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类文章阅读

点赞:3741 浏览:138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锁定考点】

1.分析记叙六要素、记叙顺序、详略安排;2.分析文章段落结构,概括文意:3.辨识文中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4.品析词语、句子、段落在文章结构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分析文章写作特色、语言特点;6.分析文中人物,概括人物性格特点;7.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结合文段内容谈阅读感悟等.

【答题指导】

1.分析记叙六要素、记叙顺序、详略安排:①理清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②分清楚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方法;③抓住记叙文的线索——以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④掌握记叙文详略安排的原则——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详写,不密切的内容略写.

2.分析文章段落结构,概括文意:①划分段落层次,可以按时间推进、空间变换、感情变化、逻辑关系等划分,特别要注意抓标志性的段首句和段尾句;②概括文意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把握文章记叙了什么,从中表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或歌颂(揭露、批判)了什么,或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等.

3.辨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①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说明、议论、抒情;②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抓住这些,就等于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衬托(烘托)事物或人物的角度考虑:③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可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④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类比、象征、托物言志、铺垫、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侧面烘托等.

4.品析词语、句子、段落在文章结构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抓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抓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抓总结全文的句子;④抓引用的句子;⑤抓具有起承转合作用的句子;⑥抓住特定语境理解词语含义;⑦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含义;⑧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5.分析文章写作特色:①分析文章结构上的特色;②分析文章用词与句式方面的特色;③从谋篇布局、伏笔照应、情节设定等方面人手;④从修辞手法、描查重复率法、切入角度以及立意等方面人手;⑤从语言特色入手等.

6.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点:①根据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分析人物性格;②从整体上分析人物形象,不可片面化;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特点.

【新题演练】

老女人穿着红色的旧款毛衣,她把毛衣当成外套来穿.她伸手拦住我.轻声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她的目光混浊.诚恳中带着几分凄惶,一道道纵向的皱纹挤满嘴唇.她该是迷路了吧?或者丢了钱包?我问她能找到女儿吗,她点头说能.

找出十块钱给她,她却不接.她袖起手,为难地说:“我只要一块钱.”我告诉她,我身上没带一块零钱.她马上提醒我说:“你可以写包烟.”

她接钱的样子很怪异.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来不及多想,我等候的厂车已经驶过来.


几天后在街上再一次遇见她.那时已是初夏,草木葳蕤,天气闷热,可是她仍然穿着那件厚厚的红色毛衣,见了我,她凑上前来,试探着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原来她是一个骗子.这毫无疑问.她看我的目光是陌生和拘谨的,她已经不认识我了.那天我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从旁边一个姑娘那里要到了一块钱.她惶然地笑着,手心向下,拇指和食指飞快地捏走那枚硬币.她没有说谢谢.可是腰弯得很低.嘴巴几乎吻到膝盖.

一个月以后,在街心花园,我又一次见到她.她凑上来,盯着我的脚,说:“给我一块钱等”

“您是要坐车去看女儿吧?”我的话中带着讥诮.

她讪讪地笑着,说:“给我一块钱等”她的红毛衣已经很脏很旧,胸口和两肘磨得发亮.

“那么,您女儿在哪里?我送您去.”我向她发起挑衅.

“不用,不用麻烦.”她紧张起来,“她在白石岭,很远呢等”

的确很远.从这里去白石岭,需要大半天时间,坐车得花十二块钱.我厌恶地转过头去,不理她.她在我面前站了很久,终于极不情愿地离开.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她让我心生怜悯.尽管她是骗子,可她毕竟是一位老人.

她在很远的地方讨得一块钱.她在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永远伸出两根手指去捏,怯生生的,却很迅速,目标直接.

与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大声说:“她啊!”

“你知道她?”我好奇地问.

“只要在这小城住一段时间,想不知道她都不行.”

“她很有名吗?”

“是的,很有名.你注意到她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吗?这表示那一块钱不是乞讨来的,更不是你施舍的.你注意到以前打把式卖艺那些人吗?他们靠卖艺吃饭,接钱时,和她一样的动作,这和乞丐是有区别的.”

“可是她什么也没有做.她只是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去看等’”

“你不用怀疑,她的确是去看她的女儿.”

“可是这里离白石岭很远.一块钱远远不够.”

“所以当她想去看女儿的时候,就会在大街上待很长时间.直到要够往返路费.”

“可是她女儿等”

“她女儿以前和她一样,靠乞讨生活.她有精神病,间歇性的.那时她女儿还小,每天拽着她的衣角,在大街上转.不过她女儿会唱歌,一副好嗓子,唱一曲后,再收钱.别看那女娃小,机灵着呢,懂得也多.她告诉母亲,接钱时,一定要手心朝下.可是那女人哪里记得住?这么多年的习惯,不好改的.后来她女儿长大了些,就死活不让母亲再去乞讨.可是不乞讨干什么呢?她们养不活自己的.后来她女儿终于有了份工作,是在白石岭的采石场上班.砸乱石,也放炮.本以为上了班,母女俩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她们不是本地人,她们流浪至此.”“她女儿,还在那里工作吗?”

“她死了.”朋友说.

“死了?”我震惊.

“死了.上班没几天就死了.”朋友慢慢喝着水,“哑炮,隔一个晚上没响.早晨她女儿去看,竟轰一声,地动山摇.本来她头天要去看女儿的,可是为了省一块钱——那时一块钱能打个来回.那时采石场常死人,就葬在后山.剩下她一个人了,脑子又受了刺激.她本来就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她能干什么呢?想女儿想得受不了,就去白石岭.每隔几天,上街跟路人要一块钱.她只要一块钱,她脑子里只装着一块钱.可是很奇怪,她竟突然记住了女儿的话,手心永远朝下.她认为自己不是乞丐吧?可是,她仍然在乞讨.”

她仍然在乞讨.永远只要一块钱,然后去看她永远沉默的女儿.——那么,她是一个诚实的乞丐吧?

只希望她在接钱的时候,那手心,永远朝下等

(周海亮/文,选自《幸福·悦读》2012年第12期,有改动)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我”对文中老女人的态度变化过程,并说说这个变化过程表现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那位老女人穿的红色毛衣,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次写到那位老女人接钱时的动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析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锡亭/设题)

(二)《父亲的尊严是一种痛》阅读

①同学从家乡的县城来看我,我差点认不出他.几年不见.他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对他来说,这是沧桑生活的见证.他从贫苦的农村家庭走出来,中专毕业,娶了个多病的妻子,妻子病刚好,又要为随之而来的孩子操心.等家庭的一切有了好转的迹象,他自己却下岗了,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②终于,同学想办法摆了一个地摊,卖儿童玩具、零食之类的小杂货.诚实和热情,为他赢得了很好的生意.他很高兴,我们也替他高兴.可是现在等我猜不出他的生活究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同学苦笑了一下,才说出了原因.原来.不知不觉他儿子已到了入学的年龄,小学就在他地摊的500米外.一开始倒没有什么,后来儿子班里的同学都知道了他是个摆地摊的.就开始嘲笑他儿子.他儿子忍不住偷偷地哭.经多次追问.儿子才道出实情.

④为此,他每天走很多路,绕开儿子的学校,推着小车沿街叫卖,生意大不如前.他极力躲闪着放学的孩子,躲闪着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⑤“这又是何苦呢?”我试探着说,“你可以和儿子说清楚,他会理解的.”同学说,他希望儿子不理解,儿子若是理解了.就过早地承受了一份本不属于孩子的生活压力.为什么要用生活的沉重来代替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呢?我无话可说,只是想着他推着车子走街串巷的样子,有点崇高,也有点悲怆.生活的困顿,不该剥夺做父亲的尊严,这是他精神的最后一块领地.凛然不可侵犯.

⑥我想,可能这世上任何矮小的男人都是高大的父亲.父亲的尊严是男人精神的高度,是荣誉、权威、自尊、傲岸的代名词,它赐予任何一个普通男人被尊重被崇拜的陶醉和满足.然而.为了捍卫这神圣的高度,需要男人付出辛酸的代价.

⑦我想起我在读大学时遇到的一名校园清洁工.他负责打扫学生公寓的楼道和厕所.50多岁的模样,头发花白,脸像松树皮一样黝黑皴裂.他每天的活儿又脏又累.而且被世俗的眼光所轻视.但奇怪的是.每次下班后他都精心地打扮自己.抹些自来水,一丝不苟地用梳子将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换上洁白、干净的衬衫,而且还会系上封领扣,并滑稽地戴上一副眼镜.他这时的表情慈爱而庄严,与平时判若两人.后来他觉察出我们的好奇.就解释说,他有个女儿在初中读书,他每天下班后都去接她回家,女儿只知道他在大学工作,不知道他具体干什么等

⑧所以,在去见女儿时,他要把自己打扮得接近于教授:山一般伟岸的身躯.海一般渊博的学识.沉默如幽谷博大深沉.言辞如江河滔滔不绝,口角有着自信、仁慈的微笑,眼神里流露出太阳神阿波罗般智慧的光芒.这是天下儿女心目中理想的父亲形象.

⑨我的一位朋友很痛心地跟我谈到一件事.他一直崇拜他的父亲,他父亲对此也了然于心.在他父亲生命的晚期,病痛折磨得老人家苦不堪言.可是.他每次回家.父亲总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对他报以顽强的笑容.这时他便肃然起敬地欣赏父亲.有一次父亲伸手去拿一只茶杯,茶杯却在中途落到了地上.父亲离去了,那只在半空中颤抖的手却一直凝固在他的记忆中.他觉得这便是他对父亲最大的错处.正是他崇拜的眼神怂恿了父亲对病痛的忍耐,让生命处于最后时刻的父亲,也不能自然地、人性地通过来宣泄痛苦等

⑩看来,对父亲光辉形象的歌颂,只能怂恿男人在生活中做鱼死网破的挣扎.让父亲做一个很平常很自然的男人吧!真正爱父亲,就要学会接纳父亲的卑微和渺小.

(查一路/文,选自《释然》,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有改动)

1.请依据特定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抹些自来水,一丝不苟地用梳子将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一丝不苟:___________

2.请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3.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品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写道,“真正爱父亲,就要学会接纳父亲的卑微和渺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锡亭/设题)

(三)《耳光》阅读

①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记耳光.

②我实在没有料到,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重重的一掌.

③起因十分简单.

④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车的钱写了两碗小豆粥.车仍然坐了——上下车时我藏在大人的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当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夸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而且,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⑤父亲本不该这样.

⑥以前,我和几个小伙伴曾瞒着大人到护城河游泳,因为走散了,我不认得路,回家很晚.父亲一直担心我遭不测,见我回来,连喜带气,将手臂高高扬起.众人皆惊,做劝阻状,但父亲高高扬起的手臂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落下,手在我的脸上轻轻一拍,以至于劝阻者哑然失笑道:“您这是打他呢,还是给他搔痒痒呢?”

⑦可是这一次,父亲仿佛用尽了平生的力气,以至于过了半天,我的耳朵还嗡嗡作响.

⑧我很委屈,那一晚没有吃饭.

⑨睡觉的时候,父亲用手摸着我的脸颊,问:“还疼吗?”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流泪.那一刻,我甚至在内心发誓,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便父亲病了,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的这一记耳光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代价.

⑩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沉默良久,靠在床边,点燃了一支.

[11]这时,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个小孩因母亲从小纵容最终成了江洋大盗,临刑时他提出再吃一口母亲的奶水.痛不欲生的母亲答应了,没想到儿子一口咬掉了她的奶头,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却不教育我.当初我偷邻居的东西,如果你不是夸奖我,而是责备我,让我明辨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呢!我好恨你呀!”

[12]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一块毛巾擦去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财会科长十几年,从我手里过的钱成千上万,我虽清贫,但聊可的是,从没有拿过公家一棵草儿!我今天打你,就是想让你记住:蚁穴虽小可渍千里长堤,当然,你没有去偷人家的东西,但是上车不写票,和偷拿人家的东西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都是因一个‘贪’字!”说着,父亲站起身来,从衣架上的衬衫里取出钱包,掏出钱放在桌上,严肃地叮嘱我:“你再去游泳,坐车时要多写一张票,要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13]我点点头,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

[14]那一年我九岁.当时我虽然还不能完全懂得那个故事中蕴含的深奥道理,但是凭直觉,我感受到了父亲的舐犊之情.从那以后,每逢在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我总会想起那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等

[15]一晃,三十年过去了.

[16]不久前,我偕妻儿去为父亲祝寿.全家人都去了,有二十多口.大姐代表全家向父亲祝酒,父亲端起酒杯,略带歉疚地喃喃道:“难得你们有如此孝心.我这一生等唉,只有一把算盘、两袖清风,没有什么财产可以留给你们.想起来,实在有些惭愧啊!”

[17]我说:“您没给我们留下多少财物,却给我们留下了,这是可以终生受用的.”

[18]父亲闻言先是一愣,继而欣慰地笑了,在烛光的映照下,我看见他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舒展开来等

[19]回来的路上,十岁的儿子问我:“爸爸,你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放在什么地方了?我怎么从没有见过呢?”

[20]于是,我向他讲述了耳光的故事等

(杜卫东/文,选自《百年中国经典散文·挚爱卷》,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有改动)

1.通读全文,概括文中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我”先后两次流泪,但两次流泪的原因不一样.其中第⑨段“只是默默地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第[13]段“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道:“您没给我们留下多少财物.却给我们留下了,这是可以终生受用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写道:“于是,我向他讲述了耳光的故事等”你觉得“我”应怎样给孩子讲述“耳光的故事”,请为“我”写一个简单的讲述提纲.

________________

(牛锡亭/设题)

(四)《青春走不出那张地图》阅读

那时候,我刚上高二.开学的第一天.同桌林江便凑过来和我咬耳朵:“今年的班主任是从‘上面’调下来的,教地理,人送绰号‘追命’.”

追命!温瑞安大侠小说《四大名捕》中的“追命”?嘿嘿,管你什么“追命”“夺命”,来到这所“问题高中”,特别是任我们这个“问题班”的班主任,保管让你知道什么叫“忙于奔命”“听天由命”.我冷笑.

开课第一天,我见到了被称为“追命”的魏老师——三十多岁,一件很旧的蓝西服,蔫蔫地穿在瘦瘦的身上.与他落魄外表相悖的是,他说话声音很洪亮.“感谢同学们抬爱,授予我‘追命’的绰号,我绝对不会辜负同学们的期望等”他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会追着你到天涯海角!”林江藏在课桌下的手拽着我的衣角悄声说:“这个老师等很邪乎呢,怕是没好日子过了.”

林江的话很快就应验了.

以前,每天下午的后两节课,我们会逃到隔壁职业高中的操场去踢足球.都是年龄差不多的学生,并且我们善于伪装,找来印有职业高中校名的背心穿上,混迹于球员中,谁能认出.我们是“李逵”还是“李鬼”?谁知刚过了两天,正在球场上厮杀的我一脚远射,眼看进球的当儿,突然杀出一匹黑马,伸手一挡,便稳稳接住了球.不,应该是“蓝马”.一个穿着蓝西服的熟悉身影——魏老师!我们足球也不要了,呼啦啦作鸟兽散.

记叙类文章阅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物形象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的录像厅昼夜循环热播香港战片.那天傍晚大雨滂沱,但这完全挡不住我们心中那熊熊燃烧着的英雄梦想.我们看到魏老师的宿舍灯火通明——看来他没有外出.何况这么个鬼天气,他是绝对想不到我们会在这时逃课去录像厅的.我们蹑手蹑脚地来到围墙边.李阳个子高,第一个翻了过去,我们余下的在墙内等.不一会儿便听到李阳在墙外轻声呼喊着我们的名字.安全了!我和林江迫不及待地爬上墙头,还没来得及把腿跷上去,便看到一个打着伞的瘦高个儿,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李阳身后.只听林江“妈呀”一声.便从墙头上掉了下去等墙外让人惊栗的声音响了起来:“往哪儿跑!”

我们几个没被逮住的却不死心,决定杀个回马.估摸着李阳被“押解”回校的当儿,我们终于从原地成功“突围”.当我们美滋滋地写了票.正准备进录像厅看他个昏天黑地时,不料在检票口被一位“大侠”拦下.只见“大侠”嘿嘿笑道:“知道‘追命’的什么功夫最好吗?告诉你们,是轻功!你们能跑得过我?”顿时,我们个个垂头丧气.魏老师眼一瞪,吼声如雷:“回去上课!”我们只得一个跟着一个往回走,像是串起的蚂蚱.

我们是那么地恨他,冬天打碎他宿舍的玻璃,把他冻感冒,或者在讲台下放上图钉,扎他的脚等这样的恶作剧,让我们在后来的岁月中悔恨不已.但真正令我唏嘘不已的,还是他及时地将叛逆的我从堕落的边缘追了回来.

那时南下打工潮汹涌,传言只要一踏上沿海那片土地,满地都是钞票.满脑子幼稚幻想的我,认为自己年轻有活力,完全能够让梦想在那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于是,我偷了家里的两百元钱,如传奇电影中豪情万丈的男主角那样.告别家乡,坐上火车“哐当哐当”去了东莞.一出火车站,毫无社会经验的我便被小偷偷了个精光.然后.在火车站如夜游神般晃荡的我被“请”进了收容站.虽然肚子问题暂时解决了,却被告知要缴纳两千元罚款和保证金,再遣送回户籍地.天!两千元!几乎是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本想干出一番事业后衣锦还乡,如今却要先搭上两千元,虚荣顽劣的我慌了.

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收容站的干部通知我说:“收拾东西,你爸来接你了.”我爸?我自小父亲病故,是不是他们认错人了?我睁开惺忪的双眼——很旧的蓝西服、瘦高个儿.魏老师?怎么又不像?胡子恁长,脸恁瘦等

魏老师的眼中喷着怒火,朝我屁股上就是两脚,吼了一个字:“走!”

那次,我突然感觉到,有时挨打也是温暖的.

魏老师仿佛有张“地图”,无论我们怎么“逃”,他总能找到我们.他仿佛是阴魂不散的影子,又仿佛是威严慈祥的守护神.我们在那段迷茫的岁月里,被他“追”得心惊肉跳、服服帖帖.

渐渐地,我们的心安顿下来,悬崖勒马,收心踅身返回课堂.

终于,这场追逐与被追逐的青春时光结束了.炙热的7月,我在县电视台公布的红榜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埋藏在心中的疑问:“魏老师,为什么您总能那么准确地‘追’到我们?”他的眼中依旧闪烁着光芒.不过这次声音很轻柔:“我是教地理的,我心中有地图!”

后来,我给魏老师写过一封信.我在信里说:我一直庆幸且感动着,您从来没有将我们从那张爱的地图上删去.那种感觉,直到今日仍激荡在心中.温暖着我.

(周勇/文,选自《初中生之友》2012年第7期,有改动)

1.你如何理解魏老师“追命”这个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标题“青春走不出那张地图”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法表现人物,请举一例分析.

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如何理解教师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代福/设题,阿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