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点赞:20728 浏览:945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培育及其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期与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家庭的依赖性和对社会的模糊性等使他们与成人相比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较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所以中学阶段是极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自我因素

自我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中学阶段是个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成人意识,他们迫切希望能获得与成人同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寻找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所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由于身心发展的极端不均衡,中学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导致一些心理及行为问题.

1.自我认知问题

不能客观真实估价自我,好走极端,要么举之入天过高估价自我,容易剑走偏锋,自高自大;要么按之入地过低估价自我,自卑自恋,他们的自我估价极易动摇,缺乏稳定性.

2.学习方法问题

大多数学生没能有效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容易依赖教师、学校,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情绪易变,学习状态不稳定.具体表现为:理科学习不能有效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文科学习不能培育自己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内涵,不能积极构建自己的健全人格,在学习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知半解,不能闻一知二,举一反三.惯性思维导致缺乏创新性,缺乏大胆的质疑与检测设,遑论小心的求证与探索,小而言之,限制自身发展,大而言之,对国家未来的创新发展堪忧.

3.生活方面问题

许多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搞攀比,耍排场,比阔气,爱面子,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一定不能少,否则,好像面对无法接受的一种打击抑或低人一等似的.例如,现在中学生普遍拥有的两大件:手机、音乐,家庭条件不错的学生有条件使用它无可厚非,然而许多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也希望拥有它,在别人面前炫耀一下,这已经成为现在中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虚荣心.其实毫不避讳地说,每一个中学生都有虚荣心,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4.恋爱问题

许多同学步入青春期后都有过恋爱的体验,对他们的成长不无益处,但是我们认为沉溺于爱情将弊大于利.毕竟,他们身心发育不健全,对爱情的理解与追求停留在浅薄的层面,对爱情的本质、神圣与责任、义务认识模糊,还无力负担家庭的重任,仅仅出于生理的冲动与模仿萌生的爱情充其量只不过是新鲜的猎奇而已,还谈不上对真正爱情的理解.一旦恋爱,抛弃了自己现阶段的人生任务与目标,抛弃学业,丧失进取心,只能在爱情的小天地里酿造着将来的痛苦忧伤与悔恨罢了,其实,中学生恋爱是爱情女神和你开了一个美丽而错误的玩笑而已.


(二)家庭因素

从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和谐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有一位学生平常总是郁郁寡欢,不爱说话,在作文里经常谈论生与死的问题,认为人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事后,从侧面得知原来他最亲近的叔叔不幸亡故,而家人对他叔叔的冷漠态度让他触摸到人世间的冷漠、无情,从而滋生消极厌世思想.

概括起来,家庭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某学生因小时候患有口吃病,刚上学时,由于同学嘲笑模仿他的口吃,给他敏感脆弱的心灵以打击伤害,从此不再和同学说话,到高中时,他已患有严重的语言障碍方面的疾病,真让人心痛.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现在,瞄准高考升学率仍然是绝大多数学校办学的最主要目标.高强度的学习要求,高频率的考试评比,双休日加班加点补课,强烈地刺激着中学生稚嫩的心灵.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大多数学校设有尖子班、奥班、栋梁班等采取一些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无形中刺伤部分学生脆弱的心理.这样,一方面,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等.另一方面,学生对分数的片面认识造成心理上很大的痛苦.

(四)社会因素

人是群居的动物,理所当然具有社会性,中学生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个群体.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思潮、社区环境、文化背景和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都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着持久的不可或缺的影响.

1.社会环境

这里所指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局面等.中外心理学家就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得出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

2.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与中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社会思潮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受众的心理趋向.如市场经济大潮下新的价值观、人生观——对金钱的过度崇拜等蔓延至社会各个角落,如影随形般活生生地存在,身为社会一份子的中学生不可能置身局外,长期耳濡目染,部分中学生心理受到扭曲,偏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确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国家与社会首先要共同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潮,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思潮.

3.社区环境

社区是指若干群体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内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类似部落群体的聚居区,如街道、住宅小区、村庄、小镇等.社区对生活在其中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通过社会传媒和社区环境来辐射.学校和家长充分发挥社区对中学生心理的辅导作用,如,有选择地组织中学生观看健康的、符合其年龄特点的电影、电视;欣赏音乐会、美术、摄影展等;充分挖掘社区环境中的积极因素,组织他们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如绿地认养、照顾孤寡老人、环保宣传等等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中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心理会变得更加健康成熟.

4.学习生活环境

处于不同学习生活环境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有研究发现,城乡差异、人口密度、环境污染、噪音等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影响.

总之,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言,自我因素是主体,家庭因素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