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

点赞:2519 浏览:64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源性移民国家.据美国人口统计局2007年5月1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少数族群人口总数为1亿70万,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口结构决定着美国必须包容具有差异的个体和族群,使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一反“同化模式”,注重少数族群的文化认同及其社会经济特点,承认个性、保护个性,不用单一的标准来区分和评价不同的兴趣、气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综合能力,形成了有利于多元文化生长繁荣的土壤和空间.

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传播工具,具有完善多元文化社会的功能.美国早期对外来移民和国内少数民族集团采取的教育策略是打破移民集团及其居住范围的界限,把他们作为美国的成员加以同化融合,对他们的后代尽可能地灌输美国白人的主流文化和思维方式.这种同化在以北欧移民为移流的时代尚未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南欧、东欧及非欧洲移民的增多,来自非北欧的少数民族因肤色、语言、宗教习惯、生活方式等人种和文化上的不同,常常不被看作标准的美国人,从而使他们对社会的不平等及民族偏见产生强烈的抵抗心理,同时也唤醒了他们的民族意识.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为契机,美国各少数民族集团提出了充实和加强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等课程内容学习的要求,促成了“为保障持有多种民族文化背景者特别是少数民族和移民的子女,能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使他们独有的民族文化及其特点受到应有的尊重而实施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多元文化教育不仅成为美国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也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在改变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念、尊重文化差异、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地位及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及保障体系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多元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信念,而且在实践中,它也改变了教学的历程.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如何审视自己的文化歧视与偏见,学习美国社会共存的其他文化,推广至世界其他文化,教育学生形成自己的社会认同和对别人的认同”(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2009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所有成员的地位,让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下的学生在学术、社会、工作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

1.知识目标:3~8岁,儿童可以意识到与自己不同的文化;8~10岁,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般认识;11~14岁,了解不同文化的内在逻辑,对其进行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思考;15~18岁,在对待文化上不再受的限制,平等对待不同文化.在分年龄段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发展历程及其受压迫的历史,为学生提供解释和扩展现行资料的视野,教师以多层次、多方式的阅读和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经验、所处社会与世界进行变通的理解,以接近社会的真实状况.

2.技能和实践能力目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材料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读写、计算、思维等技巧;培养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针对有争议的、重要的社会问题收集资料,明确对待这些社会问题的态度及价值观,能分析文化的影响、区分刻板印象、认识偏见行为、明辨媒体中的偏见,从而采取相应的积极行动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种族、性别、宗教、阶层、残障和文化等问题;发展不同种族、性别和社会阶层背景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消除不平等现象、对抗偏见的能力,并且形成与不同人合作的能力,以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3.态度和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及他人的文化传统,形成自我尊重、欣赏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尊严或优点,尊重不同文化,接纳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对于不同种族、文化、性别、宗教及阶层的偏见,愿意追求公正和消除刻板印象,建立对学校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帮助学生以公正、平等的视野去思考问题,进而导向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4.培养国际性人才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开设专门为移民家庭子女及全世界优秀中学生统一设计的国际IB(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Program)课程,“他们培养的是世界学生、国际学生.学生无论在哪个国家,哪所学校读IB课程,都是一样的课程,一样的要求,一样的进度,可以无缝接轨和转学”,进而实现了“令孩子懂得尊重不同文化、易于接纳各民族间的差异性,拓宽他们的视野,并提供多种不同角度思考,使之逐步成为全球性、国际性人才”.(余晓韶:《美国中小学多元文化教育及启示》,《现代阅读》2012年第11期)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教材支撑.近三十年来,传统美国教科书主要反映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得到了改变,转变为尊重多元文化、承认多元价值.美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但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个出版公司根据课程标准出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科书供学校选用.

1.教材内容符合少数族群学生的实际,使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融入课堂是各类教科书共同的追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努力使所涉及到的人物角色设定、故事构架等都与现实中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有身份上的对应性,从而使移民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比如哈特·米福林出版公司(HoughtonMifflin)的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了解你的家庭”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移民家庭背后的故事,包括墨西哥新年传统食品“波瑞多”的制作方法以及他们庆祝生日的特殊方式,这使学生知道并认同了各民族不同的习惯与风俗,从而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认识.教材在设计对于不同民族、种族和宗教群体的讨论上,尽量保持相对均衡,在遣词造句上也尽量避免语言涵义上的误解,精确地展现不同群体的生活、工作与宗教信仰,鼓励学生通过模拟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参与对不同群体间存在的障碍的探索,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同时,教材中肯定地陈述美国不同群体对国家的过去与现在做出的贡献,使这些群体的学生能够形成自身的种群认同感,从而参与课堂学习.2.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更准确地展现史实与时事是各类教科书的主要特征.美国各个教材出版公司在编写教科书过程中,邀请历史、地理以及人类学等各方面的专家,客观地呈现美国的主流群体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比如在“美国与其最初的居民”单元中,从地理、历史和文化三个方面对美国早期印第安土著居民进行了介绍,其中选取了以精巧的木刻艺术为切入点,展现美国北部印第安部落文化特色的文章,该课文还通过对部落特殊祭祀仪式场景的描述以及祭祀的图片呈现,揭示了印第安古老的传统习俗.之后,在探索活动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周围生活着的美国本土少数民族,并了解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教材内容予以公正、无偏见的呈现,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形成自己的民族观与世界观.

3.鼓励“合作学习”.美国的课程标准在“技能”层面包含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其中有“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角色中”的技能训练,以此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不同社会群体成员,从而更好地共存并相互合作.美国的各类教科书将“合作学习”技能要求一直贯彻始终.比如哈特·米福林出版公司教材的第一册第一单元就阐述了“人必须要依靠他人”主题,在以后的每个单元中,都设计了“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一起制作手工模型、制定出行路线图、进行文体活动项目比赛等.这些活动鼓励学生经过协商合理分工,并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完成最后的任务.很多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与小组之间也会有合作,这就在学生心中构建了最初的群体概念,同时也通过他们自己亲身参与,认识和理解了群体间的差异与协作,这也正是多元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三)多元文化教育的保障体系

1.法律、法案保障.多元文化教育是人人平等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其核心理念是平等、自由.美国为了保障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案.美国于1964年颁布实施了《公民权利法》,规定在公立学校不得实行;1968年颁布实施的《双语教育法》要求学校为移民子女排除语言障碍,设置双语教学.

2.教师保障.多元文化教师教育在跨文化方面主要是培养教师的以下资质: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文化背景,通过对其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本民族文化;广泛推动不同民族文化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通过对其进行人际关系教育,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组织不同民族学生对某一文化专题的共同研究,通过对其进行文化专题教育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的错误原因,使其可能产生的歧视心态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鼓励学生对社会文化问题进行改革探讨,通过对其进行社会重构教育使其能够学会倾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声音;以多元文化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对学校政策、课程设置、学习评价以及社会参与等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美国通过在大学设立“在职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在州和学区合作设立“在职双语教师培训中心”等途径开展双语教师培训.美国还责成相关综合大学或社区学院承担培养少数族裔教师任务,鼓励在职少数族裔教师利用检测期时间提高学历水平,攻读硕士学位,并与提薪挂钩;开办暑期少数族裔教师短期培训班,使其消除阴影,拓展能力.

3.教学策略保障.美国学校特别注重教学策略的多元文化支持,授课教师在每一课都会提供针对母语非英语学生的教学参考,包括“引入策略”(AccessStrategy)和“引入活动”(AccessActivity),比如,开展生动有趣的民俗文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回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共鸣的策略;呈现丰富的典型素材,突出事物属性的策略;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加强迁移的策略等等,为的是使学生尽量不因为语言的限制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也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倡导的教育机会的平等与公正.对英语能力局限的学生,教师更多地使用语言之外的教学技巧,包括更好地利用身体语言、各种图片与教具等,为不同背景的学生达到同等成绩铺平道路.同时,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专题活动,邀请家长做志愿者,一起带领学生到地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去参观,邀请不同文化的家长给学生讲故事,与学生一起活动,邀请到国外旅行过的家长给学生讲异国风情等,使学生有机会学到不同文化,养成对多元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

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以法律、多元文化教师和科学的教育内容为保障,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降低少数民族学生中辍率和学习延迟率、解决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偏低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促进多元文化共生等方面取得了成就.

(一)降低了少数民族学生中辍率和学习延迟率.根据调查,2000年以前美国中小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中辍率很高.1997年,欧裔美国学生的中辍率是11.2%,各少数民族学生的中辍率为25.2%,是欧裔学生的两倍以上.在2000年,各种族学生的高中辍学率分别是:白人8%,黑人13%,西班牙民族28%.另一个有色人种学生教育不均等的表现是学习延迟(schooldelay),即由于入学晚或因学习吃力而留级使学生达到的教育水准和对应学生年龄的平均水准之间的差异.非裔、拉丁裔、印第安裔这三个族群的学生留级和延长修业年限的情形较常见,几乎有一半13岁的非裔男性学生、1/3的拉丁裔学生曾经留过级,以九年级为例,九年级学生在八年级重新登记的人数,白人学生比例是1.05,黑人及西语裔学生比例是1.25.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改革后,由于各民族、种族学生的家族和文化背景受到同样的尊重,基本消除了,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使少数民族学生的中辍率和学习延迟率大大下降,据2008年统计,少数民族学生的中辍率下降到13%以下,各族群学生的高中留级率下降到19%以下,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二)初步解决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偏低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要求全美的教师教育机构,将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添加到教师教育之中.2001年,该委员会又对利用文化特点进行教学、重视所有学生的平等及公平作出了具体规定.1980年,白人教师占全美教师的89%,非洲裔教师占6%,拉美裔、亚裔或其他族裔教师占5%,到2008年,以上比例分别变为76%、14%和10%.1980年以前,美国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把孩子送进条件较好的私立学校,黑人的孩子则在条件较差的公立学校就读.1994年,美国颁布了《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和《改进美国学校法》,1998年颁布了《教育第一:建构美国的未来》等,都对资助州及学区建设学校操场、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校车、资助处于不利经济地位的学生、增加奖学金种类及金额等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过程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机会”.(孟倩:《从教育平等走向社会平等:美国的经验和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10期)2000年高中毕业率则分别是:白人91%,黑人83%,西班牙民族62%,比1980年分别提高2.6%、16.3%和12.5%.中小学教育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1980年,黑人在应届得到社会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中占4%,心理学占5%,经济学占2%,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医学等学科均低于1%.到2008年,黑人在应届得到社会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中占7%,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医学等学科都高于3%,大幅度提高了黑人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公平.三、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其中汉族115940万人,占91.59%,少数民族10643万人,占8.41%.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都在20%以上,最多的达到93%.多民族的国情决定着多样文化的特点,我国的民族教育应该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一)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多元文化社会和多元文化世界的公民,应能承认他们对形势和问题的解释植根于他们个人的生活、他们社会的历史以及他们的文化传统,其结果是,没有一个人或群体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唯一答案,而且问题或许都不止一种解决方式.”(李春霞:《反思与超越:论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7期)因此,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度的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不同和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交往的能力,防止因文化差异而导致误解.

(二)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在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历史和现实中,需要以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所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参与自由的社会、参与其他文化团体的活动,增进跨越民族文化界限参与社会和公民活动所需的意识、自由和能力.通过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牢固树立“各民族和各种文化之间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便于共生共长,不同以利于相辅相成”(钱敏:《美国中小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的理念,为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思想基础.

(三)提高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树立了教师的多元文化理念,提高了与少数族裔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创造出了一种互相理解的氛围,在沟通种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促进平等发展方面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受教育权利“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和“社会公平以教育公平为基础,以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公平”(靳淑梅:《美国职前教师多元文化素质培养》,《教育评论》2010年第4期)的教育,引导教师“在学校、在教室组织学生经历和行为”的实践,使教师意识到每一个教学行为就是一个政治行为,在培养学生批判地反省受压迫的社会权利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促进、社会公正的能力.通过争取教育平等,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长期以来都在执著地追求着少数民族教育的最佳方式,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无疑可以作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