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中存在的问题修改意见

点赞:21811 浏览:965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自面世以来,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吸收了语言学发展的新成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其中一些瑕疵仍需改进.

关 键 词:《现代汉语词典》;问题;修改意见

中图分类号:H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60-02

一、《现汉》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自面世以来,历过四次修订,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吸收了语言学发展的新成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其中一些瑕疵仍需改进,基于对《现汉》材料的分析考察,发现了一些诸如释义词的混淆应用、义项的分合失当等疏漏之处,现列举如下:

(一)词频的问题

语言的演变是不休止的,从短语到成词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在某一阶段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词语出现的频率可以作为参考依据判断其是否可以列为义项.因为词频显示出了词语在社会上使用的广泛度和人们的熟悉度,是一个词语稳定性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当下词语的使用状况.但《现汉》中却将一些出现频率少的词语列为义项,出现频率多的词语反而不列为义项.例如:“苍黄”的比喻义为“事物的变化”,经语委语料库检索发现,在含有“苍黄”的十七篇文献中,表“事物的变化”的词义仅有一篇,是引用杜甫的《新婚别》中“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可见,“苍黄”的比喻义仅见于古代汉语,《现汉》中收录此义则是处理欠妥.

(二)转类的问题

词类转变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不容易界定的问题,尤其是汉语,因为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区分起来更加困难.但词语的转类也有一定的依据,有的词语只是临时发生了转变,有的词语发生转变的时间长了,使用的频率高了,词语转变后的词汇意义和语能都固定了,就认为它发生了转类.例如,名词表示事物,通常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动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动词转类为名词后,就不再表示动作,而表示和该动作相关的事物,此时语法、语义上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这种用法凝固化了,就可以列为义项收录于《现汉》中,但有时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临时活用,或作为例外的现象偶然出现也被《现汉》收入其中,就不符合词语意义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如:

(72)【呼吸】:(动)1.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人和高等动物用肺呼吸,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植物通过表面的组织进行气体交换.2.〈书〉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573页)

“呼吸”表极短的时间时可以做主语或宾语并被量词修饰,其语能具有名词的原型性,所以应定性为名词.经语委语料库的检索发现,“呼吸”表示“极短的时间”的意义只是偶尔出现,极为例外,因此将其列为义项就不大合适.


(三)义项的分列与合并

《现汉》中的一些词语同属一种性质、一种现象,但词条的分类却是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分为两个词条或两个义项,有的没有做区分,这种分与合处理的不统一,妨碍了词典的系统性.《现汉》的词语义项的分类应体现出词语意义的完整性和使用的独立性,现将一些分合失当的词语举例如下:

(73)【风浪】:(名)1.水面上的风和波浪.2.比喻艰险的遭遇.(408页)

(74)【风雨】:(名)1.风和雨.2.比喻艰难困苦的事情.(409页)

(76)【风雷】:(名)狂风和霹雳,比喻气势猛烈的冲击力量.(408页)

《现代汉语词典》中存在的问题修改意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科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77)【风霜】:(名)风和霜,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409页)

以上词语的形式完全相同,都是由意义相关的短语引申出比喻义,出现频率近似,但却以两种释义方式出现,一种是比喻义为独立义项,与其他义项并列.一种是比喻义依附本义后,作有新解释,前后体例不一致.如果统一解释词的比喻义,会使释义更加明确清晰.

义项的分合失当还体现在应当把词的义项分列却合并处理的做法,如“收获”,从语义上来说,“收获”经“动作行为-受事”转指为“收获的成果”,句法上,“收获”具有了名词的原型性,“获”由去声变为了轻声,读音的改变是一种标志,说明人们已把它看作一个新词.因此,将作为名词的“收获”另立一个词条比较合适.

(四)未作解释的比喻义

在含比喻义的双音并列词语中,未作解释的比喻义共有六个,体例为先解释本义,其后以“多用于比喻”作为释义模式,如:

(78)【巅峰】:(名)顶峰,多用于比喻.(303页)(79)【耕耘】:(动)耕地和除草,多用于比喻.(467页)

这种释义模式没有表达出词语比喻义的内容,具有模糊性,经语委语料库搜索发现,“耕耘”表本义“耕地和除草”仅有47例,表比喻义“辛勤劳作”共有77例,其比喻义的应用频率远远高于本义,因此应将“耕耘”的比喻义单独设立义项.另外,“玷污”的释义体例与其他词语不同.

(80)【玷污】:(动)弄脏,使有污点(多用于比喻).(311页)

“多用于比喻”加了括号,这种释义模式是个例,不符合词典释义的系统性.

(五)借指与比喻的区分

双音并列词语的比喻义是根据其与某种事物相似的关系,通过比喻的方式而产生的.这种比喻义经过长期使用,就会转变为词语的固定义项.借指是根据词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部分特征、标志等,通过借代的方式直接指代该人或事物,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意义.《现汉》中一些词语的释义将借代构词看成比喻构词,把词的借代义注释成词的比喻义,举例如下:

“青紫”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通过“典型特征-范畴整体”转指为“高官显爵”.

“唇舌”以“言语工具”转指“言语内容”,代指“言辞”.

“烽火”的原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经“典型成员-范畴整体”转指为“战火或战争”.

“血泪”的原义为“痛哭时眼睛里流出的血”,经“结果-原因”的认知框架转指为“惨痛的遭遇”.

可见“借指”和“比喻”在语义上和功能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为了体现词典释义的统一性,可以规定,以隐喻方式产生的词语用“比喻”作为释义词,以转喻方式产生的词语用“借指”作为释义词.

二、修改意见

《现代汉语词典》继承和借鉴了自古以来优秀辞书的成果,形成了一部集规范和实用为一体的语文词典.但其中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采用合适的词汇计量研究方法至关重要.《现汉》所收录的词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概貌,但部分词条却只适用于方言、古代汉语词汇等.选取的词条具有主观性,就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现汉》的本来面貌.明确短语与词的界限,统一词条的判断标准,有益于词语释义的准确性与全面性.《现汉》中义项处理不当,体现在应当分列的义项却合并或应当合并的义项反而分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短语和词相互混淆、区分不清;另一方面是对于词的固化程度没有统一的处理原则.释义指示语应当以区分隐喻、转喻为基础进行判断.释义指示语“比喻”与“借指”的混淆主要是由于对词语的成词过程判断不清.以“比喻”为释义指示语是通过隐喻而成词,以相似性为基础,词语之间的联系具有主观性,以“借指”为释义指示语是通过转喻成词,成词的基础是相关性,词语之间的联系是真实的.虽然《现汉》中有一些处理欠妥的地方,但只是个别的现象,并不妨碍它在现代汉语语文类词典中的崇高地位.总之,《现汉》在我国现代语文规范化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是目前为止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最具权威性的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