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结合

点赞:17077 浏览:719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需要高校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大爱和人文关怀理念的树立,结合大学生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结合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感染力.

高校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个结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精英的源泉,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势头和走向,决定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在大学建设中相对弱化;师生交流不足;对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教育规律研究不够,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等等.毋庸讳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些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既要靠制度、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等总体设计,也要靠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春雨润物般的实践.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现有条件下要提高实际效果,就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结合大爱和人文关怀理念的树立,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实践已经证明,爱心和责任感是教育者自身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是教育的基本动力.责任会转化为爱心,爱心可以强化责任.大学教育的内涵是要把爱心和责任转化为大学生发展和提升自我的基础和动力.大学寄托着人类建设美好道德社会的理想,它不仅承担着培养即将“出炉”人才的任务,还有弘扬至善、至爱等美好人性的使命.大学唯有大爱,才不负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大爱的内涵较之一般的爱心层次更高、眼界更广、范围更宽.大爱是超越于爱自身、爱家人的对人类之爱、社会之爱、民族之爱,它不再把爱局限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而是着眼于集体、社会、人类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受教者长远的发展.大爱不仅可以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最深厚的动力和热情,还拓宽教育者的视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具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意义.

同时,人文关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理念.人文关怀就是把人区别于动物而充分尊重、关心、满足人之人性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中,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人的差异性,关心人的个体需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思想是复杂的,人性是多面的.人之为人首要的需要是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的关怀.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气质、性格和爱好,个体差异性很大,但在接受思想教育的时候都需要作为人的尊重和关怀.当他们感受到这种关怀的时候,必然会对施教者的关怀产生良性的反应,长久以往,人文关怀的理念就会被广泛接受,互相感染,从而培育人文意识良好的集体环境.因此,高校应该倡导并培育大爱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使之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良好思想舆论环境营造的切入点.

二、结合大学生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对思想教育的接受度和配合度直接决定着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度.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避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各项工作的脱节,也为基层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有效的抓手.一是结合知识学习.知识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人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是高校基层学生工作的主旋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紧紧围绕这一主旋律,引导大学生在广泛学习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同时深入思考,加深对思想政治、道德文明、诚实守信等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育者不仅要灌输结论,更要引导大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要性、现实性的学习和思考,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再如,历史是民族的根,是弘扬民簇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承接面,通过近代史的学习讨论,可以加深对中国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必然性的理解.又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全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以孝为先、重义轻利、修身做人等观念是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良好素材.高校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结合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中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二是要结合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锻炼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历练的必需途径,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社会相比课堂内容更广阔、知识更丰富,被誉为无字之书.大学要通过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者怎么写作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认识了解社会万事万物,锻炼大学生与人相处的本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辨别社会是非的能力,开阔眼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水平.


三、结合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在性和说服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当自己的困难和问题被人触动才会真正引起情感的共鸣,对施教者的认同感就会显著增强.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思想教育工作以情感人的有效切入点.当代大学生生长在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思想多元的时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冲击着他们固有的思想观念,追求实际利益的时代文化观念使他们对空洞的说教本能反感.一方面,时代呼唤实实在在的思想教育工作,反对空洞的说教和灌输.另一方面,大学生有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有人关心.要真正使思想教育工作取得效果,关注并去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大学生常见问题可以分为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常见的思想困惑如对社会现象的迷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目标的迷茫,实际问题如大学生经济困难、情感受挫、就业困难、心理危机等.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关注并积极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做实际工作的时候,必须树立学生受益视角,即使是释疑解惑,也要把思想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利益受到关注.因为,世界是物质的,人的行为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受教育者在与施教者交流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以自身利益为视角去判断,即我接受你的观点对我有什么好处.为了保证工作效果,施教者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养成从学生受益的角度去作思想工作的习惯,才容易得到受教者的共鸣和接受.四、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辩证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起着主导作用,因为他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艺术和途径.因此,施教主体的态度、知识、经验、能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直接决定着思想教育的效果.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基层的实践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最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基层存在的问题,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起着决定的作用.然而,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辅导员职责泛化.在实践中,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断增多、愈发庞杂,难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首要任务中去.甚至在一些高校领导的潜意识里也认为,只要是有关学生的事情,辅导员都应该负责起来.同时辅导员保姆式的管理方式使自己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条件去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和思考.二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弹性较大,辅导员的自由裁决度较大,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取决于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工作经验和工作水平.同时,各校在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的时候,思想政治工作效果难以量化和考核,一般来讲,硬性的工作考核比较容易,软性的考核比较难,而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软性的居多,所以学生工作考核难以发挥对辅导员的正确引导作用.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督促机制难以形成.三是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快,难以稳定.一方面源于此职业本身事务繁杂、学生安全稳定压力较大、待遇较低,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不强.另一方面也源于此岗位对青年人的锻炼价值大,不少辅导员干不几年很快就分流到了其他岗位.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显然尚未真正职业化.队伍难以稳定导致辅导员队伍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积累不足,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辅导员和学生交流的覆盖面、深入度不够.师生交流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学生差异性也需要辅导员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然而现实是大多辅导员和学生交流不足.根据《河南科技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1》的统计分析,该校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从未与辅导员交流过,这就很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有效度.学生的培养不同于企业的产品可以有残次品,一个学生培养效果不好必然影响这个学生人生质量,也可能影响这个学生的家庭和生存的社会环境.育人者的最高境界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才,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是教育者面临的首要问题,高校需要重视辅导员和学生交流的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整体把握和建构,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保持辅导员基本队伍的稳定,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考核,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辅导员也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工作中学习,学习中思考,提高与大学生对话的能力和敏锐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