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

点赞:21224 浏览:947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剖析了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

关 键 词: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衔接

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家不同时期出台的政策和文件的实施,对中高职衔接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通过对国内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和成效的对比分析,发现发达国家不论采用何种模式,都是以课程衔接作为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而我国虽然探索了多种中高职衔接模式,但课程衔接只是被当做中高职衔接的一部分内容进行变革,并没有从整个职教体系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一体化设计,导致中高职衔接出现众多问题,无法实现有效衔接,严重影响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协调发展.

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衔接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力求反映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总体状况,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发展.

1.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1.1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高职衔接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所提出的必然要求.第一,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科技的发展,使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进而转向知识密集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二,从教育发展角度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一直是职业教育的软肋和伤痛,不仅低端的中高职衔接不畅,而且更缺乏向本科及以上高端延伸的对接,形成了“断头”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课程衔接是教育衔接的重要内容和支撑.

中高职教育衔接与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上位概念,后者是下位概念;前者是讲整体衔接、全面衔接,后者是局部衔接、重点衔接.教育的衔接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衔接,是外延较宽、边界较广的泛在衔接,涉及中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课程衔接则是一种局部的、子项的衔接,是外延较窄、边界明晰的具在衔接.从二者的关系看,教育衔接为课程衔接提供大的环境,课程衔接是教育衔接的重要内容和支撑.

1.3课程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第一,课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学改革,最终必然要归结到课程的发展与改革.第二,课程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之间的桥梁,其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为就业创造条件.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主要问题

2.1中高职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中职和高职属于同一类型教育的两个不同层次,都是坚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为办学方针,在办学模式上和教学模式上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根据教育部教职成[2009]2号文件,中职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怎么写作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高职教育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见,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具有相似性,缺乏清晰的差异定位,都是将学生掌握某项职业技能作为重点,同一类型的职业教育中职与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性不清晰,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层次的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无差异,课程出现重叠和重复现象,造成课程的有效值降低.

2.2中高职两阶段文化基础课程脱节.

一些中职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偏低,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文化基础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普遍偏少,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薄弱,进入高职后适应不了高职的教学要求.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大多基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考虑,对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的要求较高,致使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在高等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上的学习普遍较为吃力;很多高职院校在中职学生入学后不得不组织一次文化基础课考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班补习文化基础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高职的培养计划,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2.3中高职两阶段课程内容重复严重.

在中高职院校专业名称相同的课程进行对比,发现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科目相同的多.中高职课程名称相同率达80%以上,个别的达到100%,只不过高职开设的课程要比中职多一些.第二,课程内容重复多.对中高职相同课程名称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发现知识点和技能点重复较多,一般重复率达30%~60%之间,个别的能达到80%以上.第三,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一致.中高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大体相同,根本不能体现培养的是不同层次的人才.

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两所院校教学计划进行比较,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有: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钳工基本技术、车工基本技术、电工基本技术、车削加工技能、液压与气动、数控车(铣)床操作与编程、CAD/CAM软件应用、电气控制技术、焊接技术、PLC及其应用等.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有: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数电与模电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数控机床及应用、机电设备综合调试与诊断等.可以看出,两所院校专业课程开设大体相同,重复率在80%以上,这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又造成了学校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2.4中高职两阶段专业技能有“倒挂”现象.

在实习实训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高职应该是中职知识结构的扩展、职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发现,一些中职学校史悠长,在实习实训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无论师资、设备,还是训练方法都有较强的实力;相反,一些高职院校不够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实习实训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普遍达不到高职教育的要求,不能明显体现高职高端技能的特征,甚至有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方面还不如中职,造成中高职专业技能出现“倒挂”现象.

3.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

3.1深入调研,明确中高职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衔接是构建课程体系衔接的起点.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人才的教育,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培养掌握“经验技能”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掌握“策略技能”的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是建立在中职基础之上的,是同一类型中不同层次的教育.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地把中职和高职叠加,而是在合理定位二者层次和结构的基础上,实施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立足点,也是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起点.

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一是要注重差异性.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属职业教育,均为技术教育,因而培养目标有一致性也有差别性,认真分析差异所在,是中高职培养目标能否衔接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体现层次性.中职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行业初级、中级操作工,而高职培养目标应为行业的高级操作工作准备,并希望有一部分人将来能成为技师.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经过深入调研企业和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校企专家共同研讨论证,确定两阶段培养目标为:

中职阶段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面向制造业,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编程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一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高职阶段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面向制造业,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检修、技术改造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3.2中高职院校统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衔接贯通课程体系.

中高职院校统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中高职教师深入一线实地调研,和企业专家一起针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逐一进行细划和分解,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统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形成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第一,要准确定位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从两个层次教育人才规格入手,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确定一般技能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的界限,然后根据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岗位目标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第二,要按层级和梯度原则甄选和细分课程内容.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的学历层级,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都是有区别的.应该有明确的学段界域和逻辑梯度,根据层级和梯度逻辑关系,认真分拣、细化、定位各自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层级.第三,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既注意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注意不断将新工艺、新技术及时充实到课程中,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并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确定合理科学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3.3统一教材编写标准,实现教学内容衔接.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衔接,因而编写分类明确的中高职课程教材,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环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中高职的教材编写应依据国家统筹协调制定的统一分类的、具有对接属性的课程标准编写.这样从源头上把握各自的编写尺度,厘定内容要求,编出的教材就会定位明确,区分度高,避免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混乱.第二,中高职教材编写要打破学科化的编写体例,按照项目化或模块化的体例编写.项目化或模块化教材是中高职教材改革的趋势,其特点是根据项目或模块重构教材体系,它以项目或模块的难易程度来编排其先后顺序,以项目或模块为逻辑纽带,重组或链接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点、知识点,当前一个项目介绍过的知识在后一项目出现时,就可以不必再次编写.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容重复,使教材更加凝练、紧凑、精粹.在衔接上,要区分项目或模块的难易、大小、高低、简繁等,将相对容易的、简单的、低端的、量小的项目编入中职教材,而将难度大的、综合性强的、复杂程度高的项目编入高职教材,这样既有区分,又相互衔接,是较理想的对接状态.第三,要重视教材运用的整合创新.剔除艰深的,摒弃无用的,归并重复的,删减多余的,更新过时的,整合相近的,增补先进的,压缩烦琐的,提炼关键的,保留核心的,尽量将课程学习重复虚耗的“无用功”降到最低.第四,要高度重视并启动示范教材遴选工作.市场机制下的整合创编教材是开放的、竞争的、百花齐放的,编创的教材也必然有高下、优劣的差异,这就需要由政府主导,启动示范教材遴选工作.将真正衔接配套的、优质上乘的教材遴选出来,推荐使用,这样才能避免教材使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混乱状况,真正起到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