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团结合模式对高师音乐教育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促进与提高

点赞:13733 浏览:516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性应是着重发展的.作为未来音乐教育实施者的音乐教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强,音乐感受性却不足,将限制音乐美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如充分发挥院团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团校的资源优势以及自身院校的理论优势,可弥补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不足,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高.

【关 键 词】音乐教育院团结合音乐审美能力

21世纪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而从属于美育范畴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课程的功能、价值做了明确界定,《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课程的目标强调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应用美的能力,音乐课程应通过熏陶、影响等途径,使音乐成为人的终生

朋友.

一、音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实现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发展之本,音乐教育的实施始终离不开音乐教师,决定音乐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专业素质.可见,音乐教师只具备唱歌、跳舞、器乐演奏等专业技能还远远不够,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技巧上,更应体现在丰富的专业素质内涵方面.他们既应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应通过自身的艺术感染力、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音乐艺术表现力、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感染和熏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美育功能.

音乐是情感体验艺术,音乐教育是声音、情感体验的艺术教育,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音乐体验能力,具备较高的音乐鉴赏水平,这是胜任新的音乐课程教学的首要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交流音乐信息和分享音乐美感的过程.教师音乐审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有些教师,即未来的音乐教师,其音乐审美能力比较薄弱,他们对音乐缺乏充分的情感,进而阻碍了教师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实现.笔者在“音乐教学法”课上经常看到:很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中小学模拟授课时,盲目依赖多媒体课件,即便是自己站在讲台上范唱(奏)歌曲,也缺乏情感,毫无音乐表现力.

另外,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创造性.创造性的缺乏与上文提到的音乐审美感受和表现能力的缺乏有一定联系.拥有高技能却没有感受能力的演奏和演唱是机械的,没有感染性和生命力,而没有思想的、机械的身体动作更不能引起思想的新的火花迸发.

上述不足及缺陷将明显影响到整个音乐教育学专业学生,即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后备军队伍,对于其今后的音乐教学来说,教学水平的单一和呆板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实现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进而影响音乐审美功能的良好实现.

二、“院团结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促进和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院团结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内容

所谓“院团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艺术学院和芭蕾舞团、歌舞团、艺术学校相结合,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和谐共荣,在“产、学、研”一体的基本框架下,采取多学科、紧密型、全方位合作的方式,共同培养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如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将选派实习学生参加院团演出季的排练、演出、管理,提高其合作能力和舞台实践经验;团校也将派出资深演奏家、演员和管理人员带领实习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艺术实践空间.

此举说明,对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来说,将“两团一校”建设为学院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和平台,可为在校的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好的条件.另外,在组织专业学生到两团一校进行观摩、实习、实践的同时,还鼓励他们参加选拔、竞聘两团的签约演员,让他们在良好的实践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艺术实践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出路,艺术作品是人才培养的载体.紧抓舞台实践,是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院团结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能大大增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能力,尤其突出表现在有效促进和提高音乐教育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表现力、观察力、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院团结合模式对高师音乐教育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促进与提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充分发挥团校资源优势,促进、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团校教师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可提高学生对舞台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院团结合中,演艺团校委派的教师具有一般高校教师无可比拟的丰富的舞台经验.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这些舞台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职业精神在教学中令人钦佩.在专业音乐教学活动中,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特别注重并强调其社会属性、行业属性及就业属性,这是很值得借鉴和补充的.

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历来走从课堂到课堂的教学套路,是一种较封闭的培养方式,教师对音乐美育功能的感受较为薄弱,学生也体会不到相应的音乐感受.团校教师的人才引进可以大大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这些团校委派过来的教师大多为艺术专业院校毕业,几十年从事舞台表演艺术事业,均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知名演员,积累了丰富的舞台与教学经验,因此,他们在教学活动中除技法性教学外,十分注重表现性与应用性教学.可以想象,拥有丰富舞台经验的教师是十分了解和重视舞台的表现和感受的,也是深刻体会到音乐表现的美妙和魅力的人,他们在作为教师教授学生时,会把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作为教育的重点,甚至在教授的过程中不经意间让学生感受到舞台表现力的美妙,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性.他们有大量的亲身经历可以讲授,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可以拿自己的舞台演出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感受、鉴赏,甚至将学生带到真实的舞台学习,感受舞台表现的魅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弥补了院校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加强对舞台表现能力的重视,并加深了对呆板的技能表演背后的更多情感性的领悟,进而促进自身音乐表现力、感受力和鉴赏力的提高.2.团校内存在着大量优秀的原创音乐人才、作曲家,活跃的创造氛围有助于启发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团校内存在着大量优秀的原创音乐人才、作曲家,这与他们的团校性质和实际需要是分不开的,因为大量的舞台表演不可能总是旧东西翻来覆去地表演,而针对不同的表演场所、观众需求、情感表达,需要有适当的改变甚至创造.同一种舞蹈或戏剧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而达到不同的舞台效果,这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表演者对这种舞台表现的差异是最清楚的;为追求自身的进一步提高和创新,团校音乐人才创作产生许多原创性作品也很有可能和必要.

笔者认为,多数高校总是缺乏创造性,大多是在重复别人的东西;最开始的模仿当然不可或缺,但长期处在低层次的模仿阶段得不到提高,只用熟练的技能应付,难免思想僵化和单一,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感受和表现.院团结合模式也可以促进院校创造性的迸发.目前,院校原创型人才极度缺乏,与艺术表演团体的院团合作将可能进一步扩展到院团共同打造艺术作品的新领域,构建原创平台,产生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这种活跃的、新颖可喜的创造氛围对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无疑具有很好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3.团校提供充分的艺术实践机会,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表现、感知能力的提高

团校结合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而学生亲身实践不仅锻炼了专业的技能,更体验到整个音乐过程的快乐和意义,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性,对于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和以后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将有极大的帮助.院团结合模式也是院校教学方法理念的更新和改进,新颖的教学方式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进自身技能和音乐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

学生亲身参与到舞台表演的实践过程,不仅是技能的表演,可能还参与到舞台的设计安排、表演流程的熟悉等过程,使学生在舞台上,在面对有广大观众的情况下,学习到更多的舞台表现的东西.有明确观众对象的舞台表演,如果只用机械的专业技能,明显是不能达到好的舞台效果的,只有学生自己拥有对音乐的充分感受,才能表演出充满感情的东西,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可以说,院团结合提供的实践表演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4.学生对舞台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提高其审美观察力和音乐感受力

随着在团校中的舞台实践,学生也拥有了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其中有成功和有待改进的问题,对演出成败进行事后的总结和反思,就可以获得比一场演出更多的东西.可以看到,音乐感受性的差异极大地影响到舞台效果的呈现,不同的音乐感受带来不同的舞台表现,同一种舞台演出因为感受性的差异也会导致有很大差异的舞台表现效果,这些区别只有亲身参与实践演出才有可能深切体会到.

学生通过对比较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重点分析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差异性,进而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提高,把这些通过实践体会到、观察到的东西总结出来,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观察力和音乐艺术感受能力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院校理论优势,有助于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高层次的音乐审美教学实践

院校师生相对团校来说拥有理论上的相对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挥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高层次的音乐审美教学实践.

1.以院校教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催生音乐审美相关教科研成果

传统的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有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的习惯,那么在与团校结合的实践表演之后,院校师生可观察、总结和反思舞台表演的实践过程中自身情感的感悟、舞台的表现力以及各种创造性的火花,将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这样的思维方式能促进对经验的总结,对问题的分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催生一批音乐审美理论教科研成果,起到在教育教学中借鉴之作用,以更好地指导音乐审美教学实践.

2.以院团结合的实践模式,改革音乐审美实践教学方法

院校相对团校来说,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因此特别关注音乐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研究.根据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课程的功能、价值做的重新界定,院团结合的实践模式,正是一种实践性、感受性、体验性、参与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及授课形式,通过这样的熏陶、影响的途径,能极大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应用美的能力.

联系我们的音乐教学实践,只有让接受普通音乐教育的学生参与、体验、感受音乐课堂的美,才能真正培养对音乐的热爱.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和感受,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模拟课堂有望不再完全依赖多媒体,能实现师生对话,创造出有感情、有生命、有魅力的音乐审美实践课堂.

三、让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成为“院团结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受益者

理想的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表演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具有良好的音乐基本技能、丰富的音乐知识、较强的音乐艺术表现力和对音乐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及良好的音乐专业素质,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素质.

院团结合模式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构建起以培养综合素质和舞台表演、音乐教育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实践节目为载体,构建综合实践教学的最佳平台,在今后共同打造一个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的综合教学基地,坚持“教学与舞台实践结合,教学与创作研究结合”,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形成“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市场检验”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和谐共荣.

(注:本文获2012年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责任编辑:贺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