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述评

点赞:18387 浏览:822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抓手和推动力,为了解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现状,文章界定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涵义,从时间、研究内容、地域以及参考类型等多个维度对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学术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整理出目前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并参考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经验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其他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特殊教育:教育信息化;文献研究d;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7-0019-05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在政策层面上将教育信息化上升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要求通过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保障残疾人能够受到平等教育和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比普通教育对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特殊教育信息化就是针对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在教育的各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康复水平,加快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最终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在帮助残障儿童开发潜能、弥补缺陷、健全能力结构和最终立足社会提供非常好的技术手段.二是由于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社会成员生活和生产的基本技能.提高残障学童的信息素养也是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更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跟上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特殊教育的信息化已经在欧美和日本等经济强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引起了各界的人士的广泛关注,一些最新研发的学习技术,如平板电脑、学习分析技术等已经开始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为了解和把握国内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现况,分析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动向,本项研究借助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在线文献数据库,收集整理该领域的学术论文、会议报告以及其他文献,并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期了解特殊教育信息化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育信息化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文献研究

从大教育层面上看,教育信息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日趋成熟,有众多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论述,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在特殊教育的细分领域内,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却非常少,专著更是少见.以CNKI为例,笔者以关键字“教育信息化”搜索2000年至今的文献,可得29964篇.而以“特殊教育”加“教育信息化”为关键字组合,仅得文献93篇,涉及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涵义、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化资源建设、特殊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对某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调查等等方面的研究.在以上文献中,对特殊教育的信息化作理论探讨的文献占大多数,而面向实践的应用研究较少.此外,相对于普通教育的信息化研究,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还在三个主题上有显著不足:(1)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标准应用于特殊教育的研究:(2)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评估的研究和指标体系的缺乏,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要以信息化指标体系为指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3)对特殊教育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方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如何适应这一冲突,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需要管理者和学者去探讨.此外,从2000年至今,每年均有学者对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综述,范围涉及基础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等.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学者对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而这项工作对把握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有较高的价值,这也是笔者进行该项研究的出发点.

三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本研究的素材来源于CNKI,文献发表时间为的2000年至2012年10月.作者通过检索含有“特殊教育”和“信息化”关 键 词组合的文献,共获93篇,检索“特殊教育”和“信息技术”关 键 词组合,共获文献152篇.在这些文献中,剔除重叠论文、新闻报道、网站说明、学校宣传等非学术论文,共获得有效论文66篇.本项研究将从发表时间、文献类型、研究内容、研究者地域分布等维度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并尝试解读其内在原因.

1文献发表时间和数量

根据笔者调查,2001年讨论“特殊教育信息化”这一主题论文仅有1篇:陈云英等对我国特殊教育相关网站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几个特站进行了分析,预测出互联网与特殊教育结合的发展方向.2002年的论文发表数仍为1篇,2003年未有相关研究发表.2003年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长春召开了“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确定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五年发展目标.此次会议以后,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多,2010年达到峰值,共有相关论文18篇发表.2011年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关注度又有所降低,2011年发表论文为11篇.但从研究内容来看,应用研究的比例从2010年的39%上升到了45%,体现了以应用和效益为核心全面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注点.2012年上半年发表论文数量为6篇,估计全年可到12~15篇.

2文献类型分布情况

研究样本中的66篇文献共分为期刊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三种类型.其中,期刊论文有55篇,占总数的83%.这些论文主要发表于《中国特殊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远程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等学术期刊: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特殊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教师信息素养、数字化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可见特殊教育信息化在各个方面均获得有关学者关注.55篇期刊论文中,有14篇发表于教育类核心期刊.从此比例来看,该领域论文的质量处于一般水平.硕士论文有10篇,占15%;内容涉及听障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盲校语文教学整合等方面.作者分别来自于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曲阜师范大学的高琳琳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聋校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并设计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河南大学的魏聪分析了当前特殊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的支撑理论,设计并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个性化、自主化的特殊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发表于学术会议的论文仅有一篇,内容为如何在培智数学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考虑到有些学术会议论文未被CNKI收录,因此会议论文的实际数量可能会更多.期刊类论文数量多而会议类论文数量少的情况说明,本研究领域主要偏向于理论研究,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沟通交流渠道较少,举办此类会议研讨更是少之又少.硕士学位论文的出现说明有研究者正在系统性地分析和讨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相关问题.3研究主题的分布

笔者依据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将目前为止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归纳分为七个主题:(1)信息化教学;(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数字化软硬件资源建设;(4)数字化网络资源建设;(5)信息技术在培智课堂中的应用;(6)教师信息化素养;(7)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调查.有的文献的研究范围同时涉及了多个主题,因此会有重复计算.对66篇文献逐一分析后,我们得到了各年度研究主题分布的情况,如表1所示(上述各主题名称依次由主题1至主题7指代).

2001年、2002年都只有一篇论文发表,均只涉及“数字化网络资源建设”这一个主题,他们分别是《互联网与特殊教育结合的前景》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教育怎么写作传递系统》.由此,在特殊教育信息化的起始阶段,关注点集中于特殊教育与网络技术提供的可能之间的关系,这是和网络远程教育大发展背景分不开.自1999年开始,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网络教育学院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建立.有学者认识到,其实特殊人群比普通人更需要远程教育这种学习方式.从2004年至2010年,论文所涉及的领域逐年增多.到2010年,所有7个主题均有论文涉及,其中“信息技术在培智课堂中的应用”这一主题的文献多达6篇,集中讨论了如何在培智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的问题.例如,俞玲玲讨论了如何通过电子白板使听障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苏兴华讲述了如何合理运用CAI课件,丰富想象,培养特殊学生的创新能力.2011年的研究文献共涉及6个主题,而2012年己发表文献为5个主题.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将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并很可能随着实践的发展将有新的研究主题出现.

4研究者的地域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研究者所处的地区分布情况能够大致说明了各地区研究实力和实践水平.笔者对论文作者所在地域进行了归类(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忽略了第二作者及以后,仅按第一作者的所处地区确定其所属地域).统计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共有论文34篇,中部地区13篇,东北地区10篇,西部地区9篇,如图2所示.

66篇论文中有34篇来自东部地区,占总量的52%,通过对东部地区的作者所处区域进一步区分,笔者发现论文主要集中在江苏省(13篇)、山东省(9篇)和北京市(6篇)三省市,江苏学者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最为活跃.究其原因,特殊教育信息化在江苏省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特殊教育学校的积极响应,一方面江苏省的经济比较发达,政府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较多,另一方面江苏省拥有特殊教育学校、机构和中心较多,约有百余所.江苏省的13篇论文中,其中徐州市的论文占据7篇,徐州市拥有众多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氛围浓厚.江苏省有8个课题被列为国家特殊教育“十五”重点课题,承担了教育部交办的《全国聋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全国聋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任务.江苏的一批特教学校在硬件装备和信息技术应用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对更新特殊教育观念,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山东的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也比较活跃.例如,2012年4月,首届特殊教育信息化高层论坛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为全国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沟通的桥梁.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有利于逐步推动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与借鉴彼此的经验.

来自中部地区的文献有13篇,占总数的20%.其中河南省和江西省在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方面相对活跃,各有文献4篇,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资源建设等方面.东北地区有10篇文献,占总数的15%.而西部只有9篇,占总数的13%.

将论文发表时间和作者所属地域交叉统计,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自2001至2012年,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在东部地区始终活跃程度很高;2009年以后,其他地域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特殊教育信息化正在由东部向其他各个地区普及,尤以中部地区发展迅速.以此趋势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中,特殊教育信息化将在更多地区推广和普及.

5研究类型的分布情况

为了区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类型,笔者将66篇文献归为理论、应用和综合研究(理论+应用)三类.其中,“理论研究”类的论文主要探讨特殊教育信息化理论框架,包括特殊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意义、应用原则、应用领域、实施模式、实施策略等;“应用研究”主要是介绍了各地在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案例,涉及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盲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培智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从数量上看,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献数量最多,共有44篇,占全部文献的67%.应用研究论文有18篇,数量不多但范围宽泛,涉及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除了前面两类研究,还有4篇是综合研究,包括3篇硕士学位论文和1篇是期刊论文,讨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聋校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和构建节约型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实施策略等话题.

现阶段,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文献的比例特征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规律是一致的,在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初期,理论构建并不充分,学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应用研究需要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展开的.对于特殊教育信息化而言,特殊教育信息化不仅需要在建设层面不断普及完善信息化环境,更需要在教学过程等方面结合特殊教育对象特点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理论能更好地指导应用实践,从而为共建共享信息化环境做好前期准备.

6研究内容的发展和变化

本项研究还从文献发表时间和研究内容的角度对特殊教育信息化文献作了统计,这个关系反映了不同时间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见图3.

2001和2002年各仅有1篇论文,其后的2004年至2007年的研究内容仍旧以理论研究为主,偶有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但可以看出应用研究开始受到关注.近5年(2008-2012年)的文献类型统计可以看到,特殊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文献基本保持稳定水平,而应用研究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的5篇文献涉及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三种类型的研究.其中理论研究的主题包含国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启示、学习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实施模式;应用研究主要关注在信息技术如何助力特殊教育发展方面;综合研究特别关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盲校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出,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为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2010年,特殊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文献数量都达到历史以来的最高点,理论文献有10篇,涉及特殊教育信息化人文关怀特色、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体现出特殊教育信息化已经把研究重点向更贴近怎么写作于特殊群体的方向迈进.与此相比,本年度以应用为主题的文献更是达到了7篇,集中在特殊教育中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化学习、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

2010年后,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文献数量有所减少,但仍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达到了相对稳定水平.

四总结及展望

特殊教育信息化是伴随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被运用到特殊教育中诞生的.通过在教学中运用高技术手段来辅助残障学生学习,弥补特殊学生的残障,有利于促进特殊教育人群与主流社会的交流,体现人文关怀等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十余年历史,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然而,特殊教育信息化离整个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平均水平仍旧有一定差距.有关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领域虽然较为广泛,但程度不够深入,未形成完善的理论框架,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不多.笔者还发现许多论文的研究指向性不强,对现状、政策、建议等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改进措施,千篇一律,这样的成果对于实际工作价值不高.在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研究方面,对于信息化的范围、作用、意义等的论述还不够正规化和标准化,对各个要素的管理和配置的研究还有待完.但是从最近两年发展的态势来看,2010年后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可圈可点,说明研究队伍和研究方法都逐渐成熟,走向正向发展的道路.可见,未来几年内,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特殊教育的信息化研究和实践必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结合国外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径和发展的经验来看,我国的特殊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工作应该着重考虑以下的发展方向:(1)研究应深入一线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已有成果中理论研究多于实践研究,研究者不应该停留在议论和推理层面,而是以项目为抓手直接面向特殊教育一线的教学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个体的康复和发展.(2)研究应关注特殊教育信息化制度和政策的发展.我国的学校教育是高度制度化的体系,教育行业运行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指令和管理,因此特殊教育信息化需要制度和政策的保障.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对于政策和制度的研究尚有很大不足,而国外在这一方面相当成熟,这也是未来我们研究的关注点之一.(3)研究应由点到面,个别特教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创新已经走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前列,应该考虑到其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争将其成功的经验辐射到区域乃至全国.(4)研究应关注特教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一环,教师的观念和技能是影响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通过持续的引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通过教师再去影响学生和家长.

本项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分析法,从时间、研究主题、地域以及研究类型等多个维度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学术文献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了解目前国内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研究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由于笔者对特殊教育领域了解有限,可能对一些文献中体现的脉络和背景分析不够到位.此外一些会议文献没有收录到CNKI,因此并未计算到样本中,这也可能会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从教学体制、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预算投入等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国的特殊教育信息化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差距,需要从宏观上把握其趋势,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指导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以上这些都有待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