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中节奏感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点赞:24498 浏览:1096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和感知力是与生俱来的,而音乐又是以极美妙动听的声音出现的.幼儿能够通过音乐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产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音乐教育是幼儿园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国幼儿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教学法中指出,音乐结构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本文就是从幼儿音乐教育中节奏感这个角度,谈一谈节奏感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幼儿节奏感培养的方法和相对应的措施.


【关 键 词】幼儿音乐教育节奏感培养培养方法和措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包括人本身自然的呼吸、心跳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等,这也是说的音乐中的节奏感.节奏感主要指的是对音乐中节奏和节拍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这是音乐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时期对音乐的节奏感十分敏感,加强幼儿的音乐教育,可以从培养其节奏感开始,可以挖掘和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与能力,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

1节奏感培养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是美育教育的最佳时期,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可以使幼儿在加强对音乐的认识和感知力,培养幼儿敏锐的音乐触角,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情感感悟.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提升幼儿对音乐兴趣.通过数据资料显示和日常教学观察发现,音乐教育中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更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选用了一节奥尔夫律动《身体音节歌》作为公开课,活动题目让孩子们既意外又新鲜,再加上笔者制作了精美的卡通楼房图片,很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盛宴,很快掌握了节奏,从摸摸小脚,摸摸膝盖,拍拍双腿,叉叉小腰,拍拍双手,拍拍肩膀,摸摸脑袋到高举双手,既掌握了音节的顺序及唱名,又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节奏.

1.2陶冶幼儿艺术情操.幼儿时期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音乐是幼儿教育时期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在中班的舞蹈《快乐小猪》音乐教学中,“扭扭屁股,快乐小猪,每分每秒都过得舒舒服服;伸伸懒腰,快乐小猪等”先让孩子们体验小猪的快乐情绪,理解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孩子们喜欢上小猪这个艺术形象后,再让孩子们通过一些肢体动作表现整个的音乐旋律.

1.3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理念上,更强调了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互动性.美妙的音乐体验更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我们在学习韵律《红绿灯》时,让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从中得知“看红灯,变黄灯,我们就耐心等一等;看红灯,变绿灯,我们就一起走向前.”或者歌曲《爱护小树苗》中,一个小朋友从“把树摇”到“把水浇”的转变.

2幼儿音乐教育中节奏感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节奏感培养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观察和实践,得出在利用肢体动作、视觉观察、和声音模仿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深入地挖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领悟音乐节奏中的美妙感觉.

2.1利用肢体动作的形式,让幼儿了解音乐节奏感.幼儿园不同阶段孩子的肢体感知能力,和对音乐的认识程度不同,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中,可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对大、中、小各班孩子中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小班的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肢体表达上较为缓慢,可以利用肢体动作的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增加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对于其他科目,如游戏活动,体育,语言表达都能起到一个想到渗透,辅助锻炼的作用.

在小班的音乐教育中,可以多增加一些肢体表达的动作形式,通过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节奏感受.通过模仿各种动作或者人物,在身体的各个部分拍打,或者用脚混合有节奏的使用,可以培育幼儿的节奏感.如《猪八戒吃西瓜》教师弹琴,幼儿先拍手后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猪八戒的形象:大耳朵,吃吃吃,哎呦呦(摸大肚子),睡懒觉.通过明快的音乐节奏,丰富的肢体语言,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力.

2.2视觉观察的形式,感悟音乐节奏感.幼儿正处于一个模仿能力的时期,对于一切未知的事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周围可以发现不同声音的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但可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够使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感的规律和特点.如平时他们所能听到的自行车铃响,门铃、家中,下雨的声音,刮风的声音等等周围他们常见的有节奏感的声音.

幼儿音乐教育中节奏感培养的方法和措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像我们在大班学习打击乐《森林音乐会》中,出示两张图谱,一张小动物图谱,上面有小青蛙、小鸭子、孔雀,根据音乐旋律设计小动物出场的次序以及表演节目的节奏.另一张图谱是很规则的打击乐图谱,上面有节奏型和乐器标志,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从而能用打击乐器表演整个乐曲节奏.

2.3声音模仿的形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声音模仿也是音乐教育中对幼儿节奏感培养常用的方法.模仿动物的叫声,不同人物说话的声音,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这样的方法,增加了音乐教育的趣味性,更提升了节奏感培养的效果.

如中班音乐活动《小动物乐队》中,每段都有一个小动物的叫声提醒孩子们注意变换动作,掌握动物叫声特点,“小猫,小狗,小鸭子等”依次尝试.让幼儿通过声音的模仿,来体验节奏感,和节拍的快慢,使幼儿在整个演唱的过程中,掌握其节奏变化规律,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挺旗.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方法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5(12):165-166.

[2]盛春芳.试论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2(S1):190.

[3]周燕.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方法[J].艺海,2013,5(07):178.

[4]潘静叶.探究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3,1(0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