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点赞:5407 浏览:193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欣赏生命,进行生命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能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生命.

1生命教育的内涵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花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一般来说,生命教育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一般是指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就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提升,展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指关于所有生物的生命的教育.学校的生命教育则侧重于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从而让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生命,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充满爱心,使他们获得人格上的全面发展.

2生命教育缺失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2.1认识片面,缺乏思考.人可以通过聆听、阅读、思考等多种渠道来了解生老病死、体验生命个体之间的情感、感悟生命的精神价值.而有些学生由于受方方面面的影响,认识事物比较片面,缺乏思考.在和这些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两个较为极端的表现,一是由于家庭成员溺爱所导致的自恋和自私.他们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周围的人都应该让着他们,而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可以不必付出什么.还有一种是由于与他人相比较所导致的自卑和怨恨.他们认为,自己啥都没有,什么事也干不成;更有甚者,抱怨父母给自己一个有遗憾的家庭,抱怨自己人生的坎坷、社会的不公,产生仇视人生和社会的情绪.这两种极端思想往往把自己的生命囚禁于生理的状态,而不去想应该怎样发掘自身潜能来回报家庭和社会.

2.2以“我”为主,缺乏协作.有些孩子为人处事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凡事都希望满足自己的,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要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自私自利,觉得周围的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这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依然固执己见,将自己困在狭窄的圈子里.往往缺乏与人相处时协作、共事的经验,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能力较差,当得不到满足或内心矛盾无法控制时,就容易引发冲动.

2.3轻视责任,缺乏担当.有些学生比较任意,并不计后果,动不动就“拼命”.他们往往只强调自己的权利,却忽视自己的责任和公共道德.当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怎么对不起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是否对不起他人,没有一点儿反省与担当.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3.1研习语文文本,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文本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情感体验的最好载体.情景交融的诗歌,富含哲理的散文,主题鲜明的小说,哀婉动人的戏剧等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切实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命的特质,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而闪光的成长之路,竭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一个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在引导学生阅读《检测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以多媒体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凄清的音乐和真情投入,创设了感人的教学情境.海伦?凯勒的感恩和豁达令学生动情动容;史铁生的坚韧和其母无奈而深沉的慈爱令学生潸然泪下.姑且不去探讨是否做作,但学生确实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凝重、母爱的无私,也能在艰涩的人生中品味出真情的伟大.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将恋人间的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长亭送别》把张生和莺莺的离别之情写得哀婉深沉;诗歌《雨霖铃·寒蝉凄切》畅叙离别的无奈和惆怅;《幽径悲剧》表达了季羡林矢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雅舍》表明的是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品格.无论是爱情的纯洁还是离情的“渐远渐无穷”,对于学生来说,我们都要敢于探讨,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3.2引导参与教学,体验生命情感.语文文本底蕴很厚,情感因素很浓,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主旋律,有爱国、思乡、怀人的“乡土情结”,有智者的声音和仁者的呐喊.如《生命的化妆》中对生命最高境界的寻根,总能拨动我们最敏感的神经.如果能充分发掘并利用好文本,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产生并形成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体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解读生命、生发情感.在读出作者的同时,也能够读出自己.

3.3导精品阅读,培养生命意识.生命意识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存在的意识,还有对他人(物)生命存在的意识.尊重自己、同情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应鼓励学生去挑选适合他们自己兴趣的课外读物,作为生命教育的补充教材,或许现在弥漫在我们周围的彷徨感和危机感就不会这么深了.海伦?凯勒的《检测如给我三天光明》、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冰心的《谈生命》、张云成的《检测如我能行走三天》等这些感人肺腑的经典之作,都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去阅读、感受,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形成情感活动、审美感受和思维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强烈意识.

3.4融入各种活动,体验生命真谛.情感体验是感受生命教育的最好途径之一,生命教育的实践性极强,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掌握生命的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例如开展以包括饮食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自救等为主题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生命知识学习、生命安全体验以及生存拓展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防范与自救办法;开展“磨难”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