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状况的

点赞:31271 浏览:1446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民办高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上海民办高校感恩教育工作为背景,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的深刻内涵,以及开展民办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并给出了感恩教育工作的实施原则以及对策方法,最后做出总结.民办高校感恩教育对策内涵大学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已经逐步成为了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的一批批宝贵人才.同志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民办高校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等存在差异,组成结构较为复杂,教育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通过对上海市民办高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大部分学生具有较为务实的人生价值,但少数学生仍然没有较为清晰的人生目标;(2)对于国家大事以及时事政治,学生在关注的同时并不能对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3)道德水平较以往有显著提高,但仍然易受外界环境干扰;(4)虽然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但缺乏持久的自制力;(5)虽然有着很强的求知,但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6)很多学生具备有技能特长优势,但综合素质却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正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感恩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促进其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感恩教育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感恩的解释为: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中不能缺少感恩,如果人与人之前没有了感恩,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危机.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更懂得珍惜周围的人,懂得享受生活,懂得快乐的真谛.

感恩教育是通过运用一些特定的教育方式,为受教育者营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并对其进行知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感恩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其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感恩意识,学会回报,最终表现为外在的感恩行为.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羊有跪乳之情,鸟有反哺之意.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育之恩,他人的关怀之恩,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回报的.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应当懂得感恩,这也是其基本道德素质的一种体现.有社会学家曾指出,忘恩是人的天性,但感恩则是阳光雨露,没有它们,我们的世界将会暗淡无光,没有生机.而感恩意识的培养是离不开感恩教育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得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广大的教育者应当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和习惯,不断完善其个人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具备健全的道德品质.

二、我国民办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主题,开展和谐的人才教育是我国十分迫切的需要.而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更应当具备最起码的道德修养,感恩教育应当结合我国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战略,把握其深刻内涵,将二者有机结合,创造和谐的教育机制.民办高校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感恩教育是否能有效开展,关系着这些学生的命运前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感恩教育有助于在校大学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是一种真善美的行为.懂得感恩的人,更具有亲和力,讲道德,讲诚信,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尊重.知道感恩的人,在工作岗位上能尽职尽责,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赏识,从而得到锻炼,快速成长,提高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感恩教育有助于增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意识

自1987年以来,随着教育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让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了资助并完成学业,但也有一点发人深省,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教育资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违约率问题一直阻碍着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实施.还有一些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公司资助其出国深造,但其中有些人出国学成后却违约不再继续回原单位工作,给单位造成损失.学生由于缺乏感恩意识,其社会责任感也会下降.这也说明了针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只有增强感恩意识,才能对家庭对社会负起责任,才能真正担当重任.

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感恩教育机制,感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和谐社会重要的道德基础.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与人之间却变得越来越冷淡,人际关系的冷漠阻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开展感恩教育,帮助人们懂得感恩,学会关爱,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大学生更应该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完善自身素质,提升文化修养,做一个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才.

上海民办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状况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民办高校感恩教育的原则及对策

1.民办高校感恩教育的原则

(1)实效性原则

当代大学生善于思考,对一些事物都能有独到的理解,但由于其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思维模式会存在偏激,导致有时是非不分等现象出现,甚至对现有的道德教育方法存在抵触情绪.因此,民办高校应当以实效性为原则,及时发现现有德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如果高校只是从大学生的角度进行单向教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改进只注重形式缺乏失效的教育模式.

(2)多元化原则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仅仅是学校,还包括家庭以及社会等,所以,感恩教育不能只依靠高校的力量,还必须有家庭、社会的多方面配合,才能将各方教育力量汇聚在一起,共同为大学生营造出感恩教育的良好环境,为其提供感恩意识以及感恩行为生长的土壤,使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就是要将感恩教育同学生在学校的其他教育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摆脱孤立独行的陈旧模式,使各方面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感恩教育必须就有持久性、联系性和系统性,否则会浪费很多的教育资源,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加强民办高校感恩教育的对策

(1)完善感恩教育体系

民办高校的道德教育应当注重在各个环节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有必要设置感恩教育的课程,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要求,应当在横向上扩展感恩教育的学科内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应当时刻围绕德育这一首要任务,从而长期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将感恩教育充分落实,在确保感恩教育实施效果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开展感恩活动,培养感恩意识.

(2)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增强校园感恩文化

一个良好的高校感恩教育环境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恩意识,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高校教育环境,需要从教育环境的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首先,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校园应当整洁优美,校舍应当干净舒适.其次,现有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只是简单的管理和服从,师生之间很难有多的感情交流,这种师生关系不能帮助学生养成感恩的意识与习惯.所以高校教师应当重视感恩教育,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畅通积极的交流方式,并用自身行为来教育学生,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逐步培养起感恩的意识,并懂得去报恩施恩.再次,高校应当积极组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实践活动可以更加直接地为学生提供融入生活的机会,在生活中培养感恩意识,落实感恩行为,同时也提高了合作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感恩的内涵,从而潜移默化的增强了感恩的意识.例如,上海市某民办高校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课堂讨论、角色体验以及亲情调查,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福利院等地方近距离体验,感恩教育效果显著.这些活动能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感恩意识,并转化为感恩行为.在活动同时,还应注重感恩价值的教育,增强其是非辨别能力.最后,感恩教育应当融入课堂,并且不拘泥与授课的形式.例如,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插入感恩为主题的章节,在课堂上放映感恩为题材的电影以及节目等,组织学生进行感恩主题辩论,邀请名人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举办感恩题材的征文比赛以及以感恩为主题的歌咏比赛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感恩的价值,从而自觉地知恩、施恩、报恩.


(3)明确感恩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完善

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当前民办高校感恩教育目标不明确,已成为感恩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学校的感恩教育开展虽然看起来有声有色,但有一些仅仅只是流于形式而已,表面是热热闹闹,学生也体会到了乐趣,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在其中得到引导和教育,感恩教育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感恩教育的目标更不能很好的实现.感恩教育目标不明确,很容易导致教师和高校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不清.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将高校教育的总目标与感恩教育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制定规范的易于实施的目标计划,为感恩教育工作的进行提供指引,才能使感恩教育工作的作用发挥出来.

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之一,感恩教育目标的确定需要结合学校的总体教育目标,将二者有机融合,并要综合考虑感恩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使得感恩教育目标不仅能很好地反应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又可以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真正将教育资源用到实处.具体而言,民办高校的感恩教育目标应当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要求,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感恩意识以及感恩习惯,不断完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4)建立感恩考核机制,完善感恩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应当逐步建立学生感恩意识以及道德标准考核机制,并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地掌握学生的道德状态,为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目前笔者所调查的几所上海市民办高校中大多都没有一个有效而明确的感恩考核评价制度,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感恩学习状态,使得感恩教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浪费了很多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所以,要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就必须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感恩考核机制,将感恩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将大学生的自律和感恩评价体系的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感恩习惯,把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以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5)将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感恩教育的综合效应

感恩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网络势在必行.大学生感恩教育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家庭在感恩意识的培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应当用自身的感恩行为,不断对学生进行熏陶,使感恩的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渐发芽生根.例如,家长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相互恩爱,关爱弱者;在工作中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在与人交往时,懂得知恩图报;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所以,在社会中我们应当通过媒体社团等机构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让学生即使在社会中也能接受到感恩教育.所以,只有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渗透,才能将各方力量汇聚于一点,使感恩教育效力最大化.

四、结论与展望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将感恩教育引入高等教育体系,使之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沿阵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个人综合宿舍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的上海市民办高校感恩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中探索感恩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开展切实有效的感恩教育课程与活动,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养成感恩的意识与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之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