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点赞:31627 浏览:1450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在近十年取得巨大发展,开设美术学专业的地方院校与日俱增,招生规模日益增大,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不同于国内外专业美术院校,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培养专业画家,目前国内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分为师范、兼师范和非师范三大类,大多是以培养美术教师、美术教育工作者等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目前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工作者基本趋于饱和,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也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变,社会需求趋于短期、功利性的变化及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等.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应转型,课程体系改革是美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应转型的重要环节,是针对本专业在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而进行的必要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参照教育部对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存在师范性取向,又以成为名画家为追求目标,同时要兼顾就业压力开设大量设计课程,因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杂多.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从根源上探究,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不能不说是高考体制存在的弊端.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准产业化”的发展,大规模的扩招相应带来这么一个导向:越来越多的文化课成绩差,甚至是“走投无路”的考生瞄准“美术高考市场”,同时这些考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导致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生源文化基础差,专业素质不高,人文素质不高,造成美术教育水平不高的恶性循环.目前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有:

1.课程结构单一、不系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课程体系怎么写作于当前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规格必然出现很多不适应.课程设置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专业课程设置的宽度不够,不适应当前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课程结构由大量的课堂教学课程组合而成,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充分考虑,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课程设置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不适应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基础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不够协调,不适应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课程内容单调、陈旧.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陈旧单一,课程设置偏重专业性,主要以国画和油画为主,注重技能的训练,对专业理论课程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设置较少,缺乏对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单调的教学内容下,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自由度降低,势必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减少,学习自主性发挥不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

3.培养模式类似,不具特色.

美术学是为了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而目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缺乏因材施教的运用,偏离美术教育的“人本”性质,培养模式照搬照抄.前两年上基础课和文化课,后两年分专业选学绘画,这样学生的基本绘画功底虽然得到提高,但是对美术专业系统知识缺乏了解,素质结构不完善,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为此,美术学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建立起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新的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

二、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打破专业壁垒,拓宽课程范围,加强基础课程,为培养专业精新活、基础宽厚实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开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形成强化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创新教育模式.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的原则,既注重学生理论素养的提高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

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科特点,构建完整的模块式课程结构,进一步规范、整合专业基础课程.美术学本科专业的课程可划分为公共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和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大模块,形成以美术基础理论、绘画基础、艺术设计基础为主干的基础课程体系.

1.充实专业课程,扩展专业口径.

依据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打破专业壁垒,添加选修课程,以增强学生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在专业选修课程中,我们添加了版画、雕塑基础、包装设计、平面动画、网页设计、室内效果图技法、计算机艺术设计等相近专业技能课程,拓展专业范围,完善选修课程结构.结合美术系的专业结构状况,充分挖掘教学潜力,设置临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向学生提供保质保量的选修课程;变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为综合绘画方向,既避免艺术系专业设置的冲突,又形成美术学专业以绘画造型为专业教学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

2.充实文化艺术素质教育课程.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开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理论修养.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特点,新增设的课程有民间美术概论、古代文学、论文与写作、书法与篆刻、当代美术等.

3.添加学科前沿课程.

由于师资条件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影响,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很多院校的美术学专业都缺少这方面的课程.鉴于本次教学计划修订工作的前瞻性考虑,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当前学科前沿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是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中西美术比较、现当代美术思潮、美术鉴赏与评论、数字媒体艺术和影像艺术等课程就是在此理念支持下的精心选择和设置.

4.加强实践教学.

美术学专业的“技能课”非常多,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的有力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往往忽视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的协调问题.协调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关系,在重视艺术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艺术理论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重视实践、实训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增设新方向,调整课程内容.

在美术学专业传统国、油、版、美术教育方向中增设新方向,侧重应用美术,开设装饰艺术和艺术设计类型课程,扩展专业口径和专业范围,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课程体系架构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科学的整合安排,使之产生最大的课程教学效率.加强实训课时比例,根据国外文献资料表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是把大量的课时用在美术专业技法上,再经过大学四年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们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再缺乏技巧表现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学科前沿内容,把本学科最前沿的成果和知识纳入教学大纲.

6.增设地方特色课程.

美术课程要广泛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当地文物资源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等,并给予教师开发创编教学活动的教学空间.为了适应这一要求,美术学专业教学要适当增设地方美术教学资源介绍.开设民间美术必修课和地方美术教育资源的选修课,各校应因地制宜地发掘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并整理汇编成地方校本课程,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改课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一般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型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