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实证

点赞:28736 浏览:1322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工科院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意向、就业观念、择业标准上存在若干问题,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结合目前国家和新疆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试行的优惠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

作者简介:帕孜来·马合木提(1962-),女,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郭建伟(1984-),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助教.(新疆乌鲁木齐83004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新疆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10-03

截至2012年,新疆有各类高等院校32所,少数民族大学生约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36%.[1]近年来,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就业率远远低于其他大学生.过低的就业率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直接影响了新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新疆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意向、就业观念、择业标准上的相关信息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期望为政府、企业及学校制定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信息和数据.

一、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工科应届毕业生择业的调研结果及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文调查对象为新疆大学2013届工科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为90%,接受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为58∶42.被调查对象中各民族比例如图1所示,其中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学生比例约为1∶1.

2.应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判断

工科学院应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总体上有一定的认识.调查表明,有一半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持悲观态度,只有10%的毕业生相对乐观,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形势下,大多数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并不看好.

调查显示,仅有34%的民族大学生是自己选择并喜欢所学专业,而有62%的学生不是自己自愿报考的,而是通过家长填报、教师指导或专业调剂选择了所学专业,其中14%的学生不仅不是自己选择的所学专业,而且在入学后也根本不喜欢自己学习的专业,如表1所示.这种现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就业乃至一生都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这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质量差、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给那些还未报考大学的少数民族高中生们提出了警示,在报考专业时,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味追求就业率的盲目报考,最终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表1调查对象对专业的态度

自己所选专业非自己所选专业

喜欢34%62%

不喜欢4%14%

表2毕业生认为人生追求中重要要素

健康家庭知识金钱

31%23%17%9%

理想友谊爱情其他

8%7%5%0%

3.应届毕业生的人生定位与人生追求调查

调查显示,68%的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对人生定位及人生追求有一定的定位,其中12%的调查对象有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但也有20%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感觉迷茫,这些学生未明确自己所处的现状,也未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不能树立其明确的人生目标.调查表明,毕业生认为人生追求中重要要素的比例如表2所示,可知健康、家庭和知识所占比例最大.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人生追求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4.择业心理和择业方向调查

在毕业生就业方面,57%的毕业生希望“完全自主择业”,30%的毕业生希望“回家分配”,13%的毕业生则选择“其他”.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选择中,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心理上仍倾向于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其次是较为稳定的国有企业.与以往不同的是,考研和创业的比例相对增加,如表3所示.

表3择业方向与单位选择表

职业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

考公务员46%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68%

企业求职24%大型国有企业56%

考研14%外贸企业10%

创业14%民营企业6%

其他2%无所谓2%

调查显示,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上,47%的应届少数民族毕业生选择了“新疆大中城市”,29%的毕业生希望在自己“家乡所在城镇”就业,剩下的毕业生则选择“内地发达地区”和“没有要求,有工作就行”,如图3所示.从图3可看出,就业地区的选择与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相适应;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少数民族学生缺乏走出去的自信和勇气.

二、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求职情况调查

1.毕业求职渠道

调查发现,毕业生们的求职途径按照选择次数高低依次为家庭关系、学校和老师、同学和朋友、求职网络、就业指导中心、招聘会,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家庭关系在求职时占主导地位,而招聘会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则没有太大的优势,多数少数民族毕业生认为招聘会存在一定的不平等对待,这也是民族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调查表明,若要解决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解决相对于民族学生来说不公平的一些问题.

2.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33%的毕业生希望学校给他们做一些“就业政策与形势分析”,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和当前的就业形势,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2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提供更多了解“自我认识和定位”的相关指导,在选择就业时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26%的毕业生倾向于“求职技巧指导培训”,帮助毕业生提前做好一系列准备,选择更合适自己的工作.14%的毕业生则想多了解一些“就业心理指导”方面的相关信息,如图5所示.另外,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对当代的就业政策不太了解,仅有8%的民族毕业生很了解,79%的民族毕业生只是了解一点.因此,建议大学生平时应该对就业政策多加关注,学校也应及时宣传.近几年,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此知之甚少,政府和学校需要加强就业政策宣传,为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支持.3.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竞争力的调查

在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工科毕业生中,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上,有46%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强实际动手能力,26%的学生认为需要选择就业率高的专业,注重外貌和形象的占15%,提高学习成绩的只占13%.同时在调查“使大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中,64%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2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培养不到位”,10%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缺乏竞争力”,其余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对人才营销工作重视不够”.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三、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对策

2011年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有2.08万,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仅为28.86%,低于全区一次就业率19个百分点,低于汉族毕业生28个百分点.[1]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全国毕业生中占很大比例,但一次就业率相对很低,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1.影响临近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基础知识薄弱.基础教育是基石,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础教育往往较为薄弱,设备简陋,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水平有限,导致学生们兴趣不高,知识水平无法大步提高.虽然国家在高考时对少数民族学生有加分政策,但是由于基础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大学期间虽然努力学习但仍无法掌握所学内容,致使少数民族学生信心不足,从而增加了就业的难度.[2]

(2)汉语水平有待提高.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汉语水平有近72%为中级水平,只有10%的毕业生达到了高等水平,进入高校后,尽管有汉语授课,但课余闲暇之时同学们仍然用民族语言交流沟通.由于缺乏实践机会,他们的汉语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自2006年自治区规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达到八级才能毕业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但实际表现为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毕业时的汉语水平仍然达不到毕业要求.汉语水平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障碍之一.

(3)学校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本来就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就业面窄.平时在校时间长,较少有机会接触社会,没有相应的就业技巧,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就业技巧的培训,使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能更好地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意向实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就业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滞后及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等因素也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欠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1)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扩大就业空间.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其思维方式、语言障碍和民族情感等原因,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本土,他们的流动性不高,就业自由度较小.毕业生应该增加勇气和信心,去周边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此外,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留在城市,而不愿去农村就业,但是往往这些地方最能锻炼人的品格与意志,增加工作经验以及人生阅历.通常认为国有企业一定就是最好的,但这是盲目的,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思想,提倡先就业再择业,[3]私营企业和外贸企业同样也有很大的个人发展空间.

(2)对少数民族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树立专业意识,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校园有利的学习环境,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认知能力;其次,多用汉语与同学、教师交流,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最后,必须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样才能在就业时有所长.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大学生也要掌握好外语,在信息化的今天,良好的外语沟通技能将增加自己的就业优势和机会.

(3)加强政策引导,解决就业歧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大都遇到过不平等对待,如有的招聘单位因为饮食或其他因素拒绝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这种做法或多或少打击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必须对这种不合理的现状进行政策引导.

(4)设置就业课程,加强学校对就业生的帮助.在当代,高校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而不仅仅是教书和作业.学校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时,在就业方面设立正式的就业指导课程,将就业纳入课程规划,增加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实践课程,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成长,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信仰、饮食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