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

点赞:5083 浏览:192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初中语文承接着小学语文的启蒙,开启高中语文的深度,是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文学作品鉴赏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可以提高语文的文学素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浅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关 键 词:文学的殿堂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学生

文学作品鉴赏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可以提高语文的文学素养,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浅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读懂文学作品,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

鉴赏文学作品,首先要对文学语言有一定的敏感,这就需要平常多读文学作品,语文课文尤其是散文,训练学生的语感.每一篇文学的作品都是由字、词、句、段落组成的.要读懂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是要做到读懂字词句意.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往往会穿插一些文言文和白话文,这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对个别难懂的语句进行指导,尤其是古文中,一些字词有古今异义,一些词语存在着词类活用等现象.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除了指导外,还要对词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从而增加趣味性的教学,给学生增加印象.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读训练.学生在朗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脑中不由地浮现出文章所描述的场景,使得文学作品变得有血有肉.朗读文章是读懂文章基本的一步.这样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从而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而要对文学作品进行进一步的鉴赏,还需要学生扩充其他领域的知识.

二、传授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

鲁迅在《看书琐忆》中,曾经写道:“作者......表现人物的时候,恐怕在他心中是存在着这人物的模样的,于是使读者的心目中也形成了这人物的模样.”学生在脑中能够再现作家心中的意象,才算是真正接受作品.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再创造”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同感法、创境法、体情法来鉴赏文学作品.如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采用了体情法.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家里的父子、父女的琐事和感受.其次,认真阅读课文,仔细分析课文,体会文中各个部分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感情.比如父亲在旧社会的惨淡与颓唐,以及父子相别时的无言,后悔的情感.积极引导学生去体会三次落泪的情节,感受对父亲从饱和、聚焦、爆发的感情过程,通过“大衣”、“橘子”、“来信”三件物品,寄托了作者此时浓重的情感,深刻地理解作品中丰富的情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味意象的组合

由于诗人经常使用某一种意象,导致人们对这一意象有了比较统一的审美习惯.例如在上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一首诗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整首诗总共只有28个字,却包含了11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开头三句,就包含了九个意象,而且意象之间,没有任何连词,精妙地把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苍凉、萧瑟的画面.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下,渲染了游子的孤独和寂寥.在上到这一首诗的时候,就需要好好引导学生去品味.让学生去挖掘,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感受作者游子般断肠的心.

此外,除了读懂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还需要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材料以及语言进行鉴赏.同时,还需要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以及创作的背景.只有在掌握了关于作品的基本知识之后,同时对作者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状况进行了解后,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同的作者,思维不同.同一个作者也会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文学作品所寄托的感情也会不同.所以,在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十分有必要的.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作品鉴赏能力之前,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掌握扎实的文学知识,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增强语感.同时,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学生平常的阅读知识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相信把初中文学作品与语文教育结合起来,就一定可以推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吴海坚,广西宾阳县甘棠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