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育

点赞:24380 浏览:1157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国学教育是一项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系统文化工程.其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旨在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血脉熏陶和文化浸润承传,从中积累和培养民族精神、道德和审美情趣,激发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学素养.

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借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实力、改善学生道德水平、打造教育特色、扩大教育影响,弥补人文教育的缺失.有利于引导社会、家庭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终生发展.下面就小学国学教育的可行性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国学教育能增强民族文化素养

文化是民族凝聚的核心,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忘种.“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国学所传承的中华文化价值,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之根基,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之源泉,是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之基础.“国学”传播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的根本和源泉.无源之水必干涸,无本之木必凋零.民族文化的形成,国民道德的养成,必须建立在对“国学”的传承、弘扬上.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国学”注重人格教育、行为教育,教导国人明礼知行,明荣知耻.因此,增强民族文化素养.

二、国学教育能使学生了解中华历史知识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要用很少的文字将其概括实属不易.然而,《三字经》中的从“自羲农,至皇帝,号三皇,居上世.”到“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仅仅用了三百个字,就将一部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比较完整地揭示了出来,实在是令人称奇叫绝.毫无疑问,小学生在诵读和学习《三字经》的过程中,也同时学到了小学教材中所学不到的厚重的中国朝代更迭和历史发展的知识.

三、国学教育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

小学国学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国学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充分利用国学诗词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让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惜时;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可见,在声情并茂的国学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四、国学教育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

在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教育,但是很难做到比较具体而又全面.而在这方面,我们的前人已经作了很好的总结.《弟子规》中所倡导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读书方法,可谓至理名言,不能不知.就小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而言,我们在国学中也同样找到大量的教育素材.《三字经》中的“昔仲尼,师项橐.”到“唐刘晏,方七岁.举神通,作正字.”这些事例,无一不是对小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好素材.《弟子规》中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和《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小学生告诫更是不可多得的金玉良言.

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国学教育任重道远,国学教育功在千秋.因此,我们从事小学教育的同仁们只要虚心学习,潜心研究,不懈努力,顽强拼搏,一定会让学生在国学的殿堂之中知之、好之、乐之,享受知识盛宴,长成擎天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