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点赞:6939 浏览:217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逐渐遍布社会各个领域,其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给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信息时代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本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和良好信息素养的宗旨,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关 键 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51-02

信息时代中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为沉闷枯燥的传统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学生不仅缺乏良好的知识体系基础,更缺乏有效、科学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式.他们正处在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自制能力较差,价值观易出现偏差,再加上互联网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以致荒废学业,遗憾终生.

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省的教育问题:在我们普遍探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信息时代下的教育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和误区?我们在抓课堂教育整合时有没有顾及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有没有将视野投向课堂之外,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信息素养养成呢?

为此,笔者对我校3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三个年级的多个计算机相关专业,调查对象共计308人,收回有效问卷303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是否了解本专业课外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频率及目的;是否能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评价信息;是否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对专业知识学习进行指导等.

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如下:(1)学生缺乏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搜集信息、加工信息、评价信息、发布信息是信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本应在此占有先天优势.然而调查数据显示,有50.13%的学生使用电脑玩游戏,32.91%的学生用电脑聊天,还有14.94%的学生用电脑进行看电影、听音乐等娱乐活动,只有9.6%的学生用电脑查阅资料.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的功能认识不清,在他们的心目中电脑的作用只是娱乐,从未将网络与获取和处理信息联系起来.(2)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网络的开放性,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调查表明,课余时间只有3.3%的学生会温习课堂所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将时间花在游戏和人际交流上,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课余学习,激发学习主动性.(3)学生缺乏良好信息辨识能力.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内容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心智尚未成熟的中职生面对这样一个“没有政府、没有、没有贵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不能很好地做到慎独,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缺乏一定的信息辨识能力.调查表明,88%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但只有21.7%的学生安装了所学课程的专业软件,甚至有36.56%的学生不知从何下载、如何安装;同时,也有76.7%的学生认为需要专业教师给予课外指导,提供必要的延展性题目和探究性小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定位在课堂,而且应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定位在课外,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有效督促与引导.(4)应试教育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职学校不少专业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学生考取证书,导致教师的教学紧紧围绕考纲,让学生完成枯燥的理论练习和机械的实训习题,而忽略了技能运用,以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加强理论、实践研究,发挥专业教师引导作用,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学习者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信息意识、道德、知识和能力,学生需要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以及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

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利用已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培养有效、高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专业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以及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能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等.

解决中职学生学习问题的对策

针对信息时代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根据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对教学过程作时间、空间上的延伸,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机安排教学事件,构建信息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与工具,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以提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制定符合中职生现状的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向学生下达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要注意:(1)新知识应尽量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如学习Word排版前,让学生收集本地报刊的电子版,鉴赏它们的排版特色.(2)安排一些联系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加以分析处理后完成任务,借此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如在Excel函数教学中,布置从号中提取性别信息的任务.

自主学习策略网络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仅仅靠教师去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故应从“教师为主导”过渡到“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C语言教学中,先布置预习任务,上网搜索本地区峰谷电的计费方式,设计其算法,然后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预习成果,引出“选择算法”的设计思路.整合应用策略整合应用是将课堂知识与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相融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非进行纯粹的应试学习.如在学习“文字处理”内容时,利用所学的字体、段落、艺术字、剪贴画等手段制作板报、贺卡等;在学习Excel时,为班级统计某次考试数据,画出分析图表;学习Photoshop时可与Dreamweer结合完成切片.

开放模式策略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教师应利用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自主学习,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1)巧用微博,搭建现代教育技术下教与学的平台.微博的特点是可以让教师将学习整合到网络之中,题目的布置,作业的提交,交流合作以及评价都可借其进行.教师将已整理、过滤过的信息通过微博共享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协作、合作学习,将作业上传至微博,教师给予及时的、多元化的评价.(2)巧用实例,发挥网络作为学习辅助工具的功能.解说网络学习过程,帮学生掌握网络学习方法,利用实例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如向学生演示搜集电子报的过程;下载3DsMAX室内设计效果图,供学生临摹.(3)巧置研究性题目,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将现代技术的教与学渗透到课外日常学习生活中,给学生以目标和任务,培养他们对深层次知识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目标任务应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及较深的知识层次.如在进行C语言中比较多个数字大小的教学时,可先布置预习任务,设计比较6名学生高矮的算法,画出示意图,并汇报至微博,课上再由完成较好的学生组织进行“比高矮”游戏.


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策略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学习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鉴定、考核,更是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专业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以提高信息素养为本的学习评价,具体包括:(1)评价与指导结合,以评价为主;(2)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以自评为主;(3)平时评价与期终评价结合,以平时评价为主;(4)不同的考核形式参与评价,如游戏、竞赛等.

(二)策略应用范围

在时间上,可将策略应用于预习,如要求学生上网做一些探索和学习准备,了解新授知识的背景;也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点评学生上传的作业;更可应用于课后,要求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完成作业和复习.

在空间上,可将策略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尽可能全部使用电脑,包括学习活动、评价等都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也可应用于家庭,鼓励学生回家借助网络完成课后作业,无电脑的用手机或借助电子阅览室等完成相应任务.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使学生从网络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行持续性、建设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是非常关键和迫切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利用信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利于终身学习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参考文献:

[1]钱云花,王基一.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3):128-129.

[2]张臣文.Blog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2):154-155.

[3]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史玲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J].电子设计工程,2011(24):44-46.

[5]刘希宝.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网络辅助教学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4-36.

[6]范晓峰,邹策千.网络环境下《C程序设计》课程PBL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141-143.

[7]陆士侠,朱俊.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94-95.

[8]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2(6):15-18.

作者简介:

周俊(1981—),女,浙江嘉兴人,嘉兴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