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教学之我见

点赞:25637 浏览:1191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区域地理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础,在高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区域地理要利用好地图,既要注重区域定位、宏观把握、构建知识网络,又要从微观方面详细分析,这样才能将区域地理繁琐的知识系统化,学生才会乐学、好学.

关 键 词:区域地理;心理地图;知识网络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自然地理(讲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必修二讲人文地理(讲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必修三讲区域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没有专门设置区域地理课程,但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很大,是高考命题的载体.《区域地理》在初中七八年级时学习,但由于地理不作为中考科目,大部分学校和学生不重视,视为副科.进入高中以后,高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为基础的,学生地理基础比较差,学习地理很困难,很多学生对这门科目失去了兴趣.高二文理分科后,作为文科生必须学地理,尤其是学区域地理.高二学生就需挤出一部分时间学习初中区域地理.这样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为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区域地理学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线教师、一位老教师,我目睹了学生学习的辛苦,同时也总结出一点经验,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区域地理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让学生明白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区域地理就体现了地理学的地域性,是我们地理学习永恒的主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看区域地理内容占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许多以能力立足的题目均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命题的.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最好的结合点,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载体.所以考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结合高初中地理内容,将学科主干知识通过区域地理的形式体现.例如,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考查的具体区域:卷一单选(1~3题)美洲(哥伦比亚、美国、墨西哥)、单选(4~5题)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形、植被)、单选(11题)我国东南丘陵;卷二(36题22分)钢城攀枝花、(37题24分)非洲(维多利亚湖、尼罗河)、(选考旅游地理10分)热点地区三沙市.

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必须在学习区域地理之前或第一课向学生讲清楚,最好拿一份高考卷分析分析,否则许多学生认为高中生还补初中的内容太浪费时间,他们的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就不好.学生只有明白了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学习时才有目的、有动力、有方向.

二、看图、记图、画图,形成心理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能否运用好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关键.特别是区域地理,学会看图、记图、画图甚至形成心理地图至关重要.

1.看图:在一幅图中,先看图名、图例、注记、比例尺,然后看图中信息.

2.记图:把一些构建世界和地区轮廓的地理事物信息记在大脑中,如大洲、大洋、国家的轮廓,事实证明利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印象深刻,易于形成完整概念.

3.画图:通过画图,感知空间事物的分布,加强地理知识的记忆,如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河流、资源分布图,让学生画一遍要比记一遍效果好得多.同时画图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4.心理地图:利用地图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心理地图.心理地图包含各种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表象,当学生解答地理问题时大脑就像电脑一样能浮现出一幅幅清晰的地图,从而准确有效地提取有用的信息从容作答.如考查南亚区域时很快在头脑中出现南亚轮廓图像及相关知识点.当然没必要将所有的知识点展现,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考查的内容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学会准确的区域空间定位

正确判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往往是解决地理问题的首要问题,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地理技能.我们要教会学生空间定位的能力.

1.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定位,是最常见也是最准确的定位方法.如各大洲经纬网范围从宏观上把握,亚洲(90°E±60°,40°N±30°);非洲(15°E±30°,0°±35°);欧洲(30°E±30°,55°N±15°),北美洲(90W°±35°,50°N±20°);南美洲(60°W±20°,20°S±30°);大洋洲(135°E±20°,23°S±15°).

2.相对位置定位: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海湾、海峡、山脉、河流、交通线等,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在方向、距离等方面形成联系线索,进行区域定位.如东北平原位于大兴安岭以东,若能确定某山为大兴安岭山,即它东面为东北平原.

3.轮廓、面积、形状定位:通过面积、突出的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它的空间位置.这部分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1)海陆轮廓,包括大陆、主要半岛、岛屿、海湾、内海、海峡轮廓;(2)考纲中的八个国家、中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和面积;(3)主要山脉及走向;(4)主要湖泊轮廓和河流形状、走向和支流的分布特点.在识记中,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形象记忆,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陕西省像个秦俑,青海省像个玉兔等等.

四、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思路

1.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有一个整体概念、印象,这就要求教师讲好区域地理总论.如世界地理学习时首先学好世界的海陆分布、各大洲地形、气候及世界的居民和国家等,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

2.从微观上学习各个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可以从三方面了解:(1)位置范围(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战略位置和国家);(2)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等);(3)人文特征(人口、人种、宗教、民族、农业、工业、交通旅游、城市等).教师只要教会学生按照这一思路分析,他们就可以系统地掌握各区域的特征.

3.总复习再到宏观,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系统的知识.

五、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通过各种循环及人类生产生活进行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所以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又一个显著特征.

在区域地理学习时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分析日本:


岛国多山,平原面积狭小→农业在GDP中所占份额较少,水力、森林资源丰富;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矿产资源缺乏,劳动力丰富,加工型经济;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建筑物抗震强度大,地热、旅游资源丰富;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临海型工业布局,加工出口型经济.

对区域地理学习不仅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需要对区域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知识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将区域内的主要自然地理要进行简单整合.

总之,区域地理知识点多,涉及内容广,单凭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方法,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