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点赞:29656 浏览:1339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这一环节存在的种种问题,致使学生阅读兴趣减退、阅读能力下降、阅读量偏低,因此探寻阅读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探究式阅读教学、对话式阅读教学,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可以重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教学;建构主义;探究;对话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而阅读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他们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以及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合作的质量.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的阅读量,一方面可以开发智力、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陶冶情操,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学生阅读兴趣不足,教学机制僵化,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汉语教学在初级阶段的发展和提升,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

(一)单一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手段单一,选用的材料在形式或内容方面太陈旧,无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现代的学生对于视频、卡通并不陌生,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比教师更为熟悉,而教师还拿那些《小蝌蚪找妈妈》之类的图画书显然无法吸引学生,因其无论是内容还是画面都过于简单.

(二)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影响学生知识量的增加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阅读的盛行,纸质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根据我校2012年针对3年级到5年级6个班级近2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少于1小时,而玩电脑游戏或平板电脑的时间则普遍超过1.5小时.这种情况对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三)阅读教学方法的缺失导致教学机制僵化

除了教学内容存在问题、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外,小学教学的阅读教学方法缺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许多小学教师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于教学规律和教学科学缺乏基本的研究,根本不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也无从指导学生的阅读.他们习惯于丢一堆过时的、幼稚的材料给学生阅读,对于阅读设计、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都缺乏关注和评价机制,因而导致了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阅读障碍.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策略探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课程目标”第七条明确提出:“小学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力和理解能力.”此外,“实施建议”部分,又特别强调了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多培养学生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新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教授等人提出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或结构).基于这种理论,作者认为可以从探究式阅读教学和对话式阅读教学两方面,重新建构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提升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探究式阅读教学

简而言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诱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探究式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重视阅读设计.教师在课程进行前,必须清晰确定自己授课的内容、学生阅读的材料和阅读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并进行图示化设计,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兴趣.这种阅读设计必须照顾到孩子的猎奇心理、荣誉心和自我表现等,合理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阅读水平的提高.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提出问题.在现代课程教学理论的视野内,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辅以教师的点拨,就能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境界,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阅读过程中的质疑和问题,由于这是一部分学生所面对的难题,因此教师教给学生提问的方式方法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也尤为重要.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情境的巨大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于思考、大胆发问,提问的内容可以包括对篇章中人物的重要性的提问、对优美语句的提问、对主要内容的提问、对结尾的延伸提问等.对优美语句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之所在,增强语感;对主要内容的提问则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叙事脉络,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3.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完成预习的前提下,针对问题情境,创设特殊的阅读语境,引导学生“大胆检测设、小心求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发散式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多领域地思考并解决问题.学会学习,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理念的最好实践.

4.通过评议和刺激,实现阅读兴趣建构.在阅读过程的后期,教师还需要针对阅读过程中的个体表现进行具体细致、有的放矢的点评,指出问题,总结优秀之处,并可以适当进行小组评分、口头表扬或“流动红旗”的奖励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和诱导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对话式阅读教学

1.注重课前预习,实现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初步对话.预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诱发学生的“期待视野”,因而它既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初步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明确预习方向,对于提升这个初步对话的质量十分必要.因此,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向学生说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指明预习方向,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掌握课文内容和预备问题进行思考.

2.立足课堂,实现学生、教师、材料三者之间的多维对话.《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才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这也向教师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前提,即教师自身要熟悉阅读材料的内容,抓住合适的“切入点”,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进一步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多维式交互对话.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只是“引路人”的角色,也就是说,可以带领学生思考,但是不能代替他们思考,教学过程应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展开.有时候,教师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采用“故事接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于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或改编,这同样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多维对话”.

3.学以致用,实现学生与生活之间的深层对话.在实现前两次对话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适当方法,如诱导法、激将法等方法开展学生与生活之间的深层对话,以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对于有些情节曲折离奇的故事性文本,如《西游记》、《水浒传》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理解,把某一场景、某一故事环节的人物形象通过“小戏剧”的方式表演出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增加课外阅读量

随着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跃升,现代小学生的成熟时期逐渐提前,因而,传统的阅读材料远远满足不了求知欲强的学生的需要.因而,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开拓视野,仅靠课本上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经常互相介绍好书,拓展阅读的种类和范围;也可以组成兴趣小组,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有效迁移到课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应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不断汲取新的阅读教学研究成果,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出发,以探究、对话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学到知识,真正领会语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