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频支持下的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

点赞:4638 浏览:127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近年来关于视频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外已经有很大的进展,国内对此也日渐重视.本文在介绍教学视频内涵、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视频支持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类视频网站以及国内外名校视频公开课三者的概况和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发生的途径,针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思路,以期为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 键 词】教学视频;个性化学习;视频教学网站;视频公开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3)07—0038—05

信息时代,网络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对信息的需求,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认知方式的视觉化.随着互联网从图文时代进入视频时代,这样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日常生活,也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改变着学习.正如黎家厚教授所言“走出课堂,学习才真正开始”[1],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视频资源来学习知识和技能.国内外的名校视频公开课和各类视频教学网站为个性化学习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正方兴未艾,可以预见,基于教学视频的学习将会成为数字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学视频的内涵、起源及发展

教学视频是指把要传授给学习者的知识、技能等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经由教师或专业制作人员运用技术手段,整合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生成视频文件并发布供广大学习者学习使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视频按其内容通常可以分为学习资源型教学视频和教辅资源型教学视频,其中,学习资源型教学视频主要是指能够提供教师授课实况的视频资源,这是最常见的视频形式;教辅资源型教学视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辅助、背景知识拓展的视频资源.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教学视频曾有一个被人们熟知的前身——教育电视.我国的教育电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花钱少、效率高、开放性强的教育方式而得到迅速推广普及”[2],曾为我国社会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大规模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由于其自身无可避免的局限性,如单向灌输式教学、无反馈、以媒介为中心和线性化课程设置等,教育电视在传统的远距离教育领域已经优势渐失.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字视音频制作技术获得巨大发展,教育电视面对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信息交互化的机遇和挑战,开始走上了与网络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3]教学视频由数字化技术生成并依托网络环境发布与传播,可以看做是web2.0时代的教育电视,是网络时代学习者开展个性化学习的一个重要支撑.

二、教学视频应用于个性化

学习的理论依据

所谓个性化学习,旨在挖掘学习者自身的智慧和潜能,从而最大化地体现学习者的自我价值.教学视频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支持,它打破了统一起点、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的局限性,使学习者有完全的自由度按自己的进度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教学视频的合理运用,使得个性化学习在信息化社会里已经不再是理论上的乌托邦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由的选择.[4]


(一)视觉认知理论

用眼睛观看周围世界、获取信息是人类的本能.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了直观教学理论,即学习来源于感官的经验,口头教学应尽可能以图示作辅助等.[5]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在说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也曾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到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既看到又听到的50%.[6]由此可以看出,视听在学习者获取信息、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来说,合理呈现的视音频刺激比单纯呈现语词效果要好.视听两条通道对信息分开处理,学习者可以获得直观形象的刺激,同时避免认知过载的情况.[7]

(二)元认知理论

20世纪70年代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风格与认知方式,这必然导致学习者个体形成独有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个体在对自己认知的认知、体验与监控的基础上所选择或形成的学习方式,必然与自己的认知特点相吻合,其学习过程也必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挖掘出个体的综合潜能.[8]基于视频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过程的操控获得极大的自由度,能够对不同学习风格的个体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怎么写作,彰显关注个体、崇尚个性的价值观.

(三)微型学习理论

微型学习是一种借助微型媒体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强调在有限时间内学习短小的、松散连接的信息单元,是当今社会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学习知识的新途径.教学视频突破了单一媒体信息呈现的不足,融汇了图、文、声、像等各类媒体之长,“微视频”的理念也使得教学视频的时长缩短,重在集中解决单一问题.教学视频借助广泛普及的个人媒体终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在帮助人们学习职业技能、积累通识文化、塑造个人价值等个性化、非正式学习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视频促进个性化

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翻转课堂:让视频重塑教育

1.翻转课堂的概况

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的演讲“用视频重塑教育”引起全球教育者的关注.其基本理念是学习者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或者完成习题作业.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课上学习、课后作业”的模式相反,所以也被形象地称为翻转课堂.学习者在课前反复观看或随时暂停视频,满足由于个体差异而造成的不同需求,课堂上师生深入地、个别地讨论和互动是学习者知识内化的关键.

2.教学模式和效果

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转移到课前,学习者需要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预设的课前练习.课堂上则进行问题讨论和作业辅导,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整个教学模式由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组成,监控平台用来记录并为教师提供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暂停、重复观看的次数等.其模型可简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如图1.

图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

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很多学校受到了欢迎.据ClassroomWindow2012年6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67%的受访者表示考试成绩得到提高,80%认为学习态度得到改善,99%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9]国内的翻转课堂实践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中西方文化不同,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学习观念、技术支持等存在一定差异,翻转课堂在我国中小学课堂的应用还需要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

3.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挑战

(1)确保课堂讨论的真正发生

我国中小学的平均班容量达60人左右,在开展现场辅导和课堂讨论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分组,关注每一个学习者,必要时还需缩小班容量.此外,国内学习者长期接受灌输式教学,不善于主动提出问题和同伴协作交流.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调动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做好课堂讨论活动才能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

(2)关注视频制作的教育性与艺术性

教学视频的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观看萨尔曼·可汗制作的视频可发现,这些视频短小精悍,教学针对性强,屏幕中只有简洁的教学符号,画外音清晰扼要并蕴含适度的幽默,让学习者感觉就像同教师坐在一张桌子前一起学习.在本土化实践中,应该借鉴这类视频制作思路,避免出现“头像搬家”、枯燥无味的教学视频.

(3)对师生能力的新要求

翻转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习者开展课堂互动交流,要完成大量的答疑解惑工作而不是照本宣科,此外还要熟练掌握视频制作业务方面的技能.对学习者而言,课前的视频学习并不是简单的预习,而是要按时按量主动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让深入的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外.这要求学习者在不影响日常休息的前提下对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4)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者课前自主观看视频、课中积极参与讨论,对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度得到了提升,获得的知识也不是静态孤立的而是在讨论后经过多元建构而获得的.所以在评价中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完整记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如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探讨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历程.

教学视频支持下的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视频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基于视频网站的个性化学习实践

1.教学视频网站概况

随着Web2.0时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动、分享、自由”为特征的视频分享网站已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一支主力军.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对网络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综合性的视频网站纷纷开设教育频道,广大网民的参与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视频的种类.专业类的视频教学网站不断涌现,这些视频主要由从事相关领域教学培训的专业教师或经验丰富的资深爱好者采用摄像机或屏幕录制软件录制而成,为网络时代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者可以直观清晰地在本地计算机上获得来自教师的视听教学指导.

教学视频通常以swf、flv、f4v等网络流媒体格式分装发布,通过浏览器内置的Flash播放,缩短了等待缓冲时间.视频教程的时长较短,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讲授知识点也较为单一,每一讲都围绕一个或几个相关的核心知识点展开.

2.典型的教学视频网站案例

我要自学网(.51zxw.)创建于2007年,是由一批来自电脑培训学校和高校的教师联手创立的视频类教学网站.该网站视频侧重于计算机技能的学习,主要涵盖平面设计、影视动画、网页设计与编程、信息化办公、机械设计等七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分为若干个不同科目的教程.此外网站还提供了学习交流论坛、作品展示平台、课程素材及板书下载等学习辅助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学习怎么写作.学习者注册并登录后可以自定步调,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类教学视频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基本采用“观看视频+演练+交流”的模式,学习者在个性化自学过程中容易激发学习动机,获得自我成就感.

例如,学习者要学习网站设计的知识,传统方式是学校在该学期开设相应课程,学习者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然后在课后查阅参考书籍并做一定练习.由于课时限制,与网站设计相关的很多知识未能安排在教学计划里.然而在教学视频网站的支撑下,学习者可以系统地观看由专业教师录制好的视频资料而不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有的学习者有学习页面美工设计的需求,就会补充学习一些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如Photoshop、Flash等;有的学习者对交互式动态网页制作更感兴趣,就可能会深入学习一些网页编程语言如ASP、JSP等内容.这些需求在现有课堂教学中难以充分满足,但借助教学视频网站,学习者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科目按需学习,并由原来教师控制下的线性学习过程转变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节奏随意暂停、重复观看的学习过程,体现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目前国外类似的教学视频网站如可汗学院(.khanacademy.)和谷歌的YouTube教育频道,教学内容覆盖了数学、历史、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领域.国内也有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以及艺考、成考等教学内容的博视网(.bosw.)、专注CG数字艺术教学的火星视频教育(http://.vhxsd./)、面向中学生的微课教育在线(http://.vko./)、综合性的优酷教育频道(http://edu.youku./)等,这些教学视频网站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学习支持.

3.教学视频网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1)促进专业类教学视频网站向虚拟学习社区发展

专业类教学视频网站的视频质量较好,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注册人数较多.基于教学视频的虚拟学习社区是未来发展趋势.网站社区应构建个人学习中心,记录用户的学习轨迹;提供完善的学习辅助资源,如课程板书、课程素材、课后练习等;提供便捷的互动功能,为每个视频、每门课程开通相应的讨论区域,积极组织学习者交流和教师答疑,鼓励协作学习,使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既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又成为知识的受益者,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2)加强综合性视频网站的资源分类与管理

综合性视频网站(如优酷网、土豆网等)上的教学视频数量巨大、类型丰富,但存在的问题是在组织上较为松散,缺乏系统性,学习者常常难以找到需要的资源,视频质量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视频网站对数据库的视频资源做更完善的标签化处理和精细化分类,使学习者能够通过关 键 词搜索或标签技术准确获取需要的教学视频.视频来源方面,应对网民的原创教学视频提供足够的支持,并通过理念引导和技术支持来实现教学视频质量、总类、数量的全面提升.

名校视频公开课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1.网络视频公开课概况

网络视频公开课是指依托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络,通过视频媒体向高校学生以及社会公众传递大学教师的授课录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种教育形式.自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推出视频公开课以来,国外众多名校纷纷加入其中,掀起了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热潮.这些视频公开课经过添加中文字幕后也出现在了国内的各大视频网站,如网易公开课、新浪教育频道、优酷网等,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推崇.

在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也在教育部的统一规划下开始了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工作,并在2011年11月9日正式发布了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课程平台为爱课程网(http://.icourses.edu.).视频公开课上线仅一个月,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三家公开课首页访问量就达到4.08亿次,从社会关注度和网友跟帖等反馈可以看出,视频公开课引发了来自不同层次各行业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联手国内985和211高校共同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流程采用“整体规划—学校自主建设—择优遴选—课程上网”的方式进行.[10]网络视频公开课将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2.以优质丰富的视频资源承载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目前,在已经发布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课程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林医学六大类,就课程性质来说,大部分属于提高学习者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通识类课程,如“王阳明心学”、“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等,此类课程目标受众较广;有少部分是专业课程,如北京理工大学开设的“技术之光”,此类课程要求观众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理解力,重点针对特定专业的学习者.截止到2013年3月25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已经发布到第11批,总课程数达到222门,视频数量达到1755个.

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出现,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跨越了传统大学校园围墙,受益者从小范围的在校生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学习者,“淘课族”在大学校园内外悄然产生.随着视频课程的不断上线、课程门类的不断增多,这些教育资源已经基于互联网络形成了一个庞大、开放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库.在校学生可以不再受本校本专业课程安排的局限,而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走进国内相关领域知名教授的课堂中,甚至是跨越国界走入哈佛、斯坦福或麻省理工学院的课堂中;对参加工作的成人学习者来说,种类繁多的传统文化类课程或科普知识类课程可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或有助于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视频公开课具有开放共享、超越时空局限、符合人性化教育理念的特点,为网络时代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3.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网络视频公开课发展策略

(1)改变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网络课堂结构

调查发现,当前视频公开课的数量和种类已较为丰富,但大多数还是采用基于PPT的传统课堂讲授法,教学方式单一,很少提供练习作业、交流论坛、参考资料等内容,相关的学习支持怎么写作等配套资源还处于缺位状态.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网络视频公开课的经验,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中,灵活穿插演示、师生互动、协作讨论、作业任务等内容,凸显学习者的参与,确保提供一个完整的课堂结构.

(2)优化教学行为,鼓励选题的均衡性和新颖性

对比国外优秀视频公开课案例,国内的视频公开课普遍缺乏轻松开放、富有启发性思考的教学设计.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引导、感染的方式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让学习者参与其中并在头脑风暴中获得顿悟与启发.[11]在选题方面,应均衡传统文化类课程和现代技术类课程的比重,宜多选择思想性强、内容契合现实生活的选题,并可结合不同高校的优势推出特公开课,拓宽课程的覆盖面.

(3)提高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制作水平

在一些视频公开课的摄制中,仍存在环境噪音过大、画面不准、镜头推拉盲目随意、PPT和画面切换不及时等问题.在后续建设中应该消除摄制环节存在的不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视频制作质量,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视觉效果,提高视频画面的教育性和艺术观赏性.

(4)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应用途径

满足用户需求,是开放教育资源的根本目的[12].随着个人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正超越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主要途径.网易已经开发了国外名校公开课的APP应用,并且支持离线下载怎么写作,为用户的随时随地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国视频公开课也应该顺应形势,为学习者提供适合移动终端访问的途径,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版权允许的范围内提供视频下载怎么写作,此外,还应该加快课程更新速度,以避免学习者的分散与流失.四、小结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13]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基于网络的视频教学以其兼备视听教学的传统优势和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已成为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信息化教育实践中,还需要对教学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不断开创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静悄悄的革命未来课堂的精彩[EB/OL].http://.czedu.gov./disp_3_73_10058767.s.

[2]刘忠民.教育电视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发展对策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1,(3):72-76.

[3]陈清森,孙祯祥.网络教育视频:web2.0时代的网上教育电视资源库[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103-106.

[4][8]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3):152-156.

[5]李玉梅.谈视觉材料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0,(7):111-112.

[6]王建林.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地理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5):36-38

[7]王文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多媒体教学呈现原则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09,(2):33-37.

[9]调查:翻转课堂有什么价值[EB/OL].http://.ctocio./industry/edu/7207..

[10]张凯,陈艳华.大学视频公开课示范效应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3,(1):82-86.

[11]李小刚,马德俊.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2,(7):11-16.

[12]刘莉.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焦点与轨迹[J].中国远程教育,2008,(6):11-13.

[1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北京,2012.

收稿日期:2013-03-15

作者简介:李小刚,硕士研究生;王运武,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221009).

靳素丽,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37000).

责任编辑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