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儿能力培养,促进全面健康成长

点赞:21666 浏览:966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起始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学前阶段教育,是一个人从“原始家庭”进入“复合家庭”最后迈向“社会家庭”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表明,4~6周岁幼儿的心理可塑性极强,此时正处于教育启蒙的第一黄金期.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家庭甚至幼教工作者为了赢得孩子在未来学习上的起步优势,往往注重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如儿歌、古诗词等)和素质技能(如音体美等)的引导灌输,而普遍忽视了对其交往、思维、动手和创新等多种能力的积极培养.作者认为,这不仅是强加在幼儿身心上的“揠苗助长”,实质上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期待和教育.如果立足于综合能力上的引导和培养,则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 键 词:学前教育幼儿能力寓教于乐

据幼教工作实践和社会观察表明: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对于普遍生长在“4+1结构”甚至“6+1结构”的家庭环境中的幼儿而言,他(她)们最为不足的并非是科学文化气息的教育和熏陶,而是相应缺乏社会交往、动手合作、独立生活和思维创新等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以至于逐步形成了“外强内弱、自以为是、不善合作、弱势交往”的不良社会特质.诸如上述方面的各种能力则是现代社会、未来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求.而“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之旅的奠基之作”,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各种能力的初步培养应当成为学前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围绕以下几方面,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

加强幼儿能力培养,促进全面健康成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积极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家庭里,孩子们一般与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进行小范围的交流,且他们一直都“以孩子为中心”;入园后,活动范围则明显扩大了,而且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平等的交往与合作,这种角色转变对于缺乏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的幼儿来说并非容易之举.因此,幼教人员在日常园内生活中,要善于通过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积极引导、鼓励、促进孩子们学会与小伙伴进行玩耍、交往和合作,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同欢共乐的氛围、意义和好处,在寓教于乐之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比如,教师每隔一段时期就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一些心爱的玩具、幼儿图画或者食物,与小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再引导他们把这些交往过程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听(回家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交流)——今天是和谁一起玩的,和那些小伙伴交换玩具和食品的,自己的感觉怎么样,以后还会怎么做,等等,逐步引导和鼓励他们从中充分体验到人际交往的无穷乐趣.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节日庆祝活动和开展角色游戏等形式,不断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有效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情趣和能力.比如,组织幼儿与平行班级举行联欢比赛,与不同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娱乐游戏,推动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娱乐、互相帮助,在合作共处之中积极锻炼自己,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积极培养幼儿的心理独立能力.在幼教工作中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显得很热情主动和积极参与,可是一旦让他(她)给大家来个独唱或者独舞,就显得扭扭捏捏、很不情愿甚至一副非常害怕的样子,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幼儿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说到底他们还是缺乏一种心理独立能力.幼儿教育纲要明确提出: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趣味性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有效实施保教并重,积极关注个别差异,从而促进每位幼儿能够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关于幼儿的独立性培养问题,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其不可忽视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发展起来.本文从实践中总结认为,幼教人员可以运用故事诱导形式,采取示范(人力或多媒体直观演示)引导形式,还可以通过“以赛激趣促学”的游戏活动等形式,有效启发和鼓励孩子们从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做起(如学习刷牙、洗脸、吃饭、穿简单衣服和轻微伤口处理等),并本着循序渐进的施教原则,为孩子们创造一定的时空条件,引导其积极锻炼.事实证明,幼儿具有天生的活泼性和天才的模仿性,只要我们注重引导、耐心指教、循循善诱,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功信念,就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积极培养幼儿的实践创新能力.幼儿的潜在创造因素比较丰富,不仅表现在他们喜欢触摸、摆弄和动手操作,而且对社会世界和周围生活现象充满着无可遏制的好奇与情趣.这就是爆发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可或缺的诱发性元素.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我们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怪异言行”现象,非但不能打击、阻止和扼杀,反而要予以积极的认可、鼓励和支持,并善于点燃幼儿灵感创新的火花,促使他们在活泼好动和自我欣赏之中不断地放飞思想、迸发智慧.比如,在一次午休时间里,我发现有一张同桌的两位小男孩没有睡觉,他俩分别用几根小塑料棒一会儿互相摩擦着,一会儿在课桌上摩擦敲打着,一会儿划着自己的头发,一会儿又划着眼前的纸质书本,正玩得津津有味,笔者走过去,问他们为什么不睡觉而在玩着小塑料棒子,他们告诉我学着前两天另一位老师讲的那样,正在做“摩擦起电”的科学小实验,我就问玩了这么长时间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很激动地告诉我:老师,不知道为什么,小塑料棒子与有的东西摩擦后就能把眼前的碎纸屑吸起来,但与有的东西摩擦后却不能把它们吸起来.对于幼儿来说,有了如此的发现意识,难道不是令人惊喜的一种创新吗?


能力因素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也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里得以安身立命和蓬勃发展的根本.因此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战略,其意义不言而喻.当然,幼儿的能力因素远不止以上三种.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师手中所拥有的非权力因素,努力优化和相对统一幼儿各自家庭的教育培养方式,实行家园联合、共同促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