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的教育

点赞:17166 浏览:796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当前传统的应试教育正逐步走向淘汰,一种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而有针对性实施的教育模式,渐渐迎合了社会的需要,慢慢地为世人所接受.那么,如何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以创新教育为内涵的素质教育,则被提到一个亟待解决的日程上来.通过化学教学在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必须经历以下两个阶段:

一、启发学生求“新”

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开启学生这种内心潜在的求新.首先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化学科学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把所学化学知识自觉应用于日常生活,并更进一步地将其转化为造福人类的动机时,才可能激发出创新的潜能,产生创新的欲求.其次是树立目标.指导学生结合个人当前的学习情况订立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要让他们时刻意识到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实现个人成才的抱负,又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最后是坚定信心.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接收到肯定性的反馈时,才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充满自信,而学生有了这个基础,也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通过介绍“侯德榜研究制碱法、居里夫人发现镭、爱迪生发明电灯”等科研历史,既要让学生知道创新背后的艰辛,又要让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的恒心和勇气.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如钠、钾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喷泉实验、银镜(铜镜)反应、氢气和氯气光照爆炸实验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感官刺激引起的好奇与兴趣出于本能,具有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所以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保持兴趣的长久性.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实验课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发现新现象,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例如学生在观察“Na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产物淡中掺杂着黑色的物质”时,会提出问题:产物只是Na2O2吗?又如在学习Cu和浓硫酸的反应中,溶液颜色并不是透明的蓝色,这又是什么原因?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推测,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实验结果说明问题,让学生真正收获化学研究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会将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过程,转为独立提出问题并大胆从事解决问题的一次创新实践.

化学教学的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引导学生创“新”

1.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获取足够知识是实施有效创新的前提,学生的求知与教师的探究式教学密切相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地向既定方向行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活动具备了主动态度,思维才可能具有创造性,才能开动脑筋,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讲授化学能与电能这节课时,为突破“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这个重难点,笔者曾用一个趣味实验导入新课:把Zn和Cu连接插入西红柿中与生日音乐卡连接,当优美的音乐声响起的时候,学生带着惊奇提出疑问:音乐生日卡工作的原理是什么?我顺水推舟提出这节课的探究主题:要求学生从桌子上提供的材料“电极有铁、铜、锌、石墨;溶液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另有塑料绳、电线、电流计”中选取材料设计原电池.在我适时给予递进式的导引下,学生先通过分组讨论,拟定实验方案,然后利用实验探究,各小组完成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相互交流,从而真正理解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样的教学避免了教师平铺直叙的讲授,变实验演示为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质疑、创新起到持久、稳定、有力的推动和调控.

2.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起着主导作用,有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的特点.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让学生充分利用正向、逆向思维等进行学习及能力培养.思维方式的变换,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可将正向思维提高到逆向思维,例如,P+CuSO4+H2O等于Cu+HO4+H2SO4反应方程式配平,根据化合价分析,除了CuSO4氧化P以外还有P的自身氧化―若正向思维很难配出,而逆向思维则非常容易:Cu为还原产物,HO4为氧化产物,生成一分子Cu需要6个电子,生成一分子HO4需要5个电子,利用最小公倍数30可知Cu前系数为5,HO4前系数为6,然后利用原子守恒法配平11P+15CuSO4+24H2O等于5Cu+6HO4+15H2SO4.简单准确且节省时间,所以应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素质教育需要有想象、有创造力的人才,创造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能力对于各种创造活动都极为重要.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眼、耳、鼻、脑的多元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Na2O2的漂白性”时,教师在通过方程式引导学生分析完Na2O2的漂白原理后,可顺势启发学生联想市场销售雪白的银耳、粉丝是不是就是用Na2O2漂白的?学生回忆:银耳、粉丝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黄,应该不是强氧化性的漂白.那么又会是什么物质起到了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是什么?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而硫的燃烧不充分后,会有一部分残留在食物中,因此食用后对人身体有危害!这样教学既教给了学生新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意识教育.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