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措施

点赞:28452 浏览:1308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道?“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怎样才能上好阅读课,我觉得应该首先应该弄懂《新课标》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就以五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举例:

一、《新课标》规定,五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新课标》及教材是我们施教的根据和主要材料,老师应充分把握基本要求,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

二、是阅读教学的“要求“: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三、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及策略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却遇到过许多的问题.现就以我们班的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做个举例:

1、学生们没有预习的意识.原因一是他们也不知道从何入手,只是粗略的将课文读一遍,两遍就完事.到老师检查的时候,他们可能连有些字都不认识,句子也读不通顺.原因二,学生没有查字、词典的习惯.遇到生、难字时,没有主动借助工具书克服困难的意识.这样下来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采取的措施:为了让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我将预习任务很详细的布置出来,比如:把文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圈出来,并借助资料书找出它们的读音及其意思;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熟;试着思考课文后的思考题,或者完成预习提示中的问题.并且落到实处,随时检查,让学生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以及方法.二:强调学生随时养成查字典等其他资料书的好习惯.经过近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读书习惯正在逐步养成中.

2、其次,目标还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是学生在阅读中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学重点.尤其体现在测试题的阅读部分.记得在第一二次单元测试的阅读练习中,这类题型学生做得很差.有的不敢做,怕做错.有的试着做了,但基本上是牛头不对马嘴,没有回答到点子上.对此,我做了反思,一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对这方面的训练太少了,二是没有做到降低层次,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和唤醒,尤其是难点、重点.于是,我对学生,采取了鼓励的办法,使他们要有勇气去做,做了,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对.切忌留空白.然后,是交给他们做阅读题的方法:先认真读一遍课文,再仔细读一遍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试着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去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尤其是叫他们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想想,这句话对文章主题有何作用.切忌盲目下笔,以免影响书面的整洁.在课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阅读方法的教给,比如针对本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首先备教材,再精选“选读课文”中的《剥豆》一文来教学.在教学中,我以学生预习为基础,课堂练习为主,首先请学生预习,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注意词语(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心生怜爱大可不必执著自信大气赌气沮丧敛声息语眼动手剥等),借助资料书读准其字音,老师在帮助理解.然后带着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进入课文,做到实实在在思考.最后,老师指导提高.:课文有很多描写母亲剥豆时的语句.请大家用划线将它画出来?画好后请大家抓紧时间练读一下;找出描写母亲剥豆速度的词语;是啊,比赛,为什么慢了下来?为什么又快了起来?为什么缓了下来?为什么又紧了许多?妈妈的这复杂的心情,你能读懂吗?母亲剥豆时之所以瞻前顾后时而等时而等,是因为怕等,如果等就等.”(这些语句是对母亲语言描写吗?这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的语句有什么好处呢?你的母亲有这样的情形吗?请用上“瞻前顾后”说一句话.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爱.教学中我重视反思,学生掌握方法没有?动脑思考没有?较低程度的题、中等难度的题、较难程度的题有多少学生不能完成?为什么?实实在在根据学生的程度,只要他们能在原有基础上进步一点,这就是最好状态.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文中有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首先,我要学生反复读这句话,然后思考,这是对谁的什么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外貌和神态,透过这些,你感受了父亲此时的什么心理,再想一想,作者写这篇课文是为了表达什么中心,这句话对表达中心有无作用,什么作用.这样让学生逐渐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和作者的内心去.那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在阅读文的教学(下转第64页)(上接第79页)中,我会将预习的问题写出来,分层次的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此鼓励他们,让他们逐渐地找到信心.

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措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阅读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另外,还教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这也是很重要的.

3、对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方面,学生往往连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都无法讲出来,就更不用提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了.他们找不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要不就是翻开书,把书上的句子找出来一堆,就成了主要内容.为此,我随时注意提示他们:文章究竟是写人,还是写景,是写事还是物,是记叙还是说明.让学生先读两遍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再逐步的深入.比如,在教学生归纳记叙人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先要学生思考文章主要记叙的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这件事或几件事表现了此人的什么思想,性格.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写人而写人吗?他是想通过此人来反映什么某种精神品质,还是什么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也把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到了.

4、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留守学生,他们往往只是按照课内的教材来学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还是要让他们多读书,激发他们的兴趣,多让他们积累,老师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也要有意识的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笑知识,并告诉他们故事的出处,激励学生自觉的去找这些书籍来读.我相信,只要坚持,学生的知识面会变得更宽,学习语文的兴趣会越来越浓,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自然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