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对文学教育的影响

点赞:28836 浏览:1316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政治文化思潮对于文学教育内容的影响是深远、明显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以及民族主义对文学教育内容政治化、思想化倾向的影响,都使得政治文化思潮在文学教育内容的演变更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以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民族主义为切入点探讨百年政治文化思潮对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影响,进而得到启发,指导现今中小学文学教育内容的选择.

关 键 词:文学教育内容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民族主义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影响.纵观百年来文化思潮的变化,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对文学教育内容影响甚深,同时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又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在某一时期内表现得格外强烈,对文学教育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科学主义思潮下的文学教育内容.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沉淀准备,即明末清初传教士的学术传教,侵华战争所附带的科学技术引进,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科学思想的介绍.五四时期对科学、思想的标榜,使得科学与国家政治生活、文学、教育等各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科学在中国上升为一种主义.

科学主义对语文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的,不可否认的是,科学主义对语文学科的独立和科学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学主义对于文学教育来说却并不是一个福音.每当科学主义思潮得到充分发展,文学教育总成为被牺牲的一方,在教育内容层面上表现为对知识、应用能力和训练的突出,对学生精神和自我感受的弱化.在语文单独设科的初始,中国文学科就由于科学主义的影响,教育内容更加偏向于“用”的层面,对命意遣词之法、文义文法的讲授,都表现出科学主义对文学教育内容的渗透.历经五四,科学主义深入人心,在文学教育内容上表现为对文学技术的关注和追求,使得文学教育这一极富人文色彩的学科蒙上了科学主义的面纱.似乎是为了弥补中国传统教育中科学主义的缺失或震撼于科学力量的强大,科学主义对语文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并一度使文学教育退出历史舞台,这种科学主义的繁荣使得工具论主宰语文教育长达数十年之久,文学教育内容只余文学知识教学而已.


科学主义不仅影响文学教育内容的轻重多寡,同时也在客观上促使文学教育内容向着更科学的方面发展,从这方面来看,科学主义又是文学教育的助力.在科学化思想的指导下,文学教育内容经历了由模糊主观向清晰精细的发展历程,这种文学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发展在文学知识上体现得更明显.语文独立设科之初,文学知识的讲授包括了文章流别、文风要略和文学史知识等,而五四时期文学知识则表现为文学源流、文法要略和文学史概要.五四之后,文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包括中国学术思想和文学体制流变等,到了三十年代文学技术的习得以及文学体裁的学习成为文学教育关注的重点.汉语文学分科时期,文学教育要求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掌握文学史的知识和文学理论基本常识.到了60年代,知识教学中文学知识的比例减少,文章学大行其道.过后,语文课本中更是出现了大量的知识短文来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文学知识则侧重于文学体裁的学习,还出现了书评、剧评等文学评论的知识短文,而八十年代在科学主义主流发展、知识教学欣欣向荣的情况下,文学知识只是简要介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四种文学体裁.随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论争和两大主义的合流,文学知识也逐渐丰富充足,作家作品常识、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常识重新回到教学内容中.

科学主义使得文学知识在整个知识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变化,但从文学知识的自身发展上来看,则表现出一种科学化的发展态势:对于文学知识的把握更准确,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的更加周全,文学知识的教学既符合文学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更加科学可行.科学主义使文学教育内容的排列也更加有序,不仅对文学教育进行了程序范式的规定,并且对不同学段学生文学教育的内容作出科学的划分.

2.人文主义思潮下的文学教育内容.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审美,注重自我的内在发展和完善,注重个体性,尊重人的自由、个人选择和全面发展,在教育层面上表现为要对年轻一代进行全面教育,注重人文学科的发展,并将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人性的养成和人格的培养上.

相对于人文主义教育的大器晚成,人文传统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源远流长,在孔孟的学说和教育理念中就镌刻着深深的人文情怀.人文主义在语文教育层面表现为从汉语汉字中体悟民族思想文化和感受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发现汉语汉字的人文价值,学习优秀文化;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健全人格.从上述观点出发我们看出人文主义与文学教育一脉相承,但尽管我国的人文传统历史悠久,自语文单独设科之后,科学主义的来势汹汹,实用主义、民族主义、社会本位主义的干涉,使得人文主义的发展断断续续,逐渐式微.人文主义的回归始于80年代中期,特别是科学主义的过度强化之后,人们试图用新人文主义来遏止科学主义的过度发展.随着90年代国际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论争,语文界对于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韩军等人高举人文主义大旗,对科学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评.这场论争迎来了文化界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两大思潮相结合的潮流并促使对语文性质认识的改变.人文主义的回归对于文学教育来说,是极大的转机,在沉寂了数十年之后,文学教育终于重新回到了语文教育中并以更加饱满的态势继续发展.

人文主义对文学教育内容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保证了文学教育内容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文学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这与人文主义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其次是使得文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始终定位于文学的欣赏、鉴赏.第三是使得文学教育更加关注学生自我的理解和体悟,而非教师的传授和讲解,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这也是鲁迅文章在20世纪末受到质疑的原因之一.由于人文主义从发展伊始就对古典文化强烈关注,这势必会使得其在发展中有传统的继承性,20世纪末人文主义的复兴也出现许多副产品:如“读经热”以及对古典诗词、文言文的强烈关注.在人文主义的回归下,文学教育内容势必会更加倾向于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感悟和体验的生成以及文学作品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文学教育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考虑到前车之鉴,我们也要反对唯文学教育论,不要重蹈一元论的覆辙.

3.民族主义思潮下的文学教育内容.

民族主义“是指以‘民族’为符号、动力和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或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态,或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结和情绪”.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多数时间内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并表现出一种党化或国家本位的倾向,这一思潮对文学教育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五四时期都曾发挥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其对文学教育的影响突出表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主义在战时主要通过选文改变文学教育的内容,大量的名人传记、书牍和党义文献进入到了文学教育中,以此使学生增强民族信念和爱国热情,了解固有文化、实现民族振兴.

民族主义在建国后表现为一种国家主义对教育的干涉,甚至出现了把文学课讲成了政治课的局面.大跃进时期文学教育对新民歌的重视,期间对革命样板戏的关注,都是文学教育内容政治化的表现.经历了十年文学教育等同政治教育的教学后,七八十年代仍选取了数量较大的领导人文章、文学论文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保留了浓郁的政治倾向.

简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对文学教育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民族主义的党化和国家本位的倾向及其政治因素对于文学教育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与文学“文以载道”的传统可以说不无关系,同时这也体现出了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倾向.

百年洪流,社会政治文化层面的每一次思潮都会对语文教育、文学教育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次文学教育学科的发展都是在政治文化思潮碰撞下的产物,这些思潮对于文学教育来说,福祸相依,因此我们在面对文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时必然要将政治文化因素考虑在内,同时也要多方思量,莫走“一元论”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