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前你要知道的9件事

点赞:3970 浏览:129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保研,是想读研的同学梦寐以求的通往研究生阶段的捷径,随着全国各高校推免比例的不断上升,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校获得推免资格,更多的同学不再是保研旁观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江湖上,越是绝世武学招式越简单,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六脉神剑、一阳指,招式一个比一个少.同理,保研常识虽然简单但最重要,虽经常被挂在嘴边,不少却是似是而非,在保研之前有必要搞清这些事.

1.保研和推免

首先,保研和推免是一回事.

保研的本科生被称为“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其中的“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

多数高校在确定推免指标时,都会将指标分为如下四种:学术型外推、学术型内推、专业型外推、专业型内推.

2.保研≠保本校

几年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阴云”笼罩在各个大学里,“自己培养出来的尖子生一定要留住”,这句话体现出了一些高校、一些导师错误、消极的态度.难怪,此前学生对于“保研”一词的直观印象就是“保本校”.

近年来“外推”逐步成为推免生新的代名词.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推免生录取宣讲会上就宣称,“外推出去的学生的数量”和“接收外校推免生的数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当年推免生工作的两个重要指标,接收外校的推免生越多、外推出去的推免生越多,越能说明这项工作开展得好,在下一年度的推免生名额分配上会被予以倾斜.各高校的尖子生通过外推的形式“推出去”“请进来”,可以促进人才的交流及思想的融合.如下表实例,外推比例的不断增大,正显现出了改革趋势的增大.“放弃保研”的场景逐渐成为历史.

3.接收单位数>推荐单位数

目前,近半数高校有推荐资格.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共1129所,其有多所高校具有推荐资格(名单见附表3),而可接收推免生的单位要远大于这个数字.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部分原因是科研机构也接收推免生.目前,我国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有274个,科研机构没有本科阶段的教育,所以“只进不出”,录取的推免生100%来自外校,也不存在“必须留名额给本校学生”的问题.

科研机构是考生报考研究生时容易忽略的选择,因为一来科研院所没有本科教育,二来它们“深居简出”,较少做大规模的招生宣传,致使部分考生不知道原来科研机构还培养研究生.事实上,中国科学院招研究生的单位达134个,其中一些实力强劲的院所甚至比清华、北大更有实力,竞争也更加激烈,如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除了中科院,我国还有数以百计的科研机构,如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研究院所的科研条件往往更好,经费更充足,且生师比一般低于普通高校.

4.别担心高校不接收外校保研生

任何高校都不会只接收本校的推免生.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本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这意味着,一所高校录取的推免生,至少有25%~35%是来自外校的考生.

5.18所高校结成“研招联盟”

中南大学2010年完成的2011年推免计划,推向外校的为300人,从校外接收的推免生仅150多人.巨大的数字差异背后是高校对生源质量的隐忧:怎么才能把优秀学生“推出去”,把更优秀的学生“请进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完成教育部“留校限额”的硬性指标的同时,他们到兄弟院校开展宣讲会,招收优秀学生,各高校逐渐结成了“联盟”.由最初的两三个“门当户对”院校间的相互推荐,慢慢演变成为大规模“高校联盟”.2011年4月,18所高校签署了《高水平大学优秀研究生生源互推联盟框架协议》.联盟内高校相互推荐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到成员高校攻读研究生、鼓励本校学生报成员高校研究生,并在一定条件下优先录取、互相接收成员高校学生.对于联盟成员高校学生来说,是件有利的好事情,可以少联系一些高校,而且成功率大大提高.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周云教授称,高水平大学间的生源能够互相吸引、互相推荐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毕竟各高校教育资源不一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一样.

这项举措立竿见影,18所院校在当年的推免生工作中均超额完成任务.

然而,高校联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非联盟高校学生进入这18所高校的几率降低,而联盟高校的优秀学生无法通过推免进入其他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北某联盟高校外推生在国内某知名论坛上发帖称,自己已获得了清华大学的接收函,却只因学校外推范围限制在高校联盟中,只能无奈选择放弃.

6.了解你所在院校的推荐指标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在具有推荐资格的院校中,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推荐名额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为5%,其他高校为2%,具体的推荐指标由教育部根据上一年度的工作完成情况适当增减.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

保研前你要知道的9件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平均数据,根据上一年度的完成情况,教育部会增减名额,而具体到每个院校每个专业又有很大不同,重点和优势学科自然能多“抢”到一些名额.如河北大学的中药专业2009级学生,全班总人数是36人,在2013年的推免有4人获得推免资格,这比例远超文件规定的2%.因此,要了解本专业的推荐指标必须参考以往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老师、辅导员充分沟通.(参见文后附表3)7.联系高校要符合“娘家”和“婆家”的双重要求

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在对外联系高校和科研单位时,并非具有接收资格的高校都可以联系.

在院校方面,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考虑本科所在学校的要求,二是考虑接收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两者要同时满足.

本科所在学校的要求以《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为例,在第二条第四款中指明:“除推荐我校外,学校同意推荐至‘985高校’‘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所’”.从中不难发现,长春理工大学的推免生在联系外校时只能联系上述高校和院所.该校2011届电信学院的一位保研生联系到北京邮电大学,2010届材料学院的一位保研生联系到东北师范大学,都因这两所学校不在建议推荐名单之列而以失败告终.

研究生接收单位的要求以《中山大学2011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通知》为例,对申请者的基本要求之一为:“接收外校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原则上应为‘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博生必须是‘985’工程高校应届本科生.”像东北财经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湘潭大学这一类非“211”但是实力强劲院校的推免生,即便本人再优秀,也不能申请中山大学.

8.推免可以跨专业申请

在考研中跨专业报考很常见,那么推免是否可以跨专业呢?答案是肯定的,教育部下达推免生工作文件中鼓励推免生跨学科、跨专业申请,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目前,多学科交叉是专业发展的趋势,这也是催生学生跨专业申请的一大诱因.这里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北京理工大学的虚拟现实专业,是光电与计算机的交叉;北京师范大学的认知神经专业,是心理学与计算机的交叉;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计算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与计算机的交叉.既然计算机学科与其他那么多学科都有交叉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推免时也就没必要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读了.

9.能保研还是尽量保研吧!

在查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2013年研究生招生目录后发现,不少专业的硕士生推免所占比重超过该专业招生总名额的一半,有些热门专业可达70%到80%,个别专业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2011年,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软件学院等单位接收的推免生比例约85%,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院和汉青经济与金融研究院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

在保研一片繁荣的背后,考研生的考试难度明显加大.如2008年天津某名牌大学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计划招5人,在9月份的推免生招生中就已招满,但未及时向社会公布,导致28名考生参加了该专业的全国统考,却根本不可能被录取.随着全国各高校推免比例的不断上升,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校获得推免资格,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愈加明晰.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能保研还是尽量保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