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鸿沟的原因

点赞:3753 浏览:97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我国社会变迁到个人就业观念等方面分析就业鸿沟产生的原因,试图用GTW的职业培训模式来解决应届毕业生从毕业到工作这一期间的就业鸿沟问题,并对GTW职业培训模式的这一解决方案进行图解验证.

【关 键 词】应届毕业生就业鸿沟原因GTW职业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10-03

狭义而言,我国当前职业培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培训、企业内部开展的职业培训以及在职人员在社会培训机构中自主参加的职业培训.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入职前的专业职业培训在我国相当匮乏,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受自身就业能力的限制,逐渐陷入就业难的境地.有学者指出:“就业难的根源不在于大学的不断扩招,而在于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就业鸿沟’: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正是出现‘就业鸿沟’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鸿沟产生的原因,用GTW(GraduatetoWork)职业培训模式来解决就业鸿沟问题.

一、就业鸿沟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社会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减缓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2016亿美元,比2008年的14285亿美元下降约16%,降幅之大为10年所未见.但是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仍在日益加剧,科技仍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在此情况下,我国为快速使经济得到复苏,采取原有的职业结构分化解体,提高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等措施.除此之外,企业为了应对科技的挑战与国际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向高绩效的组织发展.然而,纵观我国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力准备,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不满意度逐渐上升.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至今所招的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比较满意”的占45.1%,其中“比较满意”在外企和国企表现得比较突出,分别为54.7%和50.5%,但“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之和由去年的4.1%上升到10.6%,说明大学生的工作表现与企业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是导致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此外,分别有32.6%、26.7%和25.8%的国企、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认为,现在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在对待工作态度的问题上,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分歧较大.由此可见,我国紧缺一种综合有效的针对性培训模式,这种培训可以帮助高校应届毕业生走出从毕业到工作这一阶段的混沌期,来解决企业与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鸿沟”问题.

(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困境

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对当今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素质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及合作协调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每年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劳动资源的同时,也逐步浮现出诸多潜在的问题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的存在,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困境,即学校教育的封闭性、保守性、单一性.

首先,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封闭性体现在课本本位学习上.课本本位学习是相对固定教师在教室内向学生传授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或任课老师指定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课本本位学习呈现出一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典型现象.普通高校中大部分的教师缺乏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而导致他们所教授的内容与社会企业实际操作的内容契合点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实践的关系,造成学生只能处在一个孤立的封闭性的教室内学习.

其次,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保守性体现在学生本位学习上.在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培养规划中,只是保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计划、监督及控制.而较少开设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指导课程,即没有整合学术学习与职业学习,未能加强学术教育中的职业性.这就导致学生没能更早地了解职业世界,也没法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方向作出比较成熟的选择.

最后,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单一性体现在课程本位学习上.课程本位学习是指几届同一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接受相同理论课程的一种学习.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知识经济以其令人目不暇接的更新速度冲击着每一个职业.由于人才市场需求与高校所设置的课程结构不符,全日制本科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可能到临近就业就已经落伍于社会境况,这就导致高校应届毕业生难就业、企业难得人的就业鸿沟现象.因此,我国缺乏一个能让应届毕业生与时俱进的信息渠道.

(三)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自我定位

近些年来,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会因其好高骛远的个性而拒绝适合他们的低报酬岗位.逐渐地,他们的劳动力脱离社会生产过程,他们的使用价值不能发挥出应有的高度.专家指出:劳动力资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其生产能力具有不能储存、不可保留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消失.当这些毕业生劳动力的效用性减弱后,他们将会愈加地陷入就业鸿沟的困境.这也正是因为我国缺乏高校应届毕业生相应的职前培训,帮助他们跨过从毕业到工作的这一道鸿沟.

二、就业鸿沟的对策——GTW职业培训模式

GTW职业培训模式的含义

GTW(GraduatetoWork)是个人从普通高等教育结束到有报酬的就业开始这一时间段,是一个为就业作准备的阶段.GTW职业培训模式是适应于应届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从毕业到正式被企业录用这一阶段的职前培训模式,或者说是根据企业对就业能力的要求,为求职于这些企业的应届毕业生而调整、制定的一种有效的职前培训模式.

(二)GTW模式的课程内容1.职业生涯认知课程.GTW职业培训模式根据高校应届毕业生所应聘的职位,帮他们分析、阐释所应聘职位的真实工作世界.职业生涯教育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它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能力、人格、需求、价值观及兴趣等存在的个体差异,认识到工作世界对人的一般要求,不同种类的职业对从事者能力和人格特质的特殊要求,有助于应届毕业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2.个性化职业培训课程.GTW职业培训模式所设置的个性化职业培训课程符合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提出的“人职匹配论”.帕森斯的理论内涵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职业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通过GTW模式的个性化职业培训课程,高校应届毕业生可以更有效、更有方向地达到人职匹配这一最终目标.

例如,GTW职业培训将对每名应届毕业生进行各项测试,以了解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其所要应聘公司的岗位,继而进行分析、匹配.如果最终测试结果是某应届毕业生在处理业务能力方面如鱼得水,但是在计算机软件操作方面还达不到应聘公司的要求,那么,GTW职业培训课程的执行者应有针对性地对此毕业生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再如,某高校应届毕业生需应聘某奢侈品牌的营业员岗位或者某大型企业的前台岗位,此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都很好,但是其走路的形态等各方面的外形气质不符合企业的职位要求.针对这一类学生,在GTW职业培训课程中会请资深的舞蹈老师及形体老师指导学生,提升其形象气质.

GTW的教学方法

GTW职业培训模式的课程是根据企业对岗位的需求而制定出个性化培训课程,主要采取共学制和师徒制两种方法.

1.共学制.共学制是一种以按需教学为基础的教育形式.其针对不同企业岗位的需求共性,由专业的教师为求职者开设共需课程.比如英语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我国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步入国际领域,对求职者语言素养的要求逐步提高.因此,许多企业都有语言的共性需求,求职者可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参加课程,与不同企业的求职者共同学习.

共学制也是一种以分层教学为教学基础的教育形式.分层教学包括两种取向:一是根据学生群体在学习上存在的个别差异,有意识地将其区分成若干类别或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二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将属于同一水平的知识划归为一个层次.

2.师徒制.师徒制是GTW职业教育模式的一种形式,以杜威提出的“做中学”为核心特点,主张由师傅言传身教地向徒弟传授知识、技术及文化.现场教学是师徒制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现场教学是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现场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对策的图解验证

对高校人才的知识储备与岗位的需求缺乏契合点的情况,GTW职业培训模式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行性的解决途径.GTW职业培训模式可使应届毕业生在高校所学到的知识和企业之间有一个契合点,为双方提供一个通道,使高校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对此,笔者用“SPAECAT”来论证GTW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解决应届本科生就业鸿沟的有效性.如图所示:

S(0号球student):某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P(1号球position):某企业的一个职位

A(2号球atmosphere):毕业生融入企业工作氛围度

E(3号球efficiemcy):毕业生工作效率

C(4号球customer):毕业生寻求客户能力

A(5号球achievement):企业的最终绩效目标

T(球杆):GTW职业培训模式

图中每一个袋口代表着某贸易公司总体规划中对任职者在工作期间的期望指标,并且当球入袋后说明相应指标完成;虚线球代表实线球的运动路径.GTW职业培训模式的这根球杆将适当的力作用在0号球上,使某毕业生往贸易公司业务部的一个职位需求方向发展,当0号球与1号球撞击时,说明此毕业生与此职位匹配.匹配后,1号球逐步滚入左中袋,即任职毕业生完全达到了此公司业务部的用人指标.当此毕业生完全适合这一职位的时候,说明毕业生在工作期间因其价值观与同事有一定的类同性,而能在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工作;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能提高任职者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提高后,其所拥有的客户也将越来越多;不言而喻,任职者最终将能顺利地达到企业所写作的工作绩效目标.当2、3、4、5号球逐一入袋,表明任职的应届毕业生逐一完成公司总体规划中所希望实现的期望指标.经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应届毕业生不仅能就职于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且在后期的发展中既能有益于个人,同时也能造福于其就职单位的发展.因此,GTW职业培训模式能全面有效地解决“就业鸿沟”问题,使高校应届毕业生能真正地跨越就业这条鸿沟.

总之,GTW职业培训可以弥补前文所提到的大学专业与社会职业之间的鸿沟,有效缓解因人才市场需求与高校课程结构之间的差距而造成的就职难和招工难的现象.同时给予应聘者正确的指引,解决社会、人才、企业之间的博弈问题,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人力资本效用最大化以及企业效益最大化.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鸿沟的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参考文献】

[1]刘丽玲,吴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调查[J].教育研究,2010(3)

[2]范泽瑛,谢超.关于2006就业力问题及其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

[3]周晓虹.试论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兼论促进就业的对策措施[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大学生就业更严峻,企业不满意度上升[EB/OL].http://.3158./news/

20110107/09/84-32801066_1.s

[5]素芳.我国经济与就业协调增长的战略选择[J].经济纵横,2004(3)

[6]人职匹配理论[EB/OL].http://vip.

book.sina../book/chapter_66893_

47129.

[7]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毅敏(1986-),女,江苏丹阳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编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