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生课程教学

点赞:22648 浏览:1054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针对如何有效开展通信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文中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的办法,即按入学基础、个人未来职业规划的不同进行分类培养.文章特别讨论了如何利用周总结方式促进教学工作开展.

[关 键 词]通信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分类培养周总结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信行业是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对高素质通信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推动着通信相关专业的发展.近年来,通信相关专业成为了广大考生追捧的热门专业,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多数学校的通信相关专业生源都比较好.从规模上来说,我国研究生教育可以用两个“超百万”来形容:毕业研究生超过百万,在校研究生超过百万[1].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问题日益突显:培养模式单一,师生关系冷淡,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等.同时,受到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通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近年来,针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笔者针对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做了一系列思考.笔者主张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同时利用每周的学习和研究总结(下简称周总结)推动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期对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起到一定帮助,解决现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分类培养,拒绝“一视同仁”

无数教育学者呼吁,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但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笔者认为要恰恰相反:对研究生应分类培养,要拒绝“一视同仁”的培养模式.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刚入学的研究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职业规划等各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笔者认为,从适应研究生个性化发展、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角度出发,有必要采取截然不同的培养方式.

1.依据基础能力进行差异培养

通信专业知识面广、理论多且抽象,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想要学好通信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刚入学的研究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方面往往参差不齐.笔者认为,在研究生入学后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差异培养.

(1)以综述撰写为起点,完成初阶学生基础的迅速补缺

研究生的培养不是本科时的群体式教育和“广撒网”式的教育,而是要让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急需知识,即要高效率的学习.针对基础知识薄弱的研究生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撰写综述可谓是一条不错的措施.而且由于可选题目的灵活性,它不仅仅适用于基础薄弱的研究生,通过这种方式让其他研究生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巩固基础知识,也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

首先,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可以锻炼研究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信息收集能力是其最为基础的和必备的技能,查阅文献可使这种技能得以充分的锻炼.同时,综述的撰写,也可以让研究生提前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为日后的学术成果发表作好铺垫.

其次,阅读高水平的文章,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还可以非常直接地补充研究工作所急需的基础知识.优秀的论文,特别是硕博毕业论文,往往会对相关基础知识作详尽的阐述.阅读这些优秀的论文,通过对文章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研究生能力便会发生质的飞跃.

通过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可以避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盲目性,而且还可以避免单纯看书或抽象理论公式推导带来的挫败感.对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来说,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2)以项目参与为牵引,推动进阶学生的发展

研究生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让他们掌握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对工科研究生而言,衡量其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其做项目的能力.因此,在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穿插着怎样去搞科研.为此,笔者主张对已经具备一定理论功底的学生,应该以实际项目参与为牵引,推动其发展,让他们在具体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切实的提高其科研技能.

相比本科学生,研究生应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这要求他们不但要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同时要有严谨的科研思维及熟练的科研技能.对于刚着手项目的研究生来说,导师在初期的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研究生在初期的行为和习惯将会对他们日后的研究工作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笔者看来,科学研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从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分析结果,到修改方案、再次循环,直至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很可能要面临无数次的跌倒和失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要做的事,就是让这种循环迭代的次数尽可能的减少,特别是对刚着手项目的研究生,应该引导他们通过最短的路径得到最为满意的结果,而不是看着他们徘徊在越走越远的弯路上.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他们日后的科研工作而言,是一种可以效仿的成功经验.因此,导师的适时指点和恰当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刚着手项目的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应首先传授他们良好的科研方法和项目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可能来自于导师的长期积累,也可是借鉴他人的成功方法和经验),待他们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方可放心的让他们投身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

2.按个人发展规划进行培养

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研究生的个人意愿,特别是研究生的个人发展规划,是导师不得不参考的又一重要指标.笔者发现,随着研究生对学习生活的逐渐适应,几乎每个研究生都会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有一个或明或暗的规划.这些规划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从事技术性工作、从事非技术性工作和继续深造.为此,导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愿施教”,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1)针对从事技术性工作的研究生

针对计划在研究生学业完成后,从事技术性工作的研究生来说,研究生导师应该充分加强他们的技能培养.这一类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会加入到通信及电子相关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又或者加入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以某高校为例,2007年至2010年间的2千多名通信类专业毕业研究生,85%以上的研究生最终选择了在国内大型通信运营企业(如移动、联通、电信等)、电子制造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大唐电信等)和高等院校就业[2].

从事技术性工作的研究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结合这一部分研究生毕业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于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应用培养,为他们今后步入企业铺平道路.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尽量多的让这部分研究生参与到来自企业的项目中去.通过这些项目的参与,他们可以感受到:相关企业在做什么,需要什么技术,自身尚缺乏什么知识,等等.从而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这部分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会变得更加有针对性.

(2)针对从事非技术性工作的研究生

针对计划在学业完成后,从事非技术性工作的研究生而言,应加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每一年的毕业研究生中,都有一部分会加入到政府部分、系统、销售以及创业等队伍中.针对这一部分研究生,笔者认为,应该更多的为他们提供创造管理、组织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到研究生骨干队伍当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到社会调研、科技怎么写作、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中[3].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可以充分锻炼其日后工作急需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针对期望继续深造的研究生

对有继续深造规划的研究生,应加强他们的学术能力培养.对于这部分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应放在首位.应积极的为这一部分研究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采取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方式拓展他们的视野,为其营造学术氛围.同时,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对于这一部分研究生的继续深造也是大有裨益.笔者认为,在注重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让研究生养成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品德:能抵制浮躁社会风气对其自身的侵蚀[4],能拒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5].

三、以周总结为平台,促进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开展

周总结,是一种对一周学习和研究工作进行汇总和自我剖析的学习研究总结形式.笔者要求研究生上交的周总结中应当包含的基本内容是:本周工作重点、每日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一周工作总结、下周工作计划.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对写周总结的作用,笔者进行过长期的探索.从长期的实践来看,坚持写好周总结的习惯,益处颇多,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工作有计划

从长期的实践看来,周总结能够让研究生的短期工作变得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一个研究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只有一个长期计划,甚至根本没有计划,这样很容易让其对学习和研究工作产生倦怠情绪、对工作失去热情.相反,如果制定了详细的短期工作计划,在无形中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去思考自己的学习及研究任务的进度,对其产生一股巨大的推动力,这就可以让其在遇到困难时不折不饶、迎难而上.

2.实施有监督

对周总结的实施来说,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本身就是一套有效的监督体系.通过这份周总结,导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工作开展情况,这就不断促使学生努力去完成周总结中的计划,而不至于让工作和汇报只是流于形式.

虽然笔者并不主张指导老师和研究生之间产生所谓的对立情绪,但是笔者认为,导师具备一定的威信,对研究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一味高效的催化剂.

3.成果有记录

周总结,其实是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通过这种定期的汇总和问题剖析,将自己辛勤耕耘的成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对学生自己来说,其实是一种奖励和肯定.积跬步,至千里;点滴积累带来的量变,在某一个点,将会爆发出质变的能量.同时,若学生在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可以非常方便的查找到自己总结下来的解决办法,这对以后的研究工作也是一种有力的技术支撑.

4.师生有沟通

通过一份简单的周总结,导师可以充分了解研究生当前在做什么、怎么做的、遇到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下一步打算怎么做等一系列重要信息,这可以让导师的指导工作变得更加有针对性.而导师在周总结中回复的意见或几句点评,又会对学生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这样,不但促使双方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促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感情.

四、结论

为了提高通信专业研究生教学的效率,提搞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达到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对高素质通信专业研究生的需要,本文从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以及充分发挥研究生周总结作用两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本文讨论的研究生培养问题始终存在.希望在日后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与教学同行共同探索,提出更有益于通信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建议和方法.

1、“西华大学2011年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0TSY301);

2、“四川省教育厅符合地方需求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项目编号:700337)

[参考文献]

[1]来茂德,沈满洪,陈凯旋.培养机制改革: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1-5.

[2]王昆.通信类专业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与就业指导对策分析[J].学园,2010(15):5-6.

[3]陈闻.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3):131-133.

[4]张颖.研究生学术诚信保障体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57-61.

通信专业生课程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研究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5]朱彬,刘英辉,刘念.学术不端与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8):267-270.

[6]陶成.通信专业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高教论坛,2007(1):123-155.

[7]侯加林,李光提,岳远彬.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08(6):56-61.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