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点赞:15334 浏览:6859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微观经济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较多缺陷.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拓展等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理论素养,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 键 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23-02

一、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对于学生理解经济理论和解释经济现象有着重要作用.《微观经济学》也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即为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如果《微观经济学》基础不扎实,后续学习难度加大.此外,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学好《微观经济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因此,为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本文结合《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探索《微观经济学》教学新路径.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微观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班教学降低教学质量.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年轻老师外出读书、进修以及专业教师结构问题,该门课程长期采取大班教学模式,学生人数往往超过100人,课堂教学秩序难以高效控制,学生提问的机会较少,教师与每个学生沟通的时间极为有限,师生互动难以开启.其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热衷于记结论和做作业,但是很难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经济学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思维技巧和心灵的容器,帮助人们从纷乱复杂的现象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凯恩斯的话表明,我们教出来的学生,不应该是只会死记硬背和做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比较落后.还有部分年轻老师,受过正统的经济学训练,有较深厚的经济学功底,但是经济学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推导,将经济学完全模型化、图像化和数学化,虽然逻辑性很强,但是学生接受效率很低.学生往往热衷于老师的定性分析,当涉及到较为复杂的经济模型时,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首先,安排小班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在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也不仅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师生互信、互敬、平等的交流平台.注重课堂交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不同观点的相互竞争和探讨.互动式教学老师的任务更为繁重,教师不仅要理论功底扎实,课前还要做大量工作,查询大量资料,精心准备课堂要讨论的问题并梳理有争议的观点.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笔者认为这点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是所有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理论讲解要透彻,举例说明要精辟.这里以笔者在课堂上讲需求理论为例加以说明.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写的该商品的数量.该定义强调三点:一是在其他条件不变,这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定理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因为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而这里检测设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和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给学生举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上涨了,则在同一水平下,消费者的购写数量可能不一样,或者消费者由于收入上涨,可能购写更奢侈的商品来替代原来的消费.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下,由于无养老、医疗和失业的后顾之忧,同一消费者在同一下购写商品的数量肯定多余在社会保值机制缺失下的购写量,因此首先要强调其他条件不变;二是消费者要有购写的,如果消费者根本没有购写的,这也不构成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某一件商品大家都认为很好,但是你本人不喜欢,你根本无购写的,无论这件商品多么物美价廉,但是都不构成你的需求.再比如可以给学生讲,对于很多低端的大众产品,“富二代”或有钱人是写的起的,但是他们根本不屑一顾,因此很多低价商品根本就不是“富二代”或有钱人的需求;第三,除了购写,必须要有支付能力,这点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将“需求”与“需要”混为一谈,而支付能力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需要”是指,比如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奢望要有别墅、豪车等奢侈品,但是那不是你的需求,因为我们的学生根本没有支付能力.讲完需求的定义后,我们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加深对“需求”概念的理解.要让学生对需求的概念理解很清楚了,这样表面看起来讲的过于详细,很浪费时间,实际上《微观经济学》中很多概念可以举一反三,供给的概念就可以简化.在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数、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讲解上,可以采取类似的讲解方法,重点讲解前者,后者就可以略讲.

再者,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成系统性,连贯性.比如《微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如何确定的?在《微观经济学》中教材中,认为是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但是在给学生讲解时,要成系统,需要知识拓展.要给学生讲明,《微观经济学》中的和价值是没有区别的.价值理论主要有三种:一是成本价值论,即认为价值由成本决定,典型的就是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产品的价值或是由投入生产要素的价值决定的.可以告诉学生该理论的局限性,即如果某产品即使投入很多要素,但是市场并无需求,则其价值为0;二是效用价值论,即产品的或价值由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主观感受的强弱,如果效用越大,则产品的越高.可以给学生举例,对于欣赏文物的人来说,文物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而对于一个乞丐其价值可能比不过一个面包.这里可以进一步引申,商品的价值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水与砖石”谁的价值更大的这一历史难题;第三,就是综合成本价值论和效应价值论.成本价值论决定了供给曲线,效用价值论决定了需求曲线,商品的价值是由供给和又有需求共同决定,均衡是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才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局限于死磕课本.

最后,经济学与数学模型的结合.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化描述,其优点在于能够去粗取精,抽象掉无关的细枝末节,探索表象后面的实质与真相.建立经济学模型的目的是寻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数学表达非常规范、精确而且非常简练,借助数学技术进行逻辑推演,易于避免出现逻辑上或技术上的错误.理论或模型的数学化可以充分地利用经济变量的数值特征,利用统计学技术进行经验实证分析.同样,利用函数图形分析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模型的应用要适度,不要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