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人物

点赞:27884 浏览:1306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呼兰河传》写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小说于1940年12月在中国香港地区完稿,1942年1月萧红即与世长辞.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着“爱”和“温暖”的一生:孤独的童年——失家之痛,身为女儿的性别,决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逐的命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坎坷的爱情——失爱之痛:从逃脱家庭包办婚姻,初恋受骗,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爱情纠葛及最终失败,来自男权社会的冷漠与欺凌贯穿了萧红落寞而痛苦的一生.火热的抗战时代,民族的独立成为社会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女性意识的创作,注定得不到男尊女卑社会的认同.《呼兰河传》可以说是萧红在生命的尽头,对故乡与童年所作的深情的眷顾.萧红在“尾声”里说:“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为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记,就记在这里了.”正如儿时的“我”从储藏室里发掘出各样“宝贝”,让“我”惊异,也让大人感喟,如今在悲壮的斗争年代,萧红也带着“含泪的微笑”回忆着儿时寂寞小城.

《呼兰河传》通过儿时的回忆,描写了北中国呼兰河畔一座小城单调刻板的生活:卖豆芽菜的王寡妇死了独子依然卖豆芽菜,居然疯了;扎彩铺的伙计们扎出了富丽的阴宅,也依然在人间辛苦地生老病死;小胡同里一篮麻花,可以惹出一家小孩的追打;一块豆腐也能为人们的晚餐锦上添花等除此之外,还有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七月十五的放河灯,唱野台子戏,充满神秘情调的跳大神等矛盾先生这样评价《呼兰河传》:“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引导学生学习《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我让同学们从这部文学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来分析一下作者在小说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一、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一个被异化的典型代表

当全院子的人众口一词地说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团圆媳妇的婆婆就想把她规矩成一个大家眼中的正常人,规矩成像个团圆媳妇,就对小团圆媳妇施以毒打.在“跳大神”还没开始之前,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更是坚信自己的媳妇一定是有病的,而且病得不轻,用破棉袄将小团圆媳妇蒙得连脸也露不出来.在让小团圆媳妇洗澡时,她的婆婆请人把小团圆媳妇怕羞不敢脱的衣服撕掉了,但当小团圆媳妇被热水烫晕从热水里解救出来,摆在炕上后,她的婆婆赶快拉了一张破棉袄给她盖上还骂她赤身不知羞等后来又听说那团圆媳妇的大辫子,睡了一夜觉就掉下来了.她的婆婆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等而且偏说不是用剪刀给她剪下来的,就说,睡了一夜觉就自己掉下来了.小团圆媳妇的婆婆被男尊女卑的思想毒害、对自己被奴役被欺压状态认同,而且用自己的这种被扭曲思想来规范约束自己和其他女人.


二、去娘娘庙里烧香的人们和小团圆媳妇之死——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作者写道“那些烧香的人,虽说是求子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人们都以为阴间也是一样重男轻女等所以都是先到老爷庙上去等而后才上娘娘庙上去”.作者在指出男女地位不平等——阳间和阴间一样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作者写到在娘娘庙的泥像,塑起的女子都是温顺的,而且是被挨打的原因造成的.

而作者写到小团圆媳妇的死:一个黑乎乎、笑呵呵的,走起路来风快,一片碗碟也拿在眼前照一照,想坐起来在炕上玩弹玻璃球的女孩,一个茁壮的有着鲜活生命力的十二岁女孩因为孩童般的天真与烂漫,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等用开水烫了三次(每一次都被旁边的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而且按头的按头,浇水的浇水)的折磨、摧残,终于死去,因为大辫子掉了,被认为是“妖怪”,而且又要被婆家“休”了,当我问埋葬团圆媳妇的经过时,有二伯说:“等人死还不如一只鸡等一伸腿就算完事等”作者这样借助于“老厨子和有二伯”的口轻描淡写地说出来,不仅突出了呼兰河人的愚昧和精神麻木,更加突出男尊女卑制度下女性生命的被蔑视、被践踏.

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人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物形象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我”眼中的小团圆媳妇——作者认为的女性美的标准

《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没有直接写小团圆媳妇的长相和面貌特征,只是说小团圆媳妇黑乎乎、笑呵呵,眼睛骨碌骨碌的,长得高,走路风快·等她说破碗碟好看,她说玻璃球也很好玩,这样一个天真率直、个头高大有力的女孩形象不需要过多的浓墨重彩就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我”的眼中,小团圆媳妇不像大家都效仿的娘娘庙上的娘娘,温柔典雅的,而是走路风风火火的,天真快乐的,是率直的,而且她是没有病的,是好好的,坚信小团圆媳妇不是妖怪,她的生命力是强大的,体现了作者认为的女性美标准.

俗话说得好:文以言志,文以树人.教师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教学中,要使用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小说中人物描写段落,让学生通过作者对小说中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充分体会到一代才女萧红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强烈的女性意识,理解作家在字里行间所要“言”的“志”:控诉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控诉传统意义上对女性个性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