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学生的思维能力

点赞:5849 浏览:193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的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数学思维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数学教学培养和发展

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的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的过程.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数学思维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数学有效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从创设意境中,激发思维的兴趣

思维过程通常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思维就会积极活动起来,而学生的积极思维正是其思维能力快速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并根据教材中蕴涵的培养能力的因素,在教学中自觉运用教科书中丰富的内容、形式多变的插图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再辅之以适当的教具的操作以及必要的多媒体课件等等,刻意创设富有情趣的意境,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形体知识时,多媒体出现教室里的桌子、书、本、红领巾、小足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就在我们的身边,再叫小朋友说说在家里、或商店里有没有看到过跟这些一样的物体表面的形状.小朋友兴趣盎然,个个都举起小手抢着发言,这样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在快乐中真正掌握了新的知识,在兴趣中提高了思维能力.

二、从说理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说理,如:说定义、定律、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等,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下面就以一道应用题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启发、引导学生说”.

两队筑路工人合修一条600米长的公路,预计5天修完,已知甲队每天修60米,问乙队每天修多少米?

教学这道应用题时,我的做法是:

1、引导学生说题意.说题意,即要求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叙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关 键 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教学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口述:(1)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2)要求的是什么?(3)“5天”指的是几个队所用的时间?

2、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教学时,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要求乙队每天修多少米,必须先求两队每天合修多少米(速度之和),求出速度和后,要用什么方法来求乙队每天修多少米?然后根据这些问题让学生独立说出这道题的完整的解题思路.还可以根据前边的做法,让较好的学生说出这道题用其他解法的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解题之前,要求学生用简洁的文字形式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速度和等于距离÷时间,乙速等于速度和-甲速”.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学生便会迅速地根据关系式说出其算式,其解题的正确率很高.

4、引导学生说列式的意义.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解答一步的实际意义.如,学生列完上例算式600÷5-60后,可以进行分步提问:600÷5求的是什么?615÷5-60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让学生回答,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而且使学生对算理理解得更清楚.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三、从训练中培养灵活思维能力

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课堂练习,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心巧设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想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完一个新知识后,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这几个方面精心设计练习:①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②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如:学习了乘、除法简单应用题后,可设计几组对比练习题.

例如:

1.一个酒店每天用8筐茄子,4天能用多少筐茄子?

2.一个酒店每天用8筐茄子,用白菜的筐数是茄子的2倍,用白菜多少筐?

3.一个酒店运来32筐西红柿,平均分8天用,每天用多少筐西红柿?

4.一个酒店运来32筐西红柿,每天用8筐,可以用几天?

5.一个酒店运来32筐西红柿,4筐白菜,西红柿的筐数是白菜的几倍?

通过以上比较练习,进一步明确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③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开放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做一种零件,王师傅4小时做200个,李师傅6小时做400个,谁做得快一些?”常规思路是比较两人的工作效率,即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来考虑,求出单位时间里两人做零件数量的多少,谁做得多谁就快.但是,换一种思路的话,就可以从做一个零件各需要多少时间来判断谁做得快一些.另外,就本题而言,因为400是200的倍数,可以检测设两位师傅都做400(或200)个零件各需要多少时间来判断谁做得快,这不是更妙吗?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克服思维定势.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从小结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一般来说,在课堂上,对所教学的新知识,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配合小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通过综合、归纳和概括来反映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数学的一般原理.例如:在讲“口算乘法”,先引导学生口算并写上每道题的得数(题目如下),接着教师启发提问:请观察例1、例2左右两边的算式:

例1:100×4等于4004×100等于400

100×12等于120012×100等于1200

例2:7×200等于140012×400等于4800

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综合、归纳和概括,得了其规律:用整百数乘的口算,因数有几个0,积的末尾有几个0

这样就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从实践探索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生活中,要不断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时,放弃了一直沿用的讲授谈话,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小设计师”,让学生课前准备一张一边长20厘米,另一边任意长(但比20厘米要长一些)的纸要求学生为我们茶叶筒上设计一张包装纸.课上,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筒高20厘米圆纸筒,检测设为茶叶筒,问学生,如果你准备把这个茶叶筒侧面包装一下,,应该裁剪多大的纸呢?学生都在考虑包装纸的大小问题,自然会考虑到包装纸面积的求法,继在圆面积和侧面积已知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推导出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公式,这是第一次思维创新过程.然后再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表面积与体积公式的比较,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表面积的相同点:是把各个面的面积加起来;不同点:正方体是6个面相同,因此是一个面积乘“6”;长方体是对面相同,因此把前、后、侧(3个面)加起来乘“2”;圆柱体是两个底面相同,所以只要一个圆面积乘“2”再加圆的侧面积;体积通过比较他们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这一公式.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识得到了整理、归纳、深化、简化,这是又一次思维创新过程.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数学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数学材料加以开发和利用.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通过学生的看、想、说做等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独特的价值得以体现.

作者简介:

王艳,甘肃张掖人,1967年3月出生,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及年级组长工作,2003年6月取得小教高级技术资格,于2006年发表一篇论文:《数学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刊登在《伊犁教研信息》.在2008年兵团小学数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荣获兵团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