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学教学的生成性

点赞:18495 浏览:818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论文基于国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组提出的相关理论和推广的研究成果,结合科学教学的实践,就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生成观察实验过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问题过程的深刻体验,以及体验实践过程的问题作一些论述,所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合理,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 键 词:科学教学;信息技术;有效运用;过程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36-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依凭学科特点,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资源,实施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可以有效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给学生自主参与课程学习和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创造条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让虚拟作用于现实,也让现实活化虚拟,优势互补,另则资源的整合,融通可促进科学课程的自主生成,丰富学习载体,有助于学生经历科学学习体验的完整过程.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生成观察实验过程

科学教学中的观察课,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并获得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经验,而网络为学生科学课的观察创造了合适的环境与条件,满足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信息吸纳和传递的需求,使学生的观察在信息交流中由现象及至本质.

《月相》是一节典型的观察课.传统的教法无非是根据课文图片上的日期和圆缺情况告诉学生月相变化的一般规律,学生并没有真正经历观察的完整过程,不能在观察的体验状态中实现知识建构.

我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突破了因场域、时空教材所造成的种种局限.学生基于网络资源,搜集、寻找、获取相关的信息,满足了观察过程经历的需求.在整个过程中,观察过程、观察经验、观察方法可通过“广播教学”、“视频点播”、“交互”等网络功能得到充分地展示,可给学生更细致的引导,使学生在信息吸入、传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拾遗补缺,完善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学习信息交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也变得广泛而有深度.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观察过程随之持续生成,也有效缩小学生观察过程中存在的差异,科学观察课的教与学就此而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学生在相互的鉴赏中,讨论、思辩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发展了驾驭网络信息完成观察的能力.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经历合作学习过程

1.师生合作.

师生互动是合作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快信息交流的节奏,达到多向多维的交流,而且使师生的合作更广泛,不再是少数,使学生的学习在师生合作的模式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科学课堂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等平台,组织、引发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经历探究.教学拓展通过互联网,教师可让学生下载在科学探究中的一些小活动、布置的作业和有关的科学探究参考资料.教师也可以通过开设论坛,发主题贴供学生在线讨论、发表见解,以此拓展科学知识学习领域,丰富学习方式.

2.生生合作.

生生合作学习是多样性的,有合作实验、合作实践、合作调查、合作制作等.而在网络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在论坛中开辟相应的论区,以进行特定的合作活动.只要认为有学习和探讨价值的都可以作为讨论的内容;也可以是有价值的资料分享,包括一些动物、植物的小百科或科学小网站等.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通过互相启发,将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共同的认识成果;通过互相帮助,纠正教师无法纠正的错误;通过互相竞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群体活动能力.网络环境下的“论坛”为学生创造了互动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认知冲突中智慧得以燃放,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学教学的生成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体验探究实践过程

1.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把相关学科知识在各种信息窗口中展示,供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获取与收集各自所需的拓展性和延伸性的学习资源.

2.基于工具软件的问题探究模式.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工具软件的特点,创设虚拟仿真环境,学生能在动态情景中观察现象、读取数据为探索和发现提供条件.我们可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的研究.

科学课堂上,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兴趣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产生困惑的问题,在科学讨论中产生见解不同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的这些问题都进入教师设置的“问题区”中,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整合、归纳,而后再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小问题,或个人或结合成研究小组,走进网络信息环境,查找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学生通过研究,形成的小论文、实验小报告、研究小报告、科学小制作介绍等可以让他们发送到“研究成果交流区”.一个学生的研究成果对他的学习伙伴是富有挑战性的,因而学生在“研究成果交流区”中发表的研究成果,能对同学产生激励作用,而且又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