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作文教学的体会

点赞:5865 浏览:204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的体会: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题,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紧紧围绕现行教科书编写意图选择作文话题,促进语文知识正向迁移;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地制宜地开拓思路、创设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作文难题.

[关 键 词]作文教学体会

我的一个很要好的同事,今年从事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这个工作,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去年的现在,我和她一样,第一次从事新课程下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难免有些手忙脚乱,热爱教学工作的,促使我们都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应对,想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她在接任这项工作时,和我谈了很多,焦点问题是作文教学,她的今年本学期的作文教学计划已定,邀我给其提提意见和建议,我没有推托.她便提出下学期的计划安排,征求我的意见.鉴于此,我就写了这篇小文,既是我个人对上学年第二学期作文教学的体会,同时也算是给她明年制定上半年作文教学计划的建议.

“小学六年级(下)作文教学的体会”这个命题,涉足者甚多,凡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体会,然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或者是学识水平不同,或者是面对的对象(学生)不同,或者是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或者是时间不同,体会也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面对同一对象,指导同一命题,如果是两次授课,感受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说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地重复劳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作文是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反映,也是语文教师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回顾一下我上半年的作文教学,大致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围绕语文教科书编写意图选话题,促进语文知识的正向迁移

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就教材编写而言,系统性很强,它注意到了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拿《六年级(下)语文》的第一单元来说,这个单元的文本内容是“人生感悟”,我们把这个单元和《五年级(上)语文》的第一单元以及《七年级(上)语文》的第一、二单元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从“生活启示”到“人生感悟”再到“感悟人生”,整个教材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教材内容也逐渐加深.教材在作文训练的安排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理念.

《六年级(下)语文》通过本单元语文知识地教学,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第一次写作,题目为《难忘的“第一次”》,这个题目通过大家的讨论,再结合本单元的文本学习,比如,《桃花心木》,作者看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类成长的道理.单元文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明确地告诉学生:《难忘的“第一次”》不仅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经历“第一次”之后所获得的启示.

语文教科书安排的这一单元,就作文教学而言,其思路非常清晰明白.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单元的五课的六篇课文:1、《文言文两则》:①《学弈》:过程——秋的两弟子学弈(记).结果——并非智力不同(启示).②《两小儿辩日》:过程——辩论日何时“去人远(近).”“孔子不能决也.”(记).结果——“圣人”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启示).2、《匆匆》:过程——燕子去来、杨柳枯青、桃花谢发(都可去而再来),日子(去而不来)(比较).叙述对流走日子的惋惜.(记).结果——惜时.(启示).3、《桃花心木》:过程——种桃花心木的经过.(记).结果——人类成长的道理.(启示).4、《顶碗少年》:过程——少年顶碗的经过.(记).结果——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等(启示).5、《手指》:过程——对五指形象和用途的介绍.(记).结果——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团结一致,成为拳头,不分强弱、美丑,根根有用、有力量.(启示).教师在讲授每一篇文章时,几乎都能说道,课文中仅是作者所获得的启示,每个人在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也应该有自己与作者不同的启示.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来看看编辑这一组文章的意图:第一,这一组文章,不论长短,就形式上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者感受事情的过程,把这个过程记下来;获得了启示,把自己的启示写出来或者在叙述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懂每篇课文中事情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启示.第二,从作者的记述中,我们大家有没有获得与作者不同的启示?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感受来.第三,学生自己有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从这些事情中,自己有没有获得启示?把经历中最难忘的事连同感受一起有条理地写出来.这三点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学生学习范文,感受作者的启示,了解这一类文章这样写的原由——这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第二个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有别于作者的感受来,获得了新的启示,实现了知识的第一次迁移——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第三个过程,把自己经历的难忘的事记下来并获得了启示,实现了知识的第二次迁移——这是一个全新的创作过程.我在标题里提到的语文知识的正向迁移,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突显出来了.正如学步的孩子,开始看着大人走路,渐渐的在大人地搀扶下或者借助外物扶着学步,直到自己独立走路.

小学六年级(下)作文教学的体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我个人的观点:指导小学六年级(下)的学生作文,要围绕教科书选择作文命题,让学生有例可依,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作文,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教师不能完全脱离教科书,另辟蹊径地随意命题.


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教师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作文教学也要从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出发,语文教师应当有意思地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学生作文能力能否提高,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对知识的运用.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在“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上下功夫.注意学生的知识积累,单靠教科书上的几篇范文去指导学生作文是不够的.学生头脑中贮存的信息量太少,作文时无法熟练地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我的经验是每当一个教学单元完成后,在指导学生作文前,都留心从报纸、杂志或书籍上,选三到五篇与教科书的单元里的文章的结构、写法相近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读、去领会,教师不要讲解,以免影响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维判断.学生读了这些文章,自然就会和课本上老师讲过的文章进行比较,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积累了学生的知识,又促使学生把这些知识融汇贯通、吸收消化,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学生习作的过程,即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要把指导学生从事习作的过程看成重中之重,如果一个学生每一次都能认认真真地从事自己的习作,我想学生的习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知识有一定的积累,部分学生完成习作虽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老师给以方法上的指导和过程中的点拨,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习作的.我的经验是:老师在指导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时,原则上让学生放手去做,关键点给予点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摸索习作的方法,亲历习作的过程,享受创作的成果.

我从学生习作中感受到:学生每完成一次作文,心灵上就会有震撼.第一单元教学后,我结合文本教学,给学生的作文命题为《难忘的第一次等》,有个叫李伟的男生写了一篇题为《难忘的第一次给奶奶洗脚》,该文中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我望着奶奶的右脚,望着她那第四脚趾和小拇指间流出的殷红的血,鼻子酸酸的等十三年来,爸爸妈妈在广州打工,我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成长,奶奶一面要帮着爷爷在地里干活,一面又要操持家务——烧饭、洗碗、洗衣服等还要送我上学,放学接我,奶奶太辛苦了.奶奶疼我爱我,不像爸爸妈妈,嘴里也讲疼我爱我,可从来不像奶奶这样对我.”

我看了这位学生的习作后,找到了他,我问李伟:“你喜欢爷爷奶奶吗?”李伟回答:“我喜欢爷爷奶奶,尤其喜欢奶奶.”我又问:“你恨爸爸妈妈吗?或者说,你不喜欢爸爸妈妈吗?”李伟说:“是的,爸爸妈妈不疼爱我,也不关心我,所以我不喜欢他们.”我望着李伟,手摸着他的头告诉他:“你是个懂事的孩子,爱爷爷奶奶没错,但同样也要爱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样疼你爱你,只不过是疼爱(或者表达爱)的方式不同罢了.”李伟抬起头,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继续告诉他:“爸爸妈妈也挺不容易的,他们背井离乡,远离你和爷爷奶奶,远去广州打工挣钱,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让你和爷爷奶奶生活得更好,你现在还小,但你很懂事,我相信你将来会理解的.”李伟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笑着走了.

三、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拓思路、创设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上学期,唐集镇组织的一次“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研讨会”.会上,老师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主流的评价就是:现在的学生作文能力太差了.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持反对意见,我说:“学生作文能力的好与差,功劳在老师,责任也在老师.”有些老师对我说的话不理解.我们农村的孩子,生活面窄,用“家里——路上——学校”两点一线来描述这些孩子的生活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这就给我们农村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来因地制宜地开拓思路、创设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人的天然老师.学生一旦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创作冲动.问题是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有这种创作冲动?今年的春天,我利用双休日的星期六安排了一次班级活动,主题是“探访传说中的平阿山”.活动前星期一,我让学生留心查看《安徽文化网·怀远县明龙山揽胜》,并告诉学生:我们天天住在这个地方,你到底对平阿山了解多少?看看有关材料,请教对平阿山传说了解的人员,到了星期六,大家准备好一顿中餐,我们到山上野炊,我带领同学们从唐集的皇姑山出发,依次游览常山、汪山、魏山、锥子山、马尾山、平山、洞山、庙山,从骑龙集绕山南公路返回.回来后,同学们把一路看到的、听到的加以整理,可以就一处发现写一篇故事,也可以就游览行程写一篇游记,还可以将传说进行演绎,或者写一写某村庄名称的由来,某姓氏的沿革等这样,大家在这几天里,课余时间的相关话题都集中在这方面.游览回来后,同学们积极准备,整理笔记,收集资料,到处访问,可以说大家全部行动起来了.我把作文收上来一一看过,令我喜出望外,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每位同学的作文都可圈可点.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说难也不难.我们说它难,是因为从写文章的角度看,六年级才刚刚起步,就像刚会走路的孩子,处处需要大人的呵护,一步呵护不到位,就会有危险.老师指导作文处处要跟上,耗时费力.我们说它不难,如果老师把学文和写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千方百计地开拓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唐集镇杨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