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点赞:27565 浏览:1290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区域地理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组合,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背景材料.区域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确定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阐述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满足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

关 键 词:区域地理空间定位区域特征知识结构

一、强化空间概念,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是区域地理的一个重点,没有准确的空间位置判断,则一切都无从谈起.通常来讲,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1.经纬线(度)定位法

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也较准确的定位方法.这一定位方法的前提是要对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有较准确的记忆,要知道重要地区的经度数和纬度数,如北京位于40°N和116°E附近,位于35°N和140°E附近等.在实际学习中这样的记忆是十分困难的,我们可以寻找方便学生记忆的一些方法.

(1)记忆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穿过的重要地区

如:赤道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0°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经过其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60°E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120°W穿过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等.

在教学中给出这样的特殊经纬线,让学生选择记忆,至于记哪几条经线或纬线则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加以选择.

(2)记忆世界主要区域的经纬度范围

如:非洲经度范围约为20°W到50°E,纬度范围为南、北纬35度之间.欧洲经度范围约为10°W到60°E,纬度范围约为40°N到70°N等.通过主要区域经纬度范围记忆,学生在区域定位中对区域所属位置有大概的确定,进而进一步分析.

2.区域轮廓形状定位法

世界上任意一个区域,无论是行政区、地形区、湖泊、河流、山脉等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进行地理事物和区域位置的判断.

3.相对位置定位法

相对位置定位法是在上述定位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某地理事物与周围地理事物在方位、距离上的对比,互为参照,进行定位.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地理定位,这样可以使定位的过程更灵活、随意,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相对位置定位与上述两种定位法相结合,既能提高区域定位的速度,又能提高区域定位的正确性.

例如,我国100°E到110°E,30°N为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向西为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向东为巫山、长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向北为大巴山、汉水谷地、秦岭、渭河平原、黄土高原一直到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南部为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东部为东南丘陵等一系列地理事物的排列.

高考区域地理教学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区域地理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抓住区域本质特征,建立地理要素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区域地理知识教学中,每一个区域的学习模式都是通过区域位置与范围、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河流与湖泊、植被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文化、发展问题等要素认识区域和进行区域分析的,体现出区域地理知识多又杂,记忆量大,记忆难度大.我们在区域分析中要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本质的特征.要建立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真正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构建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结构或知识网络.

如:“日本”一节的教学,日本一个本质的区域特征为:日本是一个北太平洋西部的岛国.由此,我们根据主导要素建立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形成日本知识网络体系,如下图.

任一区域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区域突出的本质特征,进而通过各要素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这样的知识网络不同于单纯背诵,而是通过各要素之间关联的一个分析、推理的过程,是学生对区域地理环境要素整体性的理解,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区域知识.

总之,通过区域知识结构的构建,将区域地理知识系统化、具体化,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的区域地理知识总结概括升华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巩固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