设施、校园色彩等问题的认知.将涉及到城市、建筑等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在实践过程中让这些庞杂的问题简明通俗,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由于所探讨的问题正是大一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谈论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在不断的手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2.抽象与具象的转化训练.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将形态构成及空间限定原理等纳入课程.通过一系列创造性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和培养学生对空间形体的理解与创造能力、对材料性质及构造的理解以及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创造活动过程的整体策划及相互协调工作的基本能力,为后继建筑设计课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其对空间的架构能力,引导其学会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转化.在形态构成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抽象与具象的转化训练.(1)形与形的转化过程训练.通过“基本形—单元的组合变化—建筑”、“建筑—组合元素—基本形”的训练加强对形态要素的认知.单一的基本形通过分离、接触、覆盖、减缺等组合方式,引导学生创造建筑体量模型,在建筑单体中寻找内在的构成规律,提取基本的建筑构成单元,转化为基本单元形式.(2)抽象生活中的基本元素.训练学生通过对周边事物进行元素解构,加深对熟知环境的再创造,提取基本的元素单元,架构自己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利用之前学习的古文诗词,艺术场景、生活空间等对基本元素提取再创造,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模式,引导其进行发散思维练习,训练学生“有想法、会创造”.让学生在“庄生晓梦迷蝴蝶”、“梦的多层空间”、“一行白鹭上青天”等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元素,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再将选取的元素首先将其抽象成几何或意象形态,进行一系列抽象构成作业,也就是“同质异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选取对象的最基本的几何或意象造型(即基本形单元要素),通过其他关联要素的组合,更替基本形中的内容,创造出一系列有趣的“异质同构”的构成图案.最后,结合实际的形态构成训练中的图文资料,包括建筑环境、形态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等具体的案例了解建筑所呈现出的形态构成的关系.再运用基本形的构成规律,将建筑空间平面的组成方式进行重构.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掌握了如何将形态构成的手法运用于建筑造型中.通过学期末的空间设计作业来看,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3.强化学生的基础.学生的基本功薄弱是本门课程的重要困难之一,部分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本功.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在教学中与美术课教学密切配合,强化形象思维及动手能力的训练.在进行基本线条练习、字体练习这些基础训练时,循序渐进.将课堂搬到城市中去,让学生结合实际的案例去感受城市、认识建筑.教师讲解具体建筑单体,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鉴赏建筑,并且给予一定时间对建筑进行写生练习.实践完成后学生对写生的建筑进行加工创造,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要求用宋体字撰写自己的创意想法、修改建议.通过与实践的结合,丰富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寓教于乐.

4.灵活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2].《建筑初步》的课程空间立体抽象,一些复杂的三维形体很难在学生脑海中呈现.仅靠知识讲授无法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等设备仪器以及建筑模型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例如:在讲授中西方建筑的基本知识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动画演示中西方城市形态、城市结构特征,带领学生随着动画进入到城市以及建筑单体的内部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城市中的建筑、景观的关系,建筑单体内部的流线组织,功能分区,景观处理等要素.结合建筑工程制图演示建筑的各个立体组成部分,帮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构成.使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连续过程,更加突出表现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关键点、难点、重点的重复播放,教师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建筑初步》课程教学生动而形象,信息量增大,学生印象深刻,特别在技能的示范性教学环节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结语

在《建筑初步》的课程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拓展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架构较为系统的专业概念,通过观察、体会、实践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思考方法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