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课堂的建筑美

点赞:22131 浏览:103719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从建筑专业来讲,首先需要帮助学生确认专业概念,找准目标,夯实基础;同时要注意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构建,密切关注专业动向;最后要注意结合实践对课堂进行拓展,恰当运用评价激励学生,教师自身需要重视教学反思.

建筑是一门沉默的艺术,纵观那些或高大雄伟或小巧秀丽的建筑物,它们的身躯历经风霜,见证了时间的沧桑.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它的姿态延伸了人们心灵的感触,既需要文艺的敏感与灵动,又需要理性的睿智和沉稳.因此,在课堂构建上,既要考虑到打好专业基础,又要考虑到课堂环节衔接的流畅;既要考虑到理论的落实,还要考虑到与实践的结合,以及探索前沿的走向.同时要注意到视野的拓展,学生个体的理解和感觉,整个课堂才能开合有度,行云流水,意蕴深厚,言简意远.

建筑课堂的建筑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课堂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直以来,因为生源的原因,中职教育的课堂令人纠结.尤其是专业特质突出的建筑课堂,在课堂预设和生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横生枝节甚至脱节的现象.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地构建起一堂专业课,并且使得一堂课的时间真正发挥作用、提高效率,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课堂文化,是探究的核心.

1找北,定心,夯实基础

鉴于中职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群体,要构建好课堂,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准方向,这就是传统建筑术语中的“找北”.只有找准方向,学生的心思才有聚焦点,专注于专业课堂的学习,才能够接受基础的建筑理论,从而夯实理论基础.从课堂构建的角度来说,一堂课只有找准方向,始终向着目标前进,才能把整个环节进行完毕,从而成为完整的课堂.任他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无论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性质各异功能各具的建筑材料,还是极具抽象而又极具立体的建筑力学,都可以在课堂指北针的引领下登堂入室,进入大脑.上帝给了霍金极为聪慧的大脑和极高的天赋,同时还给了他一具行动起来极为艰难的身躯.但是,他找对了“北”,所以有了《时间简史》.建筑课堂的地基亦如是——明确专业理念.

所谓专业理念,既包含了专业概念,又包含了个人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每一个中职生,从初中毕业后直接接触专业学习之时,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因此,这就要求上好开学第一课,力求直观、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特质.而在日常课堂构建中,则需要重点落实专业概念.万丈高楼平地起,概念是贯穿整个专业课堂的引线.只有明确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有热爱,有了热爱才能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对课堂之北,再平凡的学生也会炫出智慧的火花.


2水平,引领,拾阶而上

水平在建筑中用来保持方向,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的引领.学生始终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在喧嚣沸腾的建筑课堂舞台上,教师,就是那个不起眼的却起着引领作用的水平.水平制衡着课堂,教师一直在寻找,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很多年来一直在询问,询问什么才是真正的中职课堂教学;一直在呼喊,呼喊着向课堂要质量;一直在探索,探索怎样把一堂课上得风生水起,灵动鲜活,引领着学生找到理想的前途.教师的脑子里萦绕着很多很多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杜威的教育经验历程性特点,梅贻琦的“知、情、志”通才教育观等这些理论可谓是各有特色,令人震撼充实,可是,它们绝大多数化做了教师考试时候的题目和机械的答案.

当每个人都能够跟那些杰出的教师一样,拥有高超的引领课堂的艺术的时候,当教师基本上能够把那些卓越的理论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的时候,素质教育也就基本上实现了!例如建筑制图,在大学和专业的建筑学院里,CAD制图是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而中职院校的建筑课堂中,CAD制图却使用得比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图课上有意识地介绍、演示使用方法,从而真正起到引领作用.CAD制图进入中职课堂,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建筑物的结构,更便于学生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设计意识.笔者曾经在讲授建筑力学的时候使用了CAD制图,这样枯燥的力学理论在CAD状态下变得直观立体,便于理解,尤其是对于立体几何学习不是很擅长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帮助.引领,是师傅领进门,是课堂的水平线的形成,是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使课堂这一主体建筑达到“正负零零”.

3组织,拓展,拔地而起

流畅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建筑的形成离不开砖瓦的堆砌、钢筋的支撑、水泥的黏合.课堂能否行云流水,在于教师个人的组织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这是所有课堂的共性.因此,建筑课堂教学中需要极其重视实践的拓展.尽管现有条件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仍然可以就地取材.没有哪一位建筑大师生来就是大师,贝聿铭先生在承担卢浮宫扩建工程设计的同时也承受了诸多的质疑;罗哲文先生在维护古建筑的路途中经历了诸多坎坷;并非科班出身的安藤忠雄寂寂无名20年,却开创了新式建筑之风.因此,在课堂构建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拓展,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养成.以建筑构造为例,典型的北方建筑如乔家大院,与传统的江南园林如烟雨楼,因为时代的不同和地域的差异,所展示的美就是迥然不同的美.再如乡土的村落的民居和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对比,这就是现成的教材.

2009年春天,学校组织学生到山区去踏青,山路蜿蜒曲折,一座民国时期的教堂在山后露出小小一角.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干脆带领他们进行了参观.经历了将近一百年的风吹雨打,教堂虽然面目憔悴,可是主体结构仍然坚固非常.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石质建筑.在它的一边,是普通的北方村落建筑.高大和低矮、坚固和颓圮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细心的学生从各个角度对这些建筑做了对比,在除掉财力上的因素之后,重点对比了设计者的制图和建筑物的材质.建筑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问,一次野外踏青成了课堂的自然延伸.在这里,重视组织与拓展,课堂这座大厦才能在师生的互动下拔地而起.

4反馈,灵动,雕梁画栋

建筑之美在于和谐,课堂之美也在于和谐.因此,教师的评价举足轻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查缺补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教师进一步完善课堂的助力.而教师最乐于看到的,莫过于课堂上学生的争辩和质疑.争辩最能够碰撞出思考的火花和灵感,质疑则能够引发更深一步的思考.在评价、质疑和反思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微笑.教师的微笑应是欣赏的微笑,而不是隐忍和牺牲的苦笑.

在建筑课堂上,可以领略到洛可可式的繁复、纤秀,也可以瞻仰哥特式的雄奇、高瘦;既可以领略法式建筑的浪漫、神秘,也可以感受到北欧建筑的小国寡民的诗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正面评价直接传达,负面消息委婉表示,平常话语新鲜包装,这些都如同课堂建筑上的雕梁画栋,是费了心血的细节之美,形体微小,但是影响深远.

建筑课堂的建筑美,是双关的美,也是双重的美.同时,追求完美必定要重视反思.每一次反思都是对建筑课堂的一次完善,一次收获.身为中职教育工作者,耕耘在杏坛上,点检行囊,环视穹野,虽然任重道远,但这些负重的行者却不孤单.希望通过课堂的构建,教师能够让执著和虔诚成为习惯,让尊重与支持成为常态,让理论与实践成为自然,让土建与课堂构建成为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