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班级文化建设综述

点赞:15301 浏览:682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班级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我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关于校园文化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开展班级文化的研究,可以发展和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理论成果,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取向.

关 键 词:国内外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一、国外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年—1670年)是“班级授课制”的奠基者.他在《大教学论》中描述了他所设计的“国语学校”的教育方式:“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1872年《小学及教员养成一般规程》公布,规定儿童80名以上者应设两个班级,120名以上者设三个班级.数百年以来的个别教学被班级教学所替代,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后对于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演变.

国内外班级文化建设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建设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0世纪初梅耶和莫依曼通过研究提出的“作业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对班级组织有了重新认识.对班级组织的认识发展,使学者逐渐关注学生生活环境,开始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与发展,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班级教学上的视野也开始关注这些潜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分析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与结构,并发展成为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学社会学.在班级社会学体系的研究中,形成了班级社会学体系的结构化模式和交互模式.对班级社会体系的研究,指出了班级氛围、班级团体、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对班级文化相关因素的研究.


虽然国外学者没有直接提出“班级文化”一词,但是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例如,美国学者杰克(Jackson.P.)在著作《班级生活》(1968)中首次提出了“隐蔽课程”,实质上就是对班级文化的研究.美国学者R.M.基辛在著作《文化、社会、个人》(1988)中对于群体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作了论述.美国学者班尼·约翰逊的著作《教育社会心理学》(1986),詹姆斯.H.麦克米伦主编的《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1989),和B.瑞文、J.儒本的著作《社群心理学》,安德森.I.卡特的著作《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等中,都有有关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的介绍,反映了群体文化对于人的健康发展的关系.日本教育家片冈德雄在著作《班级社会学》(1993)中则更充分地论证了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生活和行为的影响.

二、国内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从1995年至今.这一时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已统一到了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以此指导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于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深入到了基层,如班级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等.我国对于班级文化的关注和开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的.在90年代中后期,班级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对班级文化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对班级文化模式的要素及其构型做了粗略的分析,对班级文化建设如何开展做了一些探索.他认为班级社会文化的要素有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制度文化与素质文化、统合型文化与离散型文化,这些都是学校文化系统的次级文化.他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班级社会是用社会文化教化、习染和塑造青少年的场所,但班级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缩影,而是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提炼和再创造,是一种历史文化与未来文化之间的相似度检测文化形态.他倡导在建设班级文化时,要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祛除社会文化中的不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

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学农先生在著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年)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对班级文化概念、性质和研究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班级文化的构成,并且分别从价值观层面上、规范层面上、环境层面上论述了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他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存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学习是潜在的学习.并从操作的角度把握班级文化,认为班级文化中有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认为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有青少年文化、同伴文化、教师文化、教育文化等.

近几年一些学者对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如王宁主编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指出:“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用和谐的班级文化来陶冶学生的人格.”谌启标、王唏编著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中提到“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包括教师、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以及教室内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物质文化,以及班级组织与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灵魂,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一些研究者针对班级文化建设撰写了一些论文.如福建师范大学的武莉,在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中探讨了新课程改革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四川师范大学的江红在论文《班级文化发展论》中讨论了班级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总趋势.东北师范大学的边妮佳在论文《论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的解读和生成》中,探究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东北师范大学的潘丽珊,在论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班级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一些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撰写了有关班级文化建设某一侧面的实践做法,比如王红顺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小创意》中,总结了其个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小点子、小窍门.汪爱华在《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一文中指出:“弱势群体的转化是班级文化建设最终成功的关键”等.

学校是塑造人培育人的摇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兴起.而现代教育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模式,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通过班级进行的.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乐观态度的重要基地.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和传播文化现象的.班级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在无形中影响并制约着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班集体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